蔡礼旭:如何建立理智的人生观10(3)

后来好到邻里乡党看不下去,媳妇这么好,婆婆这么恶毒,就要到他们家来骂这个婆婆。这个时候怎么办?这个时候媳妇可不可以:太好了,我终於要翻身了。能不能这样?媳妇看到这个情况,赶快冲出去阻止她这些邻居,她

  后来好到邻里乡党看不下去,媳妇这么好,婆婆这么恶毒,就要到他们家来骂这个婆婆。这个时候怎么办?这个时候媳妇可不可以:太好了,我终於要翻身了。能不能这样?媳妇看到这个情况,赶快冲出去阻止她这些邻居,她说:你们不可以这么做,都是我做得不够好,你们绝对不能说我婆婆的坏话。你看当我们去劝这个媳妇,人家媳妇说这样的话,我们还有什么话好说?都被她劝退了。

她的先生有两个兄弟各娶了太太,所以有三个媳妇,另外两个受不了要去自杀,她就赶快跑过去劝这两个妯娌,劝完之后说我们一起用诚心让婆婆感动。这两个妯娌被大嫂给劝回来、救回来,对她就像当自己的母亲一样看。所以我们看到冯氏,她时时都是以什么?大局为重,她都是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藉口。甚至於她婆婆为什么脾气会这么大,原因在哪里她都很清楚明白,她都很能体谅。后来她们三个人的诚心就把婆婆给感化了,之后一家就和乐。诸位朋友你看她坚持这一分孝心,把她的家庭兴盛起来,甚至於往后的子孙都会以她们为榜样。假如这时候她是意气用事,跟婆婆过不去,那就人仰马翻了,整个家庭以至家族的命运就会是天壤之别。所以我们有了这些态度,才能真正把人生的好戏在自己的人生当中演出来。

 

  诸位朋友,我们有没有人生走了一段路,突然回过头来看,「我这几年真是没有白走,内心非常的踏实,我对得起我这几年的岁月」,大家有没有走过这样的人生道路?这样的人生道路,我是遇到师父的教诲之后才有这个感觉,不然以前蓦然回首是什么感觉?空空荡荡,甚至於还充满了很多的遗憾。所以朝闻道夕死可矣,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人生的好戏在我的生命当中要一场接著一场上演。

  宋朝的时候,怎么今天都讲媳妇?应该是因为天下太平,女人家操之大半。宋朝一位女子叫做崔少娣,她嫁到夫君家的时候,她的先生排行第五,所以她有四个嫂嫂。她要嫁以前,因为那四个嫂嫂常常吵架,有时候还会打架,所以她的亲人就在那里提心吊担,她嫁过去可能会凶多吉少。假如你的亲朋好友要嫁过去是这种情况,你会怎么跟她说?你会不会告诉她,你就节哀顺变!你应该告诉她什么?人之初。对,你要让她提起理智,提起智慧。她过去以后,婆婆分配一些工作,她都找最辛苦甚至於已经分配给她的嫂嫂,她说我是新来的,多做一点。有好的东西来了,她都先让给嫂嫂,自己少拿甚至不拿。比方说她抱著嫂嫂的孩子,突然孩子撒尿把她的衣服淋湿了,她欢欢喜喜在那笑还在那收拾。假如嫂嫂的孩子撒尿,我们马上脸很臭,那嫂嫂是什么心情?孩子撒尿她已经很不好意思了,你欢欢喜喜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那个嫂嫂感动在心里。所以人不要去分别我的、你的,真累。

  有一个当爸爸的,还没结婚以前,他朋友的孩子到他们家来,一不小心把大便大在他的地上,结果他怎么样?每一次走过那个地方就好像觉得很臭,就很不舒服。后来他自己当爸爸,他忽然想到奇怪,为什么我的儿子在到处撒尿的时候他都不觉得臭?那个臭跟不臭谁造成的?自己的分别心造成的。假如也把朋友的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哪会觉得臭?所以人为什么有这么多障碍烦恼?心量太小了。我们学大乘佛法的一句心法,「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才对。

  比方她的仆人跑来跟她讲,她说某某大嫂哪里不好,她马上把这个仆人抓起来带到这个嫂嫂面前,你怎么可以批评这个主人?这样是不对的,她就处罚她的仆人。其实这是真正爱护她的仆人,因为仆人可能大了以后就嫁出去了,但是假如这些人情事理都不懂,她以后有苦头受了。所以事实上真正的智慧是可以事事无碍,对每个人都好,我们为什么没有办法找出对每个人都好的方法?因为我们自己有执著跟分别在其中,不然真的有佛法就一定怎么样?有办法。她教训她的仆人是爱护她的仆人,而到了嫂嫂面前教训仆人的时候,也给嫂嫂说不要讲太多是非出来,所以这样她的嫂嫂也会愈来愈谨慎,不要乱传。甚至於是她的嫂嫂到她的面前又讲谁不好、谁不好,这时候崔少娣怎么样?崔少娣一句话都没讲,就对著她傻笑。结果一句、二句她就讲不下去了。

  其实人在讲是非的时候,为什么能够讲得口沫横飞?最主要就是这里一句怎么样,那里又一句。只要对方没有回应,他自己也觉得说人家是非是不好的。都不接,几句之后他就不好意思再说下去了。所以你看她这种风范不断的在影响她整个家族,她时时当好的榜样,这个都是以大局著想。而且她非常坚信嫂嫂她们一定都能够把本善给彰显出来。所以她嫁过去才一个多月,四个嫂嫂就说了一句话,「五婶大贤」。我们这第五个媳妇,五婶真是个大贤人,「我等非人」,我们四个真不是人,要好好检讨。崔少娣一句要求她们的话都没有,结果她们四个嫂嫂深深反省。这个家道就因为一个媳妇的德行,扭转干坤。

我们学佛的弟子们都要能扭转家庭、家族的乾坤,不然还众生无边誓愿度?连个家庭我们就退避三舍不敢去承担,不敢正己化人而退缩的话,我们所学的就都没有用出来。所以「三争三让,天下无贪人。三怒三笑,天下无凶人」,他人不能感动,我们时时反省「德未修,感未至也」。

 

  我们这两天的课常提到这样是结果,原因在哪里、原因是什么。我们看到师长有这么高的德行、智慧是结果,原因在哪里?我们有这样殊胜的因缘能跟老人家学习,要从老人家的心境去体会。所以师长几十年讲经说法,我们可以感受得到他对我们的悲心。师长为什么要讲《金刚经》?为什么要讲《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又为什么在这几年又讲《太上感应篇》,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十善业道经》?最近这二、三年又大声疾呼学《弟子规》?我们有没有感受到老人家的悲心?老人家时时深怕我们把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会给错失掉了。当我们能感受到师长这一分心,我们跟他的距离就破除掉了。所以人跟人什么叫分离?什么叫相聚?当我们的心跟师父的心相应的时候,纵使在天涯也是在咫尺。当我们不肯依教奉行,又感受不到师父的悲心,那咫尺也像天涯。

  师长为什么讲《金刚经》?因为怕我们太执著了看不破,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所以让我们看到诸法实相,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为什么又说《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怕我们在道场里面不懂得和睦还毁谤他人,把众生的法缘给断掉了,那可不是小事,那可是阿鼻地狱的罪业。你看每一部经都是对我们的呵护。看到我们做人的根基都不稳,才讲《太上感应篇》,才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十善业道经》,以至於这几年,从根本的根本《弟子规》开始学起。所以师父替我们挂心多久了,我们知不知道?我们要学习师父的大悲心。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