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解脱与佛教思想(3)

善恶业报、清净解脱、佛性、无明、涅盘都是缘起如幻假名有的。在第一义谛上 说一切相都是空相、无我的。 佛教的无我,不是像奥义书说的,有一个小我,小我是堕落、罪恶、痛苦, 而神我是清净、永恒、快乐的。佛教的

善恶业报、清净解脱、佛性、无明、涅盘都是缘起如幻假名有的。在第一义谛上
说一切相都是空相、无我的。

佛教的无我,不是像奥义书说的,有一个小我,小我是堕落、罪恶、痛苦,
而神我是清净、永恒、快乐的。佛教的无我论是真无我,彻底无我。这样说,大
家或许会害怕,明明有个我吗?怎么说无我呢?龙树菩萨在十住□婆沙论说:「
小乘五百部,闻毕竟空,如刀伤心。」就是说小乘佛学闻到大乘佛学毕竟空的道
理,犹如刀伤心。然而大乘无我论是从缘起建立的。原始佛教都谈无我,无我即
空。我在此仅简略介绍根本观念。如何达到无我,毕竟空是有层次的。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为初学者作方便说,生灭如幻如化,不生不灭不如幻
如他。」生灭就是表示无常短暂的人生,是痛苦类烦恼的。如幻如化,就是假的;
没有真实的本体。不生不灭是指涅盘、清净的佛性。不如幻如化是说有永恒常住
的实体。

这里发生现象、本体认识的二元论。但这是为初学者方便说是如此。为久学
者(通达佛法、闻思修很久的),龙树菩萨说:「生灭如幻如化,不生不灭如幻
如化。」能通达这个道理,才能了解生死即涅盘,烦恼即菩提。这是大乘佛学最
精华的哲学,这须从中观来了解。要了解这个道理必须读中论、大智度论。

我可以肯定的说,各位若研究楞严经、圆觉经、胜□经、起信论,不能了解
这个道理。因为他们体系不同。一定要从大般若经、大智度论、中论下手。尤以
中论为代表。

中论说明一切法缘起、性空如幻的哲学,可以解释很多问题。如无明如何开
始?众生有边无边(世界有边无边)?为什么以前人少?现在人多?这些从中观
都可得到合理的解答。若我们要看近代人的作品,则印顺导师有三本书很可作参
考。一是中观论颂讲记。一是中观今论。(就是中观哲学现代论,透过现代人的
哲学,形上学来说明中观。)一是性空学探源。

以上讲缘起无我的佛教思想。各位研究佛学时,一下禅宗好,一下净土宗、
唯识宗,东张西望的。这如同进了佛学的大公园,处处新鲜。我们在公园里久了,
比较知道研究佛学起码的概念。


四、正觉悲智

这是人生解脱最完美圆满的境界,就是佛。前面所讲大乘解脱思想可说是菩
萨修学的过程。到此就是到了最高境界;即是一真法界。这个境界我们没达到,
也说不上来,只知到是此是最圆满了。

以上是佛教思想解脱层次,佛法大概不出这四个纲要。不论讲那一宗,禅宗、
天台、三论宗、唯识、华严都好,离不了这些。当然视个人理解境界不同,可作
不同的看法。

参、从解脱境界层面论生命之价值与抉择

  说到从解脱境界层面论生命之价值与抉择

  我们对生命的认识、领悟,影响我们生活行为的表现及对生命所抱的态度及
追求的价值与抉择。在佛法上来说,生命之完成,生命之解脱,需要生命的升华。
这在境界上有种种不同,即是价值观念的不同,究竟价值观如何呢?很不好说。
有的人认为荣华富贵、高官厚禄,终其一生,这也是人生观。他生命境界层次在
此此,追求的价值在此,所付出的代价也相等。

古代高僧如玄奘大师,他何以要冒万死一生的危险,到印度求学?他有什么
享受?快乐呢?到印度取经,终其一生翻译经典,还没翻完就死了。这有什么值
得?有什么价值?这是个人生命境界层面的看法而已。有人立志做总经理、董事
长,他的价值在此,则他的生命层面就低,是一种短暂、庸俗、现实、功利的人
生观。

宗教就是要追求理想无限的人生观。佛学思想业感缘起、识变转依、缘无我,
甚至到正觉悲智人生观,是对生命最真实的完成,如此价值观与付出的抉择就不
同。不是以短暂、有限一生,表面的现象,决定生命的价值。

今日世界如此充满灾难、罪恶,人类之所以角落、痛苦,就是多数人没有了
解真实生命的价值而表现出来的现象。依佛法来说,只有大乘佛学的人生观,才
是最值得赞叹、效法的。但是,放眼社会,几个人能懂得大乘佛学?几个人能行
著萨道?不懂大乘佛学,则不能理解生命最真实的意义。不行菩萨道,则不能领
悟生命最真实的完成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