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还有个大老板,他到我们文化中心去完以后,他觉得这个敬老非常的重要,敬老、爱老,给老人家发红包,关怀老人,他看了很感动。他自己回去以后,也给他员工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发红包,七十岁以上的发红包,而且他很有意思,他亲自去发,很有心。结果他发现了一件事,他说家里有上八十岁以上老人的,有很长寿的长辈的,都是非常和乐的家庭。然后他接著又说,这个员工都是比较让他很放心的人。代表著有孝家庭和乐,有孝这个员工是值得信任的人。所以其实人生的这些真相,就在我们眼前就看得到,哪还一定要圣贤的书这样一直在劝我们,我们才肯觉醒过来,那就太钝了,就太不善学,身旁点滴都在启发我们正确的人生。 所以,这位领导他谈到要用孝来选择人才,又提到他们讨论到了一个例子,就是有个人犯罪,贪污被抓。他在上海有七栋房子,上海一栋房子就很贵,他有七栋,结果他的母亲跟弟弟还住在五十年前的破房子。假如我们是当初提拔他的长官,有没有罪、有没有责任?这样的人还提拔,那是我们当领导的过失。以前假如提拔一个人,这个人当了大官后来犯罪了,提拔、举荐他的人要降级,责任归属。你看错了人,提拔错了一个人,害国家受到危难,国家损失重大,所以用人要很谨慎。我们也有可能帮人推荐人才,这个年轻人不错,可以用用。那能不能乱推荐?不行,我们推荐的每个人,那跟我们的人生信用有关。所以很多年轻人说,怎么都没有人要推荐我?那我们要检讨。我们要提拔、推荐年轻人,那也是一样要从德、从孝去看。 这一个领导他在提到用孝举荐人才,还邀请了一个孝道的专家到现场一起讨论。结果专家听完这个领导讲完话之后,他居然说你们不要把私德跟公德混在一起,私德跟公德要分开看。他在私底下在家庭叫私德,他在公司、他在单位叫公德,私德跟公德要分开看,他在家里不孝父母,可是不代表他在办公室不尽忠职守。这是一个孝道专家讲的,你看研究到最后变成什么?搞不清楚是非善恶。但是我们深刻再来体会到,为什么一个研究孝道的专家,居然说私德跟公德不能混在一起?问题就在他不是真正的孝子。研究到最后自己都没有真做,他怎么能感悟到真理?所以真理不是研究出来,也不是想出来的,真理的感悟是做出来的。 他真是个孝子,他有可能说这种话吗?不可能。他是个孝子,他对人的恭敬心从哪里来?从对父母的恭敬心来的。他对人的那分细腻的关怀从哪里来?从他在家里本来就对父母很恭敬、很照顾,很自然的这种关怀别人的心,就延伸到对亲朋好友。哪有对父母不关怀,然后对别人关怀的道理?人的立身处世的心境,都是从家庭延伸出来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个人谨慎的态度从哪里来的?就从《弟子规》这句,「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所以一个人对身体的谨慎,以至於对自己一言一行、品德的谨慎,那不也是从孝心里面延伸出来的吗?大家细细冷静去推敲,一切的善心确实都是从孝心引发出来的。真的,我们听到研究专家这么讲,那真的是感受到要会有判断能力,不能人云亦云。纵使是专家的话也要冷静,他那个专是自己真做了,还是只是研究出来的而已?而且他再怎么专也比不上五千年的经验,还是要听老人言,听五千年的老人。 所以孔夫子在《孝经》里面讲,「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德行、恭敬的心都是从孝延伸出来的。我们要当孩子的好老师,自己要先把德行演出来;要帮孩子找很多的善知识、好老师,让他们的德行去引导自己的小孩,这个很重要。因为假如长辈没有正确的人生观,那很可能会误导晚辈。因为我们曾经听一个学生去问他的大学教授:老师,孔夫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我怎么念书念得这么苦?结果他的大学老师对他说,我跟你一样苦。你看那是大学的老师都不见得有正确的人生观!所以要让孩子以经典为师,不然人生价值观偏在哪都搞不清楚。有智慧的家长要帮孩子找出一条,引导出一条光明的康庄大道才好。好,我们这节课先上到这里,谢谢。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