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只有一个学生是自己,其它的人都是老师

弟子规,蔡礼旭老师

    刚刚讲到修养就在这个地方,智慧就在这个地方看出来。包含这个人跟你有过节,但是他讲的话,对的你还是能接受,他的优点你还是能欣赏,这个才显示出我们的度量,必有容,德乃大。假如我们不把这个好恶心放下,其实我们在团体当中,尤其我们自己还是领导者就很麻烦,为什么?我们的好恶没放下,身边的人会察言观色。领导看这个人不顺眼,其它的人可能无形当中就跟这个人对立。领导人很喜欢这个人,其它人察言观色,就谄媚这个人。所以“上有好者,下必甚焉”,领导者的心偏了,有好恶了,底下的问题就出来。所以修行,首先《大学》告诉我们,“身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要先把这个好乐的心放下来,好恶的心放下,用平等的心、用真诚的心、用慈悲的心对人,要先调这个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才能家齐,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团队才能好。

    其实我们很冷静去感受,今天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大家都还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团体里有谁不对了,我们身为一个领导者,我们包容,身边的人就学到包容;我们好恶,身边的人就学到好恶。而身边的人学到包容,对他们有利。所以其实我们常常想着要帮别人,我们习气不去掉,谈不上帮人,为什么?因为学习有一个很微妙的地方,是学好终年不足,学坏一日有余。我们的贪心、我们的傲慢一起来,身边的人一次就学会了;可是要学好的,学孝、学无私,他可能要学好几年。我们的好他还没学到,坏的全学去了。所以要先诚意正心、要先格物,才谈得上修身齐家治国,君子务本。大家听我这么讲,可能还不是很相信,很难体会,我举个例子。大家跟师长学了这么久,请问大家,师长身上的哪一个优点你完全学到了?师长所教诲的哪一句你时时放在心中不敢忘?那大家说学好容不容易?不容易。可是那个习气的感染很快。

    所以欲助人者先自助,欲救人者先自救。我们可能会觉得讲一堂课,底下的人很激动,你讲的课我太受益了,我们就觉得我们帮上他了。帮人哪有这么简单!没有错,我们的言语可能利益他,问题是这个言语不都是跟老祖宗学来的吗?那也不是我们的功劳。再来,他因为听我们的课,跟我们有缘,信任我们,问题是我们讲完课以后,我们的言行跟自己讲的课不相应的时候,流弊就出来,问题就出来。请问他的信心会不会变化?我最崇敬的人居然是这样的人,传统文化不能学。可不能只看眼前当下的这一点感动、激动,得要看得远才行。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是人真正把道做出来了他才能弘道,曾子讲的话。曾子没有说,口能弘道。我们的师公也教诲我们,“有庙无道,不能兴教”,中心盖得很漂亮,自己不能依教奉行,也没有办法把正法弘传开来。

    这样的一个思考,是因为我很多年前在台湾,看到一件事情让我心里记忆非常深刻。台湾有一个作者专门在写修身、修道,在写跟传统文化相应的这些文章。畅销书!每次我们到书局,他的书都排在前五名,看他书的人太多太多。结果后来他外遇,把他的元配抛弃,当时候的女众,台湾的女同胞,非常气愤,在一个广场上烧他的书。其实我们看这个作家,他很对不起大众对他的信任,他也很对不起老祖宗的教诲,他把老祖宗教诲拿来经营他的事业,最后却毁了老祖宗这些教诲的形象。所以其实愈受到大众的尊敬,对我们来讲,我们愈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大家有机会今年到北方去,春天去的时候,找一个机会,找条河,快要融解的时候,当然要先做好安全准备,要去的时候先绑个绳子,先喝几杯姜茶,是怕掉下去。然后旁边的人准备好,你去感觉一趟,保证终身忘不了,你就把那个状态时时保持。当然这件事情,其实不只是这个作家要思考,每一件事情,其实在这个事件的每一个人都有值得我们思考学习的地方。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比方这些女同胞,我们学习这些圣贤的教诲跟谁学?跟孔子、跟孟子学,跟圣贤人学,跟师长学。是不是跟这个作家学?这个作家也还没契入圣贤的境界。每个人学习都有进进退退,也很正常,干嘛跟他一般见识。而我们的信心怎么是建立在一个人身上?那太危险了,这个人一出状况就倒一片了。我们应该建立在哪里?建立在五千年的智慧,这个才是理智的。所以依法不依人,要依正法,依五千年亘古不变的真理才对。

    昨天也跟大家有交流到,我们自己待人都是比较缺乏传统文化的根基,堪为人师,师长他们那是最后一代,我们都是还在补习、还在学习。所以有机会跟大众分享,我们时时保持一个学习的态度,只有一个学生是自己,其它的人都是老师。这个心态非常重要,不然不知不觉自己就觉得自己很厉害,好为人师。师长其实很爱护我们,知道我们这个傲慢不容易伏住,所以就跟我们分享到,师长讲课五十几年,从一开始到现在,师长说他在台上是学生,所有听课的人是老师。他还会去请教这些人,尤其是一些老的修行的人,还请教人家,我是不是有哪些还讲得不好、不圆满,请教于他人。谦受益,满招损。其实这些对我们的叮咛,对我们这一生的修学,都是非常关键的地方。只要师长重复讲的一些心态,都是对我们最重要的提醒。

    这是刚刚跟大家讲到志要坚。心要细,这个细,它可能指的是自己心地用功就从身边的人事物开始,这也是细的意思。有个故事就说到,有一个孩子家里很乱,刚好有个长辈到他们家,就说这个家这么乱,你怎么不扫一扫?结果这个小孩就讲,我的手是拿来扫天下的。听起来有没有道理?大家不要小看这个故事,我们身边的人,包含我们自己,都有这个情况,我是要治国平天下的。那没有根。结果这个长辈跟他讲,你一屋都不扫,你怎么扫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对身边的人都不能体恤,我们还能体恤远方的人吗?近处不能感动,未有能及远者;小事不能调理,小事都做不好,未有能治大者;亲者不能联属,未有能革疏者,最亲的人都不能团结,还能团结疏远的人吗?一家子弟不率规矩,自己家的孩子都没有办法教规矩,未有能教诲他人者。一家生计不能全备,我们身为一个家的负责人,都不能照顾好这个家庭的生活,未有能赡养百姓者,自己家都照顾不好,要去照顾天下也不可能。所以这个心的细要细到务本,从根本做起。所以我们说要有远大的志向,但是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个心要细到时时从本上来反省、来立心。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