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五戒与社会秩序的维持(2)

邪淫有十罪。一者、常为所淫夫主欲伤害之。二者、夫妇不穆,常共斗争。三者、诸不善法日日增长,于诸善法日日损减。四者、不守护身,妻子孤寡。五者、财产日耗。六者、有诸恶事,常为人疑。七者、亲属知识所不喜爱

“邪淫有十罪。一者、常为所淫夫主欲伤害之。二者、夫妇不穆,常共斗争。三者、诸不善法日日增长,于诸善法日日损减。四者、不守护身,妻子孤寡。五者、财产日耗。六者、有诸恶事,常为人疑。七者、亲属知识所不喜爱。八者、种怨家业。九者、身坏命终,死生地狱。十者、若出为女,多人共夫;若为男子,妇不贞洁。”

由上十种罪恶指出,邪淫不净之人,纵情恣药,未来果报将堕极大苦趣。或今世生在人中,作为女人,恐与多人共夫的命运;若作为男人,恐妻子多不贞洁。或同为夫妻,不能和睦相处,如同怨家共聚,得不如意眷属。因此,所谓持戒的用意,不是为了持戒而持戒,也不是因为自己是佛教徒,受了戒不得不持戒的想法。而是要善知因果业报,有因必有果的三世轮回。由自心明白因果业报的真理,才能真正远离不清净的行为,以维持自己健康幸福的人生。一个人若沉迷色欲之中,就如吸毒一样难以自拔,应以智慧多观察其苦。佛就邪淫的过失,不仅妨碍道心,并障碍修行得解脱,也危害社会家庭和乐,及影响自己来世身体的健全。所以,佛制在家弟子,必须远离邪淫过患,如果夫妇之间能贞洁守礼,一般家庭的纠纷就不容易发生。

四、不妄语、信怀笃诚

言必有信,诚实无欺,知则言知,不知言不知,见而言见,不见言不见。不妄说自己所不知、所未见之事。语言是人类彼此传达事物,了解实情真相的工具。孔子认为,言而有信,是为人立身处事的根本。故《论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輗軏是牛和马与车身的连接处。这是一种譬喻,说明一个人说话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他是如何与人交往。就如大车少了接连横木的軏,车子要如何拉得动呢?可见言而有信,是立身行世非常重要的条件。《大智度论》中谈到,妄语有种种过失。

“妄语有何等罪?答曰:妄语之人,先自誑身,然后誑人;以实为虚,以虚为实,虚实颠倒,不受善法。譬如覆瓶,水不得入。妄语之人,闭塞天道、涅槃之门。观知此罪,是故不作。”

此中所说,妄语之人,心无惭愧,不得善法之利。自己不懂关闭了天道之路,也关闭了成就圣道的涅槃之门。三世诸佛,能成就无上涅槃,都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绮语之人。所以经中说,实语之人,其心端直,易得免苦,譬如稠林曳木,直者易出。如当年世尊严厉呵责幼小无知、不知慎口的罗睺罗,妄语覆心,道法不入,就如覆盖的瓶器,无法注水。身处世间,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一言一语,都须谨慎,或父母、兄弟、姊妹、朋友等,都能以诚心、诚信相待,相互信任,这就是世同安乐之道。

五、不饮酒、智怀慧心

所谓酒者,佛教经典中,约分为三种:穀酒、果酒、药草酒。无论是干、是湿、是清、是浊,或有酒味、酒色、酒香,只要饮用能令人心动放逸者,都名为酒。佛制弟子不得饮酒,乃至不可贩卖酒,或劝人饮酒、不入酒家,或自身亲手过酒器与人饮酒,皆不被允许。因为喝酒会使人神智昏昧,在无知状态下,犯种种的过失。例如,根据台湾在2010年5月,由“内政部”警政署道路交通事故资料库的资料显示,从2005~2007年间,平均每年因酒后驾车,而发生死亡人数超过800人,酒驾致伤人数超过18,000人。这些酒驾车祸用掉的保健医疗资源超过30亿。因此酒后驾车所造成的社会危害,已不再单纯是严重的交通问题或是安全问题,而是全体国民应该认真看待的严重社会问题,因为车祸而造成许多无法弥补的家庭悲剧,都是让人心酸难过的事情。

台湾有位针对“酒后驾车防制工作”的研究者曾平毅先生指出,今就许多医学研究指出,饮酒的量越多,饮酒的时间越长,对脑部损伤更为严重,甚至於退化达到失智现象,永久无法恢复正常状态。

若从医学的观点,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相当明确。脑部病理组织检查发现,使用酒精者脑部神经元细胞数目会死亡流失,脑部神经元细胞间突触(synapse)数量减少,但这些观点,却一直被忽视。故佛制不得欲酒,如在《大智度论》谈到,酒醉之人有如狂人。“酒失觉知相,身色浊而恶,智心动而乱,惭愧已被劫。失念增嗔心,失欢毁宗族,如是虽名饮,实为饮死毒。不应嗔而嗔,不应笑而笑,不应哭而哭,不应打而打,不应语而语,与狂人无异,夺诸善功德,知愧者不饮。”

以上五戒,可分为二类:一是性戒:前四条,杀、盗、淫、妄,从性质本身来说就是罪恶,是产生罪业果报的真正原因,不管是不是佛法中所制定,只要一有违犯,未来必受痛苦果报。这四条戒,同时为全人类社会共同普遍承认的罪行,并非只有佛教才规定禁止。二是遮戒:遮有遮止、预防等意。五戒中,酒戒即为遮戒,如我们的社会并没有认为饮酒就是罪恶,唯佛陀所制定的禁戒。主要为遮止我们的行为,避免触犯前面四条重罪,以防止我们在行为上发生严重过失。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