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叶主张,宇宙万有“不生不灭”、“无因无缘”;末伽梨?拘舍梨子主张,“无有今世,亦无后世”,无天无化;删阇耶?毗罗胝子主张,“此事实,此事异,此事非异非不异”;阿耆多?翅舍钦婆罗主张,人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构成,死后“地大还归地,水还归水,火还归火,风还归风”;尼干陀?若提子虽然承认因果业报,但是他提出的解脱方法却与原始佛教格格不入。
作为一条成语,“邪魔外道”用来泛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等,也用来比喻不端的行为或行为不端的人,还可以用作妖魔鬼怪的代称。(摘自《佛教成语》朱瑞玟) 不看僧面看佛面 在佛、法、僧“三宝”之中,“佛宝”居于为首的位置,因此又有“大宝”之称,最初指创立了佛教的释迦牟尼佛,后来泛指三世十方的一切佛。“僧”,又译作“僧加”、“僧企那”等,意译为“众”、“合”、“和合众”、“法众”等,梵汉并举可以译作“和合僧”,是“众多比丘和合一处”的意思,最初指释迦牟尼所建立的佛教僧团,后来泛指一切信奉和弘传佛教教法的僧众。 由于“佛”是佛教的信仰目标,而“僧”是佛教的信仰徒众,所以汉地有“不看僧面看佛面”的说法,用来比喻请看在第三者的情面上,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 (摘自《佛教成语》朱瑞玟编着) 大雄大力 大雄,是佛的德号之一。佛陀大智慧的力量,能降伏魔障,故称伟大的英雄。威德猛盛如狮子王,故名雄。如来具足之十种智力,无能胜者,故称具足大力。 皈依三宝 当年,国王首图驮那得知了悉达多太子“逾城出家”的消息以后,曾经派出5名亲信侍臣去寻找太子,让他们无论如何也要把悉达多太子找回王宫。这5名亲信侍臣,第一名是“阿若憍陈如”,第二名是“阿舍婆誓”,第三名是“摩诃跋提”,第四名是“十力迦叶”,第5名是“摩诃男俱利”。这5名侍臣四处寻找,终于在尼连禅那河畔的树林里面找到了正在独修苦行的悉达多太子。不过,乔达摩?悉达多寻求人生真谛的巨大决心深深地感动了他们,于是,他们也留在树林里,追随太子修起苦行来了。6年以后,当悉达多太子结束苦行生活、重新开始进食的时候,这5名亲信侍臣产生了误解,以为悉达多太子失去了信心,放弃了努力。他们很失望,就离开了悉达多太子,到别的地方修行去了。释迦牟尼“悟道成佛”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寻找这些曾经跟随自己苦修了6年之久的侍臣们。经过一番周折,释迦牟尼终于在波罗奈城的“鹿野苑”找到了阿若憍陈如等5个人,向他们讲说了自己在迦耶山菩提树下面所彻悟的道理。这就是佛教通常所说的“初转法轮”。 佛教认为:“轮具二义,一者转义,二摧辗义。”意思是说:佛总是不停地讲说佛法,犹如转轮圣王手中的宝轮不停地转动;佛法能够息灭烦恼,犹如转轮圣王手中的宝轮能够摧毁高山巨石。所以,佛教把佛法称之为“法轮”。“初转法轮”,指的就是释迦牟尼第一次宣讲佛法。阿若憍陈如等5个人被释迦牟尼的说教所折服,皈依了释迦牟尼(“皈依”是“归顺、依附”的意思),成为他的第一批弟子。 阿若憍陈如等人皈依以后,佛、法、僧“三宝”齐备,佛教由此正式问世了。“佛”,意译为“觉悟者”,指释迦牟尼;“法”,指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法,是教化、开悟众生的理论学说;“僧”,意译为“众”、“和合”等,是“众多比丘和合一处”的意思,指僧人。正如《过去现在因果经》卷3里面所说的:“佛阿罗汉,是为佛宝;四谛法轮,是为法宝;五百阿罗汉,是为僧宝。”(摘自《佛教成语》朱瑞玟编着) 初转法轮 佛陀出家成道后之首度说法。彼时,佛陀于鹿野苑为憍陈如等五比丘说四圣谛、八正道,示离爱欲及苦行之二边,而行中道。(杂阿含经卷十五、转法轮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