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举行一次结缘皈依。结缘皈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在场的所有的营员,大部分是发起了要皈依三宝的信心,但可能也有一部分还有一些犹豫,还没有完全决定自己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帮助你们来进行选择,所以就举行一个结缘皈依。这种仪式,对于真正发起皈依三宝信心的营员,同样可以真正领受皈依;对于那些还没有完全发起信心、还在犹豫的营员,也可以获得一个增上缘,能够帮助你们在今后因缘成熟的时候,再来真正地发皈依三宝的心。 今天举行的只不过是一个仪式,实际上我们参加的这些活动,每天都有皈依三宝的内容。比如早上做早课有三皈依;晚上的晚课同样有三皈依;我们讲座开始前唱的《三宝歌》也有皈依的意思,因为歌中唱道:“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处。”我们如果真正能够口诵心维,那么我们每天至少有四次皈依的机会。佛教非常强调皈依的意义,因为一个人如何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处所,选择什么样的皈依处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佛教在一切活动当中都以皈依三宝作为一种普遍奉行的仪式。特别是在南传佛教国家,他们的一切活动、一切集会,首先就是皈依三宝、受持五戒,那么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可以说有无数次地履行三皈五戒的机会。在我们中国,因为没有把受持三皈五戒这种仪规形成一种风气,所以大家感觉到皈依三宝、受持五戒是一种很陌生的事情。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只有经常反复地来履行皈依三宝、受持五戒的这种仪式,才能够使我们的信根、善根不断地增长、巩固和提高。因为在最古老的修持法门当中有一个五念法门或者六念法门,首先就是说要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五念,如果再加一念,就是念天。因为受持三皈五戒能够感得人天的果报,所以要念天。这个五念法门要时时刻刻反复地进行,才能够起到净化身心、淡化烦恼、开发智慧的作用,才能够使我们这个散漫的心经常可以收摄住。 什么叫做皈依呢?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们心里想起的总是我们的那个家,不管你的家是多么的富有,还是多么的贫穷。富有的家我们固然会想,贫穷的家我们也是只要有机会就想回去看一看。因为我们的人生总是缺乏一种安全感,只有到了自己的家,才感觉到非常的亲切、非常的安全,我们的身心才能够真正地放下。这是指我们每一个人世俗的家。那么回到家里以后依靠什么人呢?在孩提时代,我们依靠自己的父母,好像对妈妈特别地亲切,有了痛苦的时候,不管是在天涯海角,不管妈妈平日对我们的感情是深是浅,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妈妈。因为妈妈代表了人间的至爱,代表了人类的真情,所以我们从还小的时候一直到妈妈还健在,我们都是以父母作为依靠。当我们成了家以后,这种彼此的依赖性就更加的明显。实际上,从世俗的观念来讲,这也是一种皈,也是一种依,时时刻刻都有个归家的要求,时时刻刻不能离开自己所依赖的人。我想,这种归属感和依赖感固然是非常的重要,但它毕竟不能够长久地成为我们回归的对象和依赖的对象,因为世间的家、世间的父母毕竟有时候会离散、会分手。我们每个人要真正使我们的心灵宁静下来,使我们的身命安顿下来,使我们没有一种失落感,那必须要找到我们真正的家,真正的皈依处。 真正的家、真正的皈依处是什么呢?从根本上讲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自心。我们每个人能够找到我们的自心,能够明白我们的自心,那我们就有了真正的家、真正的皈依处。我们要怎样才能够找到自己的家,怎样才能够明白我们的心呢?那必须要有一个导师来指导我们,有一种方法来指导我们,有一些朋友、有一些善知识来帮助我们。这就是说在真正皈依自性三宝的之前,首先必须要皈依外在的三宝。外在三宝就是佛教讲的住持三宝,也可以说是一种形象的东西,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好比说我们要皈依的外在的佛,那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因为他在2500多年以前,修行证果,得道成佛,创立了佛教,为我们人类指明了找到自心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佛的言教,那就是我们所要皈依的法。释迦牟尼佛已经圆寂涅盘了,他的法虽然还存在于世间,如果没有人来弘扬解说,佛法同样不会被世人所了解,那就要由住持佛法的僧人来弘扬,来引导大家进入佛法之门,进入寻找我们自心之门,这就是皈依僧。如果说不透过外在的皈依,要想找到自己的自性三宝,那是不可能的。 佛教非常强调皈依的传承,因为三皈依是从佛陀在世的时候就建立起来的仪规,然后经过佛陀的弟子,一代一代世世相传。这种传承本身就具备了种种不可思议的功德和功能,如果我们能够从某一个僧人那里接受这种皈依,那么我们同样可以获得从佛陀开始一直传递下来的那种功德和功能。这种功德和功能对于我们每个人的修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虽然我们每个人自己具备了无边的功德和无上的功能,但是不透过外在的诱发,没有找到一种开发自己智慧的方法,那么我们本身的潜能——潜在的功德和能量,也不可能发挥出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皈依是十分重要的。 今天虽然是一个结缘皈依,但是我也希望各位能够透过这个仪式,真正发起回归自己精神家园的信念,使自己在人生刚刚开始的时候,就能够有一个正确的抉择、正确的皈依处,这对于我们每个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事业都有莫大的好处。可能也有不少同学有这样那样的顾虑,比如说,我的生活比较散漫,皈依后能不能按照佛教的要求去生活?如果我们真正有这么一种考虑的话,我说这种考虑非常好,为什么呢?至少他不是草率从事,而是考虑到既然皈依了,我们就要按照佛教的一些基本精神来安排我们的生活。我想佛教的戒律,以及佛教的一些生活习惯,并没有什么特别不通人情的地方,特别是作为在家居士,我们在生活当中如果能够接受一定信条的约束,对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来讲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应该有一个尺度,尽管有的人担心皈依以后不能够遵守佛教的清规戒律,但是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还是有一个尺度的。佛教的生活尺度和世俗人的生活尺度,特别是对在家教徒来讲,仅仅是在你原有的生活要求上稍微提升一点。把你的生活方向稍微纠正一下,你就可以获得佛法的受用。 比如说,我们平常说话比较随便,那么皈依以后,说话的时候可以检点一下,实际上这样做对于我们每个人来塑造自己的形象,来完善个人的修养,对于今后在社会上立身处事,都是非常必要的。还比如说有的人嗜好喝酒,如果我们能够接受佛教信条的约束,从今以后就把它戒掉,不但对你的身体健康有益处,退一步来讲也可以减轻你的经济负担。诸如此类的一些问题,只要我们真正有决心,有信心,都是很容易做到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