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印法师:中观思想略谈(2)

出世间导--发出离心,根机是声闻阿罗汉。社会人士向来非常垢病佛教的消极 精神,认为佛教的修行人只关心个己的生死解脱,一点也不关心这个社会,为净 化社会而付点心力,佛教确实有这种浓厚的厌离世间的思想。认

出世间导--发出离心,根机是声闻阿罗汉。社会人士向来非常垢病佛教的消极
精神,认为佛教的修行人只关心个己的生死解脱,一点也不关心这个社会,为净
化社会而付点心力,佛教确实有这种浓厚的厌离世间的思想。认为人生无常、苦、
空,故极欲了脱生死出离三界,这种心态名「出离心。」

  事实上,隋唐的中国佛教心态非常健康、积极。直到元、冒、清,厌世隐遁
的山林气息方才浓厚起来,变成一种不健康的佛教。所谓「不健康」即厌世的山
林思想太浓厚了,不关怀现实社会,不参与社会。禅宗说:「生死未了,如丧考
妣;生死已了,也如丧考妣。」说生死未了如丧考妣是有道理,合以生死已了也
如丧考妣呢?依禅宗的说法认为要保养「圣胎」,否则来生会有隔阴之迷。由于
这种不健康的思想,养成整个佛教不是急于参禅自悟,便是念佛求生西方。印老
对这种畸型现象,认为是:「用原始小乘厌世精神欲求急证成佛」。发出离心者
须修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证得的果名阿罗汉解脱道。(三)菩萨的提心
前面己经说过了,不再重述。

  佛教是缘起论,但慢慢的演变成唯心论。唯心论盛行,会忽略了外在的行为
表现,不重视行为的表现,当然就不容易有关怀社会的表现。未法时代,正法不
昌隆,有大心的人,需激发起菩提心学般若道,弘扬正法。上来说明何种根机可
学般若。

陆、怎样学中观

  (一)依缘起法说二谛教--「缘起法」即因缘法。世间有两种人,「迷」
与「悟」。佛陀是先知先觉,我们是后知后觉,此「觉」欲觉什么?为觉世间真
理。佛有十个圣号,其中之一名「世间解」。解即觉,觉悟世间宇宙真理的人。

  「说二谛教」,二谛是真谛和俗谛。小乘法说四圣谛,大乘说二谛。

  1.「依有明空」:欲学空必先学有。清朝康有为曾说:佛教的空理太深了,
有如蚊子叮牛角,不得其门而入。「有」是有为法、世间生灭法。凡宇宙人生的
现象--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等现实生命的人生万象皆属有为法。佛经解释世间
法向以五阴、十二处、十八界譬喻之。「空」是不生不灭的无为法。我常说学佛
的人愈有人生历练,对生命有丰富的体会,愈能学得踏实;反之,如生活从来过
得苍白又单调就学不出法的庄严。好比能低的人学佛就很难有成就,所以先学「
有」也就是指先了解现实的人生境界。因此佛法绝不是漫无边际的谈玄说妙,真
正的佛法是绝对重视现实的社会人生。

  2.「先分别说诸法,后说毕竟空」:如何分别一切法呢?一切法--善恶、
困果、邪正、先后、本未。中国佛教向来习惯说:「不要妄念,不要有妄想心,
要无念而修。」试问,若一开始即无分别而修,怎能不愈修愈糊涂呢?因此,初
学佛者仍应先有是非善恶、邪正、因果的了解,这就是「先分别诸法」。我以为
佛教徒应明辨是非,善恶分明。要做社会的中流砥柱,要有道德的勇气。菩萨度
生,三施之一即有无畏施。菩萨是除暴安良,主持社会的正义,这才是学佛者应
有的德相。如果学佛得乡原,凡事模棱两可,处处想做好人,好坏不分别不执著,
这种学佛态度也实在太差劲了。学佛的人应立场善恶分明,才能积极的「诸恶莫
作,众善奉行。」六祖慧能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
犹如觅免角。」佛法是不离也间的,因此我们必须如实了知世间法相。如中论观
四谛品:「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若人不能知,
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
则不得涅盘。」

  (二)说二谛教显胜义空--「二谛」是真俗谛。「显胜义空」是1.果从因
生,2.事待理成,3.有依空立。

  1.果从因生--缘起相关的因待性,「果」是世间存在的当前境界。以四圣
谛来说是苦谛,一切世间法的存在皆是有因而生的。佛法是从果找因,非从因找
果。为什么?果是我们所遇当前存在的事实,从人生的现实为出发点。太虚大师
说:「佛教是真现实论」佛法所说的「现实」不是指空洞的想像,而是以人生非
常真切的现实为出发点。因果皆只是事相,但也有一个不变的真理存在,宇宙间
的运转有一不变的法则。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从不见二阴一阳,或二阳
一阴。所以宇宙间的一切似乎都有一个轨则,这个轨则即是因缘法。

  学佛的人要建立健康的生死观,坦然的面对死亡。据心理医学的调查,普通
人在得知自己非死不可时,尤其是年青力壮者,第一个反应是:「啊!我会死?」
不接受、不相信;第二个反应则是在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时,有如泄了气的皮球
般,充满悲哀、恐惧、绝望;第二个反应有多种,一种是问心无愧型,念佛修行,
安然往生。一种是恶贯满盈型,问心有愧,临终前无比的孤独无助、恐惧。一切
业报皆现前,这是非常痛苦的煎熬。今年除夕前,我人还滞留台北,跟一个濒临
死亡边缘的副教授见面。我不认识他,是位以前在慈云服务队的干部,现已取得
博士学位的陈老师,介绍我跟他的朋友见面。这位身罹绝症的副教授,年方四十
多,他在得知生还无望后,对家人说:「我想找心理医师。」他的朋友对他说:
「师父即是最好的心理医师,找出家法师来和你聊聊可好?」就这样我跟他聊了
两个多小时。这件事,使我感触颇深,「他受教育这么高,遇到生死问题,自己
亦无法解决,对生命缘起的道理不能发现,最后仍须以佛法来解决。」所以说:
宇宙间有一个不变性的轨则,即是佛法所说的了生脱死法。庄子说:「善吾生者,
善吾死。」生时即要把握住生的道理,死了才能解脱超越。因此,大家不要:「
有以为学佛的人研究生死问题,是迷信不吉祥的。」其实佛法是对人做深度又健
康的生命诠释、追究。而□对生死问题参透,唯有建立三世业报因果观。也唯有
通达三世业报因缘,才能无畏的面对生死。

  2.事待理成--缘起序列的必然性,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无论大小乘,十
大宗,皆离不开理事。「事」是各种修持,如拜佛、诵经及各种善行功德。「理
」有了义、不了义、究竟说、方便说。我常碰到一些信佛甚久的信徒,在遇到逆
缘时仍会烦动恼乱,动摇信心,继而退失道心。也有对自己修持相当时日的法门,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