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印法师:中观思想略谈

中观思想略谈-戊辰新春讲于台中正觉寺 宏印法师 缘起 正觉寺的住持,在座诸位法师、居士,大家能于新春期间到正觉寺听法,实 属难得。我在这里向大家拜年,并祝福诸位吉祥如意,发菩提心,修

中观思想略谈-戊辰新春讲于台中正觉寺

宏印法师

缘起

  正觉寺的住持,在座诸位法师、居士,大家能于新春期间到正觉寺听法,实
属难得。我在这里向大家拜年,并祝福诸位吉祥如意,发菩提心,修菩萨道。

  这次正觉寺的新春佛学讲座因缘来自施振辉居士,他于两个月前跟我连络,
因当时我较忙,腾不出空档,施居士遂建议:「那过年总有空闲吧?」我说:「
新年,大家都要轻松一下,但有人要听法吗?」施居士说:「过年,大伙反而喜
欢闻法。」我说:「既然如此,有听众,我就讲。」施居士等便开始筹备,新春
讲座就此诞生。

  从初三至初五,我的讲题是:「中观思想略谈」。虽然有三天,但一天只有
两小时,加起来也不过六小时。要以六小时把中观思想做有统的介绍,非常勉强,
所以我只能做重点介绍。

壹、中观是什么

  中观又可称「性空学」、「般若学」、「中观学」。这些年我在各佛学院、
大专院校任教及四处演讲,发现只要是正信佛教徒,大都很关心的想了解:「释
迦牟尼佛所正觉的『正道』到底是什么?世界上的宗教何其多,为什么我要选择
佛教信仰?佛教最殊胜卓越,不同于其它宗教的特色在哪儿?」我认为在视今社
会,物质、知识俱提升的时代,身为佛教徒是更应去把握住佛法的特色与殊胜。
印顺导师说:「佛法跟世间宗教、哲学的分水岭即是中观般若。」学佛要学得有
成就,首先得分辨邪、正道,把握住邪正的不同。而怎样才能把握正导?这唯有
对中观的般若空理做正确的探讨,方能体悟到佛法的特色。贰、中观学的历史地
位。

  这份讲义是我以前对大专学生讲的,较属学术性,欲做通俗演讲,恐较不适
合,因此我简单提出两点来做说明。

  一、从印度佛教史来看,它是回归原始佛教释尊本怀的运动。由龙树菩萨发
扬光大。
  二、从中国佛教史而,言它又是影响以后大乘各宗理路的开展。

参、中观学代表人物

首推释尊,由龙树菩萨、提婆菩萨发扬佛陀本怀,后有月称、罗什、僧肇、
吉藏、印顺等诸大论师的宗脉继承。

肆、中观学文献

  谈论般若空理最重要的经有:阿含经、般若经、金刚经、心经、大小□般若
等。论有: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入中论,三论玄义、肇论、中观
论讲记、中观今论、性空学探源等。

伍、何种根机可学中观

  佛教非常重视契机。古代的高僧度众,就相当注意观机逗教。要选择适合自
己根机的法门,须先对自身有一番正确认识。唯有适合自己根机的法门,修起来
较能收事半功倍之效,不至于绕许多冤枉路,修学的根机有下列几种:

  (一)宿习三多:依大般若经说:「若要修学中观须宿习三多。」「宿习」
是多生多世培植善根;「三多」是:1.多修福、2.多持戒、3.多近善知识(或供
养佛、多闻法要)。金刚经云:「能修学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乃于无量佛所种植
善根。」

  说到听闻佛法,我深觉生在台湾的人非常幸福,也很有善根。但由于听法容
易却变得随便、懈怠,用恭心闻法的心态愈来愈淡薄。我们应知能闻法是难得的,
佛经说:「佛法在恭敬中求。」是故应培养恭敬心求法闻法。

  能亲近三宝、听闻佛法,且是听到中观的般若空理,诚属殊胜中的殊胜,诸
位应生希有难遭遇想,好好珍惜把握。下面谈谈发何种心来修学般若空理才能有
成就,有受用。慎记:「因地不真,困招迂曲。」可见学法的动机(发心)太重
要了。

  (二)菩萨发心的种类有:1.发质直心:质直即非颠倒妄想心,乃本性善良
正质与老子道德经:「见素抱朴。」「素」是不染色的布,「朴」是没有人工雕
刻的由上原木。孟子说:「大人者不失亦子之心。」意义相同。2.发深心:深心
又名长远心、坚忍心,不是浅□即止。世间事都须要一番苦心方能有所成就,何
况是学佛的解脱大道!在这里我要勉励诸位学佛要发长远心,要细水长流,切莫
一曝十寒。要生生世世修菩萨道发菩提心,方谓深心。3.发广大心:前说深心约
自,利今发广大心乃把利他而言,是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发心,如此发心才算广大。
经云:「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菩萨与罗汉的差别是:罗汉只为
自己断烦恼了生死,而菩萨则是为众生著想。所谓:「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
缘起大悲心,趣入于乘。」教欲行大乘法者,必发广大心。4.发菩提心:菩提心
即大乘心。请问:「菩提心是否本自具足?」舍利弗尊者当初是听到:「诸法因
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这句偈颂才出家的。一切法皆
是因缘生,所以菩提心当然也是因生绝不是本来具足。若以为菩提心是本有,诸
位只要每天打坐,菩提心自然会生,这种思想是错误的知见。菩提心的生起是由
于「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从观察众生的苦难,为度那些苦难众生才激发起
对众生悲心。是为度众生而成佛,非为成佛才度众生。不要因果颠倒本未倒置,
因此学佛的人应尽量多往灾难处,较能激发菩提心的增长。我向来非常支持佛法
的触角深入到各医院及偏远地区。十多年前我在台北曾集合大专学生,创办了慈
云服务队,我本人当队长,每星期到各医院慰问病患,做了近两年,感觉很好。

  我常以为,佛在世时并未强调力倡所有学佛的弟子都应以「成佛」为目的。
原始佛教的重心在于劝人先断烦恼,继而才劝人「回小向大」,所以那时的口头
头禅是「学法」,而不似今日所说的「学佛」。先学法断烦恼的用处是有了解脱
的成就后,再慢慢的引导其发菩提心,此名「回小向大」。众生根机不尽相同,
有些众生并不适合马上修成佛的根机。学佛的最终目标应以发菩提心自勉。发心
亦即「动机」,学佛的动机非常重要。一般说学佛的动机约有三类:(一)人天
乘-是世间法(世间道),即人天道法。修学方式是持五戒修十善,信因果业报,
行各种善行,求现生未来的人天善果,这种发心名「增上心」。虽只是人天果,
但诸位切莫忽视,须知人天善果都修不好,那能进阶菩萨果。近代高僧太虚大师
非常重视这点,且大力提倡「人生佛教」到台湾后才改为「人间佛教」。(二)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