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大士为半偈舍身 释迦本生故事。谓其前世曾在雪山修行,称雪山大士或雪山童子,终日食果坐禅。天帝释为试其道心,化作罗刹,诵过去诸佛所说半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大士闻之欢喜,求说余半偈,罗刹言:“我今饥逼,实不能说。”大士问其以何为食,罗刹答言唯食人之暖肉热血。大士闻言,断然宣布:“但能具足说是偈竟,我当以身奉施供养!”即脱鹿皮衣为罗刹敷座,罗刹于是宣说下半偈:“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大士深思其义,书偈于石壁、树上,然后登树,投身于地,其时罗刹还复为帝释身,接住大士,安置平地,忏悔顶礼而去。大士因此为半偈舍身因缘,超十二劫成佛。见《涅盘经?圣行品》等。(摘自《新编佛教辞典》陈兵编着) 慈力王血施 载《贤愚经》卷二。谓释迦牟尼前世曾为慈力王,以十善教民,民皆持戒,鬼神无食,有五夜叉来见王,王以身血施之令饱,发愿将来成佛时令五夜叉等得法食,先行度脱,夜叉后身即释迦先度之五比丘。 六牙白象 据《因果经》等载,释迦牟尼从兜率天宫降生于人间时,乘六牙白象,其母摩耶夫人昼寝,梦六牙白象来降腹中,遂生释迦。《异部宗轮论》谓“一切菩萨入母胎时,作白象形。”《普贤观经》等说乘六牙白象王,若观念忏悔,菩萨即乘白象为其现身。并谓六牙白象之六牙表六度,四足表四如意,或谓六牙表六通。(摘自《新编佛教辞典》陈兵编着) 诞生偈 据称释迦牟尼诞生后,即行七步,右手指天,左手指地而说偈,称诞生偈。其偈上句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诸经所载皆同。下句多用“三界皆苦,我当安之。”亦有作“要度众生,生老病死”(《长阿含经》卷一)。或“今兹而往,生分已尽”(《西域记》)。 (摘自《新编佛教辞典》陈兵编着 四门游观 又作四门出游,或简称四门。即释迦牟尼未出家时,从迦毗罗城四门出游,见生老病死四苦,深感人生无常,而决意出家之事缘。据《修行本起经》等所载,太子久居深宫,不知人间疾苦。一日,在侍卫扈从下出游。出东门,见一身色衰老可哀之老翁,乃觉知世间的老苦。出南门,见一人病苦缠身、百节痛毒,乃感受到病苦可厌。出西门,见族类扶舆死人,并随车步行啼哭,遂感到死苦之可厌。即转辔出北门,见一着法服持钵的沙门步行安详,乃决心舍宫踰城、出家修行。 记载四门出游之北传经典为数颇多,然所言略有不同。或仅记游观之事,而未记载四门;或记述太子于宫中已感知无常而决心出家。至于巴利文的四尼柯耶未见载录。不过《大本经》中记载毗婆尸菩萨出家前为太子,曾乘车出游,见老、病、死者而有所感悟。 (参考资料):《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佛本行集经》卷十五;《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二;《普曜经》卷三;《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三。 舍身求法 典出释迦牟尼的本生故事。相传释迦牟尼过去世曾在雪山修苦行,称“雪山大士”。天地释见大士苦修,化作罗刹,试探其心,读了过去诸佛所说的半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大士闻半偈而心喜,为求后半偈(“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毅然舍身投崖。如《心地观经?序品》偈谓:“时佛往昔在凡夫,入于雪山求佛道;摄身勇猛勤精进,为求半偈舍全身。”又《五灯会元》卷一载,慧可为向禅宗初祖达摩求法,彻夜立在雪地中,并砍去左臂以示至诚。这也是舍身求法著名的一例。后用舍身求法泛指奋不顾身地追求真理。如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李明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