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慧法师:《金刚经》浅释(2)

有的人念阿弥陀佛没几天,一见药师佛好,就改念药师佛,用攀缘心念佛,不知实相。实相是,佛佛平等,界界相同。阿弥陀佛在药师佛那里是护法,药师佛在极乐世界也是护法,佛佛互为护法,不存在相,不存在谁大谁小等


有的人念阿弥陀佛没几天,一见药师佛好,就改念药师佛,用攀缘心念佛,不知实相。实相是,佛佛平等,界界相同。阿弥陀佛在药师佛那里是护法,药师佛在极乐世界也是护法,佛佛互为护法,不存在相,不存在谁大谁小等。要破相、离相念佛。往生药师佛佛国土的有两种人;一是,报身愿求往生东方净琉璃世界的修行人。二是,往生东方净琉璃世界成就法性身的菩萨。后一种很难往生东方药师佛佛国土;其报身必须先到极乐世界去成就,化身必须到兜率内院去成就。

这部经典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翻译的,要感谢这位法师。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禅宗开悟之经,学密、学净之人称这部经为破相之经。金刚是一种比喻;般若即智慧;金刚般若比喻无形的智慧坚不可摧;波罗蜜是智慧的彼岸。诸位可能不信,无形智慧怎么破坏不了呢?人身上最硬的地方是骨头,骨头听神经的,神经受意识支配,意识是无形的。谁能把意识拿出来?意识让人向东人就向东,让人向西人就向西。所以,无形的智慧最坚硬,破一切相。宇宙的万事万物都可以被智慧转化,才可称智慧的彼岸。诸佛具足大智慧,倒驾慈航的佛位菩萨也具足大智慧,普通的修行人不具足大智慧。此经经名了义,经义究竟,六祖大师听一遍就开悟了。

此经是大乘经典,请法的是须菩提。须菩提虽现声闻像,已发菩提心,是新发意菩萨。新发意菩萨和阿罗汉有什么区别?发心不一样,功德不一样。发菩提心的阿罗汉为大阿罗汉,为新发意菩萨,可出三界;未发菩提心的阿罗汉为钝根阿罗汉,不能出三界。菩萨和阿罗汉的区别更大,品位前菩萨成就须一大阿僧祇劫,从品位菩萨至成佛须二大阿僧祇劫。但是,启修就有成就的那一天,三大阿僧祇劫毕竟还是有限的时间;若不修行,时间无始无终,轮回永无停止。菩萨遍布这个世界,现不同身、不同像,法化有缘人;遵佛旨,该现世时现世,不该现世时不现世。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佛经开头是“如是我闻”,结尾多是“依教奉行”。一些人只记住如是我闻,忘了依教奉行;只知守戒,不知依教奉行才是真正的持戒。佛制戒律,就如世间的法律一样,是修行人身心行作的底线。一个守法的人不会去做违法的事,没有骗人、害人的心,法律对他还有用吗?没用了。守戒不是被动的不杀生、不饮酒、不偷盗等,戒律是最低的标准。好好修行、静坐念佛,心里不用总想守戒,行上持戒就可以了。佛住世时,修行人多是托钵乞食,住山洞、树下,一日一食,过午不食,行头陀行。乞食就是破相,不生骄慢心;让众生种福田,把众生当父母想。佛住世,弟子都不生骄慢之心,我们有没有骄慢心呢?现在修行人有福,有的出家人一日三餐,满面红光。有的出家人轻视在家人,只记住让众生种福田;也有在家人轻视出家人,为厌世而出家。出家、在家,只是相不同,承传佛法因缘中;在弘传佛法上是一,不是二。一时、地点、听众这里略去不讲。


【善现启请分第二】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稀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有位德高望重的长老须菩提向佛请法,这位须菩提长老现声闻像,实是新发意菩萨。发菩提心的修行人,如何能保持住、不退转、其心坚固呢?

保持所发菩提心不退转很难,首见利己差别念,再付代价无报还。舍利弗发菩提心,常保持不住。这就是品位前菩萨须一大阿僧祇劫的根本。原因是降伏不住其心,顺逆多起妄心,淡化所发真心。尽管这么难,但在行上退转,道不退转;心退转,性不退转。没有一位新发意菩萨从菩提道中退出,都在魔难中成就。

【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佛告须菩提说,应如是降伏其心。保持心不生妄念、保持清净愿心,让三界所有众生都证入佛道,远离诸有。

众生分胎、卵、湿、化,有色与无色,有想与无想等。这些众生充满世间,贪著诸有,迷恋触乐,受生六道,无有出期。菩萨由于听闻佛法,累世修行,是众生的榜样,菩萨不但要出离,而且要带领众生出离。有了菩提愿心,其力坚固,才能破除各种魔障。新发意菩萨已知世间诸有无常,出世间有道可成,入世间有众生可度。同时,不为成道而成道,不为度众生而度众生,成道与度众生都是因缘的事。因为众生不是人度,是佛、法、愿、缘度众生;不为佛度众生,是为报佛恩,度脱自己的父母。众生业感万千像,一体同悲人不详。

有人问,发菩提心有那么难吗?有一位居士见其母身体不好,劝她静坐念佛,恢复健康,心情愉快。家人却不理解,纷纷指责,不给老人买肉吃都已经不孝了,还劝信佛?多苦啊。这位居士在众亲属的指责下,长时间痛哭,百嘴莫辩。让父母念佛是好事,怎么都不理解呢?还得像做了坏事一样,向亲友道歉。这还没像舍利弗那样,挖了左眼要右眼呢。发菩提心就这么难,想保持住就难上加难。遇到困难时,发菩提心的人,在行上暂时不做了,是行退;心里想,这样的事先放一放吧,是心退;但是菩提道、菩提性不退。从新发意菩萨至成佛,广度无量众生。因为菩萨能以佛法化度众生,成佛有佛国土接引众生,让有缘众生得以化度,才能度脱无量无边众生。而发菩提心、行菩提道的菩萨,又无众生可度。众生的像是无常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是真常的。佛度众生,度的是众生的佛性,不是众生的身像,这是度众生的实质。若不明白这个实质,就是“我度众生、人度众生”,“有众生”、“有我”,“度众生的身命”,这就是佛说的有四相。四相是无常相,人身之我不是真我,常住佛性才是真我,是心现假像示现世间,接引的是人常住自性和众生所有佛性,不是众生的身命。如果心中有四相者,没有明心见性,不知佛法真谛,不能成为菩萨,其心不能称菩提心,其行不能称菩萨行。根源在于自心未脱离诸有,未挣脱魔纲,未证得解脱。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