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第三集)(4)

再来,自助才能助人。我们现在口口声声说:我都在帮助他人。当自己烦恼还丛生的时候,我们拿什么帮助别人?就几句话说:看开一点,看开一点!结果自己都没看开,我们讲那一句「看开一点」,人家相信吗?「人要放下

  再来,自助才能助人。我们现在口口声声说:我都在帮助他人。当自己烦恼还丛生的时候,我们拿什么帮助别人?就几句话说:看开一点,看开一点!结果自己都没看开,我们讲那一句「看开一点」,人家相信吗?「人要放下!」结果人家听了之后说:自己都没放下,还说我,叫我放下!所以「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所以真正明白的人,时时提升自己,而不是在那里想著,我要先帮谁、先帮谁。当我们自己提升自己了,自己真的把人生过得非常充实、自在快乐,那不用去给别人讲一大堆道理,人家看到我们的这样的转变,自自然然就跟上来学,这叫为人演说!演的时候,已经在说了。而且那个说比用嘴巴说,力道不知道强多少倍?我们开始自知、自爱、自助,这是第一步,先后一定要搞清楚。

  假如我们做个比喻,这看起来像要变魔术,大家别误会。比方我们用这一颗宝珠来比喻作我们的明德,这个明就是智慧,德就是德能跟福分。所以人生的智慧、福分、德能不是去外面去要来的,而是自己本有的。本有的,我们现在智慧没有了,只有烦恼,我们现在能力不见了,福分也很薄,原因在哪?原因在我们有障碍,所以本有的这些智慧、德能、福分得不到受用。但是假如真正去掉了这些烦恼障碍,那真的当下就能得到,这些本有的就会显现出来。

  你看大舜他本来的人生,那比我们惨多了!可是你看他时时不减他的孝心,他的德行、智慧长开了;他的福分,你看他一辈子从本来是默默无闻的农夫,由於智慧、德能现前,他那一辈子就当了天子。而且他的后代子孙到现在都还很兴旺。可能在座很多人都是大舜的后代,比方姓陈的是大舜的后代,我们台湾讲「陈林半天下」,那大舜的后代就不知道有多少?现在在整个华人世界里,很多很有成就的政治界、商业界的人都是大舜的后代。

  大舜能在一生把他的智慧、德能、福分现前,相同的,我们也可以。但是我们要先了解,你看这个光芒就好像智慧一样,但是它被障碍住了,被一阵尘埃给它盖住了。这个尘埃是长得是红色的,红土吹过来,诸位朋友,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什么?你看,看不到它的明德,看不到它的本善,有没有人说看到了宝珠?没有了,统统说看到了一颗红土球。可能又有一阵风吹过来了,诸位朋友,我们看到了什么?蓝色的尘埃、土壤把它包住了,蓝土。也绝对没有人会说宝珠、摩尼宝珠,不会这么讲。

  其实我们现在常常说:那个人我太清楚了,他什么德性我都摸得透了。是不是真正清楚了那个人?不是。他完全看不到他的本来面目。他所看到的只是这个人成长过程中染上的习气而已。所以习气随时可以改过来,但是他那种本善的心时时都在。我们看到的不是他不变的本善,都是看到他的习气。所以认虚妄的东西为真实,认真实的东西为虚妄。真实的就是他本善的心,但我们现在看不到,对人都不相信,人现在都很奸诈狡猾。所以我们是不是真正认识清楚人,我们自己要静下心来思考。

  再一阵风又吹过来,那就变成黄色的土球。我们自己看自己,有没有看到自己本善的心?有没有时时鼓励、激励自己,要把我本善的心发挥出来?还是常常在那里懊恼,我的个性就是这样,我不行!连自己都瞧不起自己,那谁都帮不上忙。所以什么叫扶不起的阿斗?就是完全不相信自己,那谁都帮不了忙。自己放弃自己,所以自弃则天弃。自助则天助,自救则天救,我们自己真的愿意救自己,真的愿意帮助自己,很多亲朋好友的善的力量、助缘就会接著来。但我们自己都不信任自己,放弃自己,那真的谁都帮不上我们。

  我们很可能都被很多习气包住了我们的明德、智慧。但突然有一天,可能我们在念《弟子规》,念到一句经文跟我们本善的心相应,那就好比下了一场雨把这尘埃给冲刷了。这么一冲刷,可能一个角的光芒就射出来,然后射出来了。这个时候假如我们看到别人这分本善显露出来,那我们就应该好好的再去帮助他、去扶持他,让他的善良不断的引发出来。像我们教书的老师们,看到孩子有孝心、有仁爱心,我们赶快肯定他,这时候那个善心就会不断的被引发起来。

  所以我们对人那一分信心、信任要始终不变。今天这个魔术、这个实验做了,不能白做!从今天以后对任何人都相信他「人之初,性本善」。有了这样的信念,真的我们的世界就开始变。因为曾经有一位朋友,她刚好跟我们一些同仁相处,然后到我们中心去,还在帮忙剪草。我刚好那一天也蹲下来一起在那里剪草。结果这位女士就跟我们聊了起来,她说跟我们相处感觉到「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时候我们听了会怎么样?有没有八风开始动了?幸好没动,观照了一下。接著我跟这位朋友说道:不管你遇到任何的人,你这一辈子都不能动摇「人之初,性本善」的信念。不能说看到这一批人才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看到其他的人就不相信,这也不是真的信。假如看到这群人觉得「人之初,性本善」,当这一群人又有一些习气被她看到,那可能她又不相信了。所以我们要明白真相,确实是本觉本有。但这个习气是不觉,那是虚妄的,我们不要把它认成真实的。一个为人父母者、老师坚信之后,才能把这分至诚的信任传递给学生,传递给自己的小孩。

  有一位小朋友,他算是在学校里面名声不大好,很多老师一看到他,可能脸色就很难看,或者是都有一些严厉的指责。刚好有一位有爱心的老师看到了他犯错,就把他叫到办公室来。叫到办公室的时候,其实孩子他那个表情都已经准备好了:你要骂就赶快骂,骂完,我好走人。都已经好像有一种惯性。这个老师突然看到了这孩子身上衣服很脏,好像已经很久没洗了,突然就起了这种怜悯的心,然后就对著这个孩子讲:你早餐吃了没有?你看关心他的生活。那个孩子本来是想著说老师要骂我,突然老师这么一问,他愣了一下,眼泪就掉下来。因为这种关怀的言语离他似乎已经很遥远,都没有听过。所以这个老师的这一句关怀就打动了他的心。后来这位老师就亲自带他去吃早餐,陪他吃早餐。所以有时候父母、老师道理不要讲太多,先关怀爱护他,那一分心与心的交流很可能就让孩子的心就开始软化、开始转变。老师带他去吃完饭,往后就常常关心他,这个孩子感受到这位老师对他的信任,觉得说我假如不好好的表现,那我对不起这个老师对我的爱护。这个孩子的成绩和人格和德行很快的就转过来。这一分坚信很重要。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