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问答(观云法师)(2)

同样地,我们心上好像产生了一幅画面,你去分别计较这些画面了,这就是你跟着念头走了,你失去觉照了。这就是你被狼狗追上了。 脑海里出现画面的时候,你要提醒自己:我的心出现了一个画面。这时候你不会随着这个画

   同样地,我们心上好像产生了一幅画面,你去分别计较这些画面了,这就是你跟着念头走了,你失去觉照了。这就是你被狼狗追上了。
   脑海里出现画面的时候,你要提醒自己:我的心出现了一个画面。这时候你不会随着这个画面走,因为你有觉照在。你知道“我心上产生了一个画面”,和只有画面是不同的。天台宗里有一句话:“观念念即住,觉妄妄皆真”,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你观察到的一个没有任何念头的心,和有念头的心,它还是一回事。海水是平的,无风不起浪,没有风的时候,一点浪花都没有。突然起了风,起了浪花,这个浪花很漂亮,它在笑话海水:“你看我,多漂亮!”可是没有风的时候,浪花就是海水。所以我们的任何念头,它的本质就是清净的心。所以任何念头起来的时候,你一观察,你知道这是一个念头而已的时候,你当下就能够透过念头的假象看到念头的本来面目,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活活泼泼的一颗心。
   下次当念头来的时候,你要说:很好,透过这个念头可以看到我们的心,这说明我们的心是鲜活的。如果你只是看到念头,看到一个房子,或者看到一个花,你看不到自己的心,那你是失去觉照的。
   我曾在高旻寺打禅七,有一次起七的时候,老和尚写了一个偈子,其中有一句话:“铜头铁额并消镕”。这是说禅堂像一个洪炉一样,不管是铁是铜,到禅堂里都给你化了。在觉照之光的照耀下,金银铜铁或是别的什么,都可以化为智慧之水。不论你打坐的时候看到的现象是什么,你都应该看到这个现象之下你的本心。

  营员:在家人在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不像在寺院可以专门地修学。工作和修学有时候会矛盾,怎么比较好地结合起来?
   观云:我个人觉得,在家居士以工作、以家庭生活为基础,这是一个基本的定位。在这个基础上,在工作和家庭照料好的前提下,再用多余的时间把修学这方面照顾上。
   法要住法位。我们在这世间的法位,就是丈夫的这个法位,就是儿子的这个法位,就是经理或者员工的这个法位。不要本末倒置。你在这个基础上去学佛,人家就不会觉得你学佛以后,好像跟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了,好像变得很奇怪了。学习佛法的人,要学习水的柔软,水在任何容器里边,都能够随圆就方。冰,是方块就是方块。如果我们是冰的话,我们要把我们的心变得柔软,像水一样。在单位,在社会上,在哪个地方,都能够跟人家相容。
   在家修学,好比一列运行中的火车,如果火车出现故障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火车运行的过程中,把它的故障排除掉。运行的火车,是我们的工作,是我们的家庭。修学佛法,就是检修,检修我们工作、生活中有哪些不到位的地方。
   具体的操作,我们也尽可能在每天的学习、生活里,多次去提起觉照。
   比如你很着急的时候,你心里要知道:“我现在正在着急。”你甚至可以先停下来,去体会这份着急。“哦,当心着急的时候,原来是这样一种觉受。‘着急’呀,你这个朋友匆匆而来的时候,我总是没有照顾好你,今天我陪你一会儿。”看这个着急,在你内心能跟你共处多久。当你看着这个着急的时候,着急就害羞了,不知不觉之中,不知到哪里去了。你就会发现,自己不着急了。不着急不是更好吗?这些东西在生活里边都可以用得上。
   当你下班了,下楼梯的时候,你要清楚地知道,我的脚踩在楼梯上。而且楼梯边缘有一个横起来的防滑的东西,你踩到这个上面,和踩到平的上面,感觉是两样的,这个很微细的差别你都要清楚地觉知到。
   不要小瞧仅仅一念的这种觉照:我知道我在做什么……当你任何一刻知道的时候,就仿佛你在梦中,知道你在梦中一样。在你知道你在梦中的那一刻,你便是醒了。
   一念觉悟一念佛,念念觉悟念念佛。点点滴滴的觉悟,就像点点滴滴的水,多了就汇成小溪,小溪再流下去就是大河,大河再流进去的就是海洋。
   从另一方面来说,在生活中修学,最重要的就是内心对佛法僧三宝的信仰。还有就是对苦、空、无常这些道理的觉悟。
   只要有信仰在的,你不会永久地迷路。只要有信仰在,你没怎么用功修行,可几个月过去,你依然会进步。为什么?有信仰在,生命就仿佛有了一个根。你看树,在那个地方不动,过几个月,事实上它长粗了一点。因为它的根会给它吸收营养。所以有信仰在的时候,你不要疑惑有多少时间去修学。所有的生活经历,都会给你提供修学的资粮——这儿有个前提,就是你要有信仰在。
   在生活中,如果大家能有很多时间听经闻法,能够有很多机会来禅修,当然很好。没有机会,要抓住最根本的。
   用佛法利益他人的时候,不要只是用概念法去利益他人,更应该用我们生命里的慈悲智慧去滋润他人。学习菩萨的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跟别人相处的时候,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利益让给别人,把温暖传递给别人,把喜悦传递给别人,而不要把我们本应该要求自己的东西,先拿去要求别人。这是需要注意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