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用道光德能再造性命是化因的根本 行善积德蓄能中的善行,就是培土培德,这既是修心的要求,也是化因的重要手段。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也就是在化因消业。我们随时随地注意行善和善行,也就是在化因消业。这个认识论,每个道德修养实践者都必须牢牢地在心灵中确立起来,并且付之于生活实践中,自觉地坚持从一点一滴中培补厚德之土,积少成多,蓄弱为强。用自己善心善念善行所培补的厚德,深埋一切恶因的种子,使它们永远不能破土而出、发芽、生长、成祸。 德性的修持,要全面完整地运用五德规范自己的心念和身形,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不要挂在口头上。要高度注重点滴的实践行为。将上善之心,慈爱之心,转化为普善之行,行道、行德、行善,行动起来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厚德之土。上善之行要求我们对亲人、对朋友、对社会,对一切真实需要我们扶助和帮助、需要我们关心和爱护、需要我们协助和怜恤的众生,施以我们无私的慈爱仁爱,用我们的心身的具体行为付之于实践。积累淳厚的德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化因方法,行善的积累,一旦超越了恶因时,恶因就必然被埋葬。 我们面对铁面无私的自然因果律,我们背负着堆积如山般的恶因和罪因,我们每个人在它们面前,显得是那么渺小和孤立无助。要想仅凭我们的人心之力、个人的微弱能量,跳出因果律的制约,化尽所有的因果,谈何容易。急功近利,单纯以法的重复空转使用,无异于自我安慰而自欺,也就显得幼稚可笑和愚顽不明道德真谛。 真实彻底地化因,必须建立在将自己一丝不挂地投入到道德的海洋中,将自己的心身口意全部交给道德再造,修持德心,实践德行,重建德身,重修德性,再造性命。我们所要舍弃的,只是一个小小的、对性命有害无益的阴我心而已,将它舍向道德让道光德能再造它。我们从实质上而言,并未真正失去性命两大系统的任何东西,所失去的只是沉重的因果链环,失去的只是疾病、忧愁、烦恼、痛苦和霉气以及厄运。然而,尘(显)中之物尘中舍,玄(隐)中之物玄中灭。在跨越阴阳的因果链环面前,在这个贯穿阴阳的巨大链环之中,不舍不德(得),小舍小德(得),大舍大德(得),无舍无德(得),无无自然(燃)者也。只有宇宙的道光德能,才具有引领我们脱离自然因果律制约的能力;只有宇宙的道光德能,才能帮助我们化尽无始劫以来堆积如山的恶因罪因,终止我们每个人在因果律链环中的滚动;只有道德才能从根本上拯救我们。遵从老子《德道经》圣人之治方法论,进行以修心为统帅而性命双修的实践者,最终必将获得道所赐予的两种上乘的道光德能,这就是白光和紫光。白光就是灵光,紫光就是玄光,这就是一性一命之光,这就是我们的玄灵之光,能获得这两种光质,就是道的自然之光,就是朗照宇宙之光,就是必将朗照本世纪的道德之光。这一性一命之光的圆成,将会把我们的性命完整地载向德道的彼岸。道光德能的这两种光,白光具有典型的布施性、外舍性与道的化合性,她能够无限量地朗照三千大世界;紫光具有回纳性、支撑性、连接性,白光向外分布的范围越广越大,紫光进入体内的也就越多越浓,反馈转换给白光也就越强越多。这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因果。这两种光质,又分为炁态、液态、固态(丹体)三种存在方式。按照圣人之治方法论、修真理法学实践的程度和层次,各自有所不同。但这两种光,都必将会使无情的因果链环,发生质性上不同层次的良性改变,光质高者的因果链环必然解体断裂,获得真正的解脱。高质量的玄灵之光,又源自于老子《德道经》圣人之治修真方法论的系统实践,不离对老子《德道经》的真正解读和全面系统的实践。 道德修养实践者,如果能够将自己的一切完整地交给道德改造,那么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道德,无限慈悲仁爱的大道就会分分秒秒、无时无刻地帮助我们,呵护我们化解旧因“果发”的可能性,预防新因的滋生。我们在道德的引领下,唯道是尊,唯德是从,全副心身地实践德性的修持,众善奉行,身体力行,点滴积累,培养和实践上善上德的慈悲万物,仁爱众生、帮助众生的德心和德行,那么我们所背如山的恶因和罪因,必定会像化释的冰山一样,在道光德能的朗照下,融化殆尽,消失无痕。 我们所背负的恶因是否能在刹那之间或者极短的时间内化为乌有?因为人类只有从曾经的过失行为中,以及造因的后果中得到惨痛的教训和经验,才能加速觉醒的可能性。如果道经常运用他的力量,消除求证者的恶因,有求必应地彻底清除,人类也就必然会增强依赖性,认为只要忏悔和乞求就可弥补过失而屡教不改,就会否定自然进化的演绎规律,否定自然因果律的客观存在,从此再也不会敬畏自然和大道,也不会自觉地修持德性亲近大道。这种现象在世间的某些人群中,已经出现和存在着。人们貌似敬畏崇信,却又运用忏悔和乞求作为造恶因的挡箭牌,欺道以自骗,为恶不止,造因不息。所以,不要站在一己之私的立场上,祈望慈悲的道包办一切,必须立足于在自己的心田之中身国之内,修证上善,修持德性,积蓄道光德能,以善化恶,自解其铃,同时诸恶不作,那么慈悲的道就一定会全力帮助我们化解所有恶因,引领我们脱离自然因果律的链环。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