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台南讲课的过程当中,有一位朋友他拿了一封信给我,他说因为在课堂当中讲到,从小做家事劳动的重要性。因为他有个同学有个实际的例子,跟这个观念很相应,所以他就把这封信交给我,希望我能够把这个事例在课堂当中讲出来。因为他的同学从小念书都很优秀,都是名列前茅,而且下课的时候也不会出去玩,都在那里看书。后来考上大学,是前五个志愿,很优秀,师大英文系。读完大学,第一年实习就嫁给一个医生,诸位同修,这样的人生好不好?相信她在出嫁的时候,父母可能非常高兴。 后来,因为在家里很少做家事,她的先生也默默把一些她没有做好的事做了。但是日子久了以后,先生内心的不满开始出来了。因为从小只知道读书,跟人也不会沟通,所以跟婆婆之间,跟这些亲人之间,慢慢出现一些磨擦。到最后她的先生跟法院声请离婚,结果胜诉,她先生胜诉,就离婚了。在这一段婚姻的挣扎期当中,她的父母很无奈,常常打电话劝他的女儿,但是他的女儿都不听。她的母亲就提到,她说从小她在上学的时候,都是她父亲每天中午带饭去给她吃,晚上都是她父亲亲自开车去把她接回来;从小到大,也没有让她拖过一次地。「我们对她这么样的照顾」,她的父亲还掉着眼泪说:我对她还不够好吗?她怎么会这样子对待我们? 问题就在对她太好了,才会造成这个结果。虽然她有学业上的成就,但是人生绝对不是单一方面的努力而已,人生应该是全面的学习,全面的圆满。这些应该学的做人做事,孩子没有学,他人生的旅途当中,还会出现相当多的瓶颈。所以,我们对于孩子的人生,应该要有长远的规画。人生假如像一盘棋一样,假如我们走一步看一步,常常都会举棋不定。但是我们在下棋的过程当中,能够先看到三十步,能够先看到五十步,这样的人生才会走得从容不迫。 所以当我们了解到,让孩子能够具备这些正确的态度,那他往后成就一定会很不错。我们回想一下,之前提到救失的问题,孩子自私、孩子懒惰的这些问题。事实上只要孩子有孝心,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他有孝心,会不会自私?不会,他会为父母着想。当他会为父母着想,他又知道别人的父母也很辛苦,他也会为别人的父母着想。所以,孝是一个人仁慈之心的原点,从这个原点出发,会扩展到对一切人的爱敬。所以《孝经》里面有提到,「教以孝(你教他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你教他尊敬长辈,「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他也会敬一切人的长辈;「教以臣」,你教他为人部属的态度,他就会「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所以一个人正确的对人态度,都是从家庭里面培养出来。所以,孟夫子才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从亲爱父母、亲爱家人,延伸到对一切人能够设身处地;他对人能够有仁慈之心,进一步会对天地万物都会珍惜。好,这是一个人德行的次第,我们应该要掌握。 孝道以外,勤俭,当他对父母有孝心,他从小懂得帮忙,他会勤劳。当他了解父母工作辛劳,他会不会很奢侈?不会,他也会节俭。我们父亲那一代都能感受到生活贫困,父母赚钱辛劳,所以长辈们都很节俭,吃东西一定都要吃的干干净净。 再来,尊师。尊师也要透过父母的教导,这个很重要,因为一个孩子的德行根本,就在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所以,为人父母要教孩子尊敬老师,而老师很重要的职责,要教学生孝顺父母。现在孩子懂不懂得尊师?懂不懂?问题出在哪里?父母有没有教?现在还有情况是,孩子在学校老师批评他几句话,回去跟父母讲,父母隔天带着律师去找校长。这个态度做了以后,谁得到最不好的影响?小孩子!他这一生对老师没有恭敬心,对老师一没有恭敬心,有没有可能学业会有成就?不可能!我们小时候,假如在学校被老师处罚了,回到家里敢不敢讲?不敢讲!但是因为父母跟我们很亲,一看我们的脸色不大对劲,就追根究柢。之后了解被老师处罚,父母会怎样?再骂一顿,再打一顿,隔天还会拿着礼物去学校感谢老师,谢谢老师对我的孩子严加管教。当父母跟老师是这样的配合,孩子在学校、在学习绝对不敢造次。父母对老师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小孩,所以父母对老师的一言一行,不可不慎。 再来「尊敬长辈」,这也是要从小让他养成跟长辈行礼、问好,甚至于在生活当中,「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当他养成习惯了,在他落实这些教诲的过程当中,他也会慢慢内化。所以诸位同修不要小看,让孩子鞠这个躬,虽然是外在的行为,这个躬鞠久了,内化以后,恭敬心时时会放在心上。好,我们这节课先讲到这边,谢谢。 泪说:我对她还不够好吗?她怎么会这样子对待我们? 问题就在对她太好了,才会造成这个结果。虽然她有学业上的成就,但是人生绝对不是单一方面的努力而已,人生应该是全面的学习,全面的圆满。这些应该学的做人做事,孩子没有学,他人生的旅途当中,还会出现相当多的瓶颈。所以,我们对于孩子的人生,应该要有长远的规画。人生假如像一盘棋一样,假如我们走一步看一步,常常都会举棋不定。但是我们在下棋的过程当中,能够先看到三十步,能够先看到五十步,这样的人生才会走得从容不迫。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