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弟子规与佛法修学 第29集(4)

我也非常希望我们这次来自十多个国家、地区的同修,你们回去以后就在每个小区开始对小孩教《弟子规》,教小孩没那么难!当我们教小孩的过程里面,跟这些家长一有互动,当他觉得说:你讲的这些教育观念很正确,可不

  我也非常希望我们这次来自十多个国家、地区的同修,你们回去以后就在每个小区开始对小孩教《弟子规》,教小孩没那么难!当我们教小孩的过程里面,跟这些家长一有互动,当他觉得说:你讲的这些教育观念很正确,可不可以常常跟我们多做些交流?那你的家长课就水到渠成,你就可以跟三个、五个家长开始讲一部《弟子规》。你不要担心,一部《弟子规》可以讲多久?可以讲半年。说实在的,你讲完半年再重来讲《弟子规》,味道一不一样?又不一样,你的境界又提升上来。所以我们现在要有志向、要有决心,但是要抓住做中学,学中做,等你四书五经都背好、都学好了,那个时候原子弹已经怎么样?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审时度势,让我们所处的家庭还有小区开始推动起来。

  学校为什么这么重视学业成绩,而没有重视德行教育,根源在哪?在校长吗?在老师吗?在谁?在家长。所以有句话是这么讲,「学生怕老师,老师怕校长,校长怕家长,家长又怕学生」,构成一个微妙的循环。当家长真正重视到德行的重要,也能够慢慢转化学校的风气。所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该随分随力去推动。

  师长也曾经讲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这句话最重要的,就是假如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是非人我、贪瞋痴慢的事,最好是统统得放下才对,才能让身心清净。所以当初弥勒菩萨示迹在宋朝布袋和尚,当他走在路上,背着一个大布袋,旁边的人问他:布袋和尚,请问如何学佛?布袋和尚没讲话,双手一放,布袋掉在地上。旁边人说:就是要放下!放下以后要怎么办?布袋和尚又蹲下来把他的布袋拿起来,拍拍屁股走了。放下以后要提起。放下什么?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分别、执着;提起什么?提起为佛法、为众生,提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假如学佛只有放下,那就着空。所以只要因缘成熟的事,我们要尽力去做;但是假如因缘不成熟,我们也不要勉强,不然会自己生烦恼,别人也会生烦恼。但是这个拿捏还确实要我们慢慢去揣摩、去提升,才会判断正确。很有可能我们常常都把随缘挂在口边,每次遇到一些事情,我们就说:看佛菩萨安排,随缘;随缘随多了就变随便。所以我们还是要冷静分析、观察因缘,只要已经成熟,摆在面前,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才行。

  『人所能,勿轻訾』,当别人有才华、有能力的时候,我们绝对不能嫉妒、不能障碍,应该要修随喜功德,要修称赞如来。其实嫉妒是最大的一个魔王,当我们嫉妒他人的时候,心情整个情绪其实就已经到哪里去?到地狱去了。嫉妒慢慢就会变成瞋恚心,而瞋恚就是地狱业最重要的一个引业。地狱跟天堂只在一念之间,我们从嫉妒转成欣赏,转成随喜,甚至于转成成人之美,那你将有无量功德。当我们去随喜一个人所做的好事,其实当下我们的心跟他的心一不一样?一样!学佛、修佛是修哪里?修心,所以你跟他的功德无二无别。我记得在看《孔子传》这部连续剧,拍得真的很好,刚好有一幕很多的学生到夫子家求学,他的夫人煮了很多饭请大家吃,然后对每个学生微笑。我在那个当下体会到,夫子夫人的功德跟他绝对是无二无别。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他夫人那种微笑也是非常欢喜每个人能够转恶为善、能够破迷开悟。所以修行并不困难,只在我们一念心的转变。

  下一句,『勿谄富,勿骄贫』。这一句也在引导我们对人要有平等心,成佛最重要的一个引业就是平等心。子贡有一天问夫子,提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贡问,贫穷的人不会去谄媚,富有的人不会觉得很骄傲,这样的人怎么样?夫子就回答:还可以,但是比不上贫而乐,富而好礼。我们求学问要不断提升境界,当他贫穷的时候,了解到「因为我自己前世没有修好,这一世不够努力,所以我要再接再励」,他虽然贫穷也非常喜乐,继续去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富的人也了解到,应该取之社会,用之社会;假如他富有以后,不愿意散财,只聚财,那就麻烦了,所谓积财伤道,他那个财就会开始腐败、腐化。

  我们之前也提到上海那位周姓的商人,他的财产三千万元,到下一代完全都败光了。所以富有的人应该提起的是一个社会的责任,我们看到古代很多的员外都是乐善好施。其实当我们一个人看到人家有钱就去巴结逢迎,当下给周遭人的感受是什么?舒不舒服?很不舒服。所以很有意思,我让小孩读《朱子治家格言》,整篇文章他们有两句话都念得特别铿锵有力,我们都没有引导他什么。他念那篇文章就这两句话念得最大声,就是「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你看孩子的心中有没有正义?有!当我们去谄富骄贫的时候,事实上已经让我们的人际人缘愈来愈差。而当你去谄富的时候,真正有见识的人会不会受你的影响?不会的,反而会更瞧不起你。遇贫穷,「骄贫」可能会让这些贫穷的人觉得非常的不悦,非常的痛苦。而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到你落寞的时候,这些人会怎么样?很有可能就落井下石。所以人这一生绝对不要有任何一个念头要去伤害任何人、任何众生。因为只要有这样的念头,迟早会遇到冤冤相报。

  下一句,『勿厌故,勿喜新』。对于物品、对于我们身旁的亲朋好友都不应该喜新厌旧。比方说母亲送给我们的衣服,我们应该是愈穿愈有感情,因为这件衣服它还包含着母亲对我们的关怀、对我们的爱护。古代的人,不要说古代,三、五十年前的人对于旧的东西都特别爱惜。像母亲她当初嫁过来的嫁妆,那个放碗盘的柜子,现在都还放在我家的地下室,不忍把它扔掉;杨老师的家里也还有她当初的嫁妆,现在都还用着。所以当一个人能够珍惜老的东西,他一定会非常节俭,节俭是治家之本,节俭才能够让家庭不至于快速衰败下来。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