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教孩子基本礼仪(2)

鞠躬的礼仪 我们在深圳教这些学习中国文化的孩子,光是鞠躬就学习了两、三个月,诸位不要小看这个鞠躬,当孩子这个腰真正能弯下去,弯得很真诚的时候,他的恭敬心就出来了。圣贤人的学问最重要的就是“主敬存诚”,


    鞠躬的礼仪

    我们在深圳教这些学习中国文化的孩子,光是鞠躬就学习了两、三个月,诸位不要小看这个鞠躬,当孩子这个腰真正能弯下去,弯得很真诚的时候,他的恭敬心就出来了。圣贤人的学问最重要的就是“主敬存诚”,时时恭敬,时时真诚,这叫真实学问的根基。鞠躬也要注意距离,差不多两步的距离,然后再给长辈鞠躬。鞠躬的时候还要讲问候语:“叔叔好!”整体动作就会让人很舒服。除了鞠躬跟问候之外,还要注意眼神,鞠躬前要看着叔叔,然后才说:“叔叔好”,鞠躬完之后还要再看一下,这就是跟人鞠躬的礼仪。

    打招呼的礼仪

    成人见面,如何打招呼?你看韩国剧“商道”,一见面怎么样?“你好!”那个感觉多舒服。一进人家的门,“将入门,问孰存”,一定是先问:“都房大爷,我是尚沃。”让里面的人知道了,然后再回应你。里面的人说:“你稍等一下。”他就站在那里等,处处都有跟人相处的分寸,所以学礼的人就会变成一个懂得与人相交有分寸的人。

    访客的礼仪

    拜访别人时,敲门的礼仪,要敲几声?敲三声,而且不能敲得太急促,否则屋里的人会被你带动得很紧张,刚好他又在忙其他的事情,一时不能来开门,他的心里就会更紧张,所以敲门也要和缓一下,敲三声便止。

    居家接待客人的礼仪

    当客人到家里,要主动问:“请问您找谁?”假如是找伯伯,小朋友就要“即代叫”,赶快跑去找他的伯伯,
让客人等半天就不好。假如伯伯不在,“人不在,己即到”,就要跟客人讲:“我伯伯不在,请问您有什么事吗?
我可不可以代您传达?”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人家来找必有事情。

    还要教孩子摆放拖鞋,一定是顺着客人一走进来的方向摆,要让客人马上就可以顺着穿进去。仁爱之心在哪里落实?时时处处为人着想。

    客人一进门,孩子就要说:“阿姨,您先请坐,我去帮您倒杯水。”然后就恭恭敬敬倒了一杯水说:“阿姨您稍等,我去请我母亲。”有一位母亲常常在接待客人时,都会切一盘水果请客人吃,有一天她不在家,而家里来了客人,她有一位才上小学的孩子也准备一盘水果请客人吃,所谓上行下效,我们好好表演,孩子在无形中都在学习、模仿。

    当一个孩子从小的应对就是如此,以后你让他办事就会很放心。不要小看这个礼节,它所代表的是孩子面对一件事,一定会自始至终处理得有条不紊。当他能如此,他的心就不容易急躁。所以,通过这种生活的礼仪,都是在长养孩子的修养。

    学校公务接待的礼仪

    在学校的时候,孩子看到隔壁班的老师走进来了,他就站在那里放大嗓门喊:“老师,隔壁班的老师找你”,这样不符合礼貌的态度,应该教导他们一定要先说:“老师,您等一会儿,我去请我们老师过来。”跟隔壁班的老师讲后,然后还要把自己的老师带过来。其实当孩子在落实礼仪时,耐性、沉着就在这些礼仪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慢慢在培养。

    在公司行号里面,假如有人来找他的朋友或者找上司,一般人面对这种情境会怎样做?比如对方要找经理,但经理正在开会,他会说:“他在里面,你自己进去。”

    客人走过去把门一打开,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很尴尬,也很失礼。面对这样的情境,应该是先请客人坐,倒一
杯水请他喝,“我先去看看经理忙不忙,您先等一下。”他去请示一下经理,再来跟他说:“可能要请您再等十分钟、二十分钟”,客人的心里也有数。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不懂礼仪的人很难在社会、团体当中立足。我曾经听说有一位企业主管,有一次接待一位广东的客人。接待广东的客人一定要点什么菜?当然点广东菜。他带了几位员工去,这些员工是湖南人,湖南人喜欢吃辣味比较重的菜。主管带员工去的用意是要帮忙招呼客人,结果他们不但没有帮忙招呼客人,还讨论菜太难吃。刚好有一道菜特别辣,他们一看很兴奋,都没有请长者、客人先吃,马上就把菜转到自己面前,开始吃起来。这位主管一看,赶快把菜转到客人的面前,结果没多久,他们又把菜转回来。这位主管很无奈,现在这些年轻人连这些基本的礼仪都不懂,也没有处处替人着想的心,这也是自私。

    如果希望以后你的孩子能得到企业家的赏识,礼仪这一课不能不上。当老板把他带出去,会觉得一身轻松,因为他能把客人招呼得体体贴贴,知道何时该倒茶,何时该帮忙夹菜,老板当然要用他。接待的礼仪,就是要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才会一团和气,只要和气,事情就能办得顺利成功。而这个礼仪的学习,也有赖于家 长跟老师在生活当中处处提醒,这要有耐性。

    送客的礼仪

    无论送长者或客人,都要等他离去以后,我们再走。古代人在送长辈、送师长的时候,确实做到了“过犹待,百步余”,都是看到长者已经转弯或者看不见身影才离开。我到澳洲去学习,晚上师长讲完课,我们就一起送师长回他住的地方,我都会一直站在那里,等到师长已经进了房间,我才离开。其他同学就很奇怪问我:“为什么一直站在那里?”我就跟他们说:“过犹待,百步余。”其实当我们在实践这句话的时候,内心真是无比欢喜。因为在送师长的过程中,我们的脑海不断浮现着,我们的人生假如没有遇到师长,智慧不开,烦恼不断,因为有师长点点滴滴的教诲,我们才得以在人生中有这么大的成长。所以,在目送师长的过程,是含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这一分师生之缘。

    有些家长来找老师,之后看着老师一直在那里等他们走远,他们的内心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当你很真诚的去做出这些礼貌的行为,常常会令人心生感动和欢喜。有一次我送几位朋友,当我目送他们离开时,发现一位女老师的裙子被卡在车门外,我立刻打电话给她,她才把裙子拉起来,她的内心也很感动,为什么?因为我们是目送他们“过犹待,百步余”,才会看到她的裙子卡在车门外。我们教别人这么做,自己一定也要做到。

    与长者共餐的礼仪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