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慧法师:在家学佛方便谈

中国佛协副会长、河北省佛协会长、柏林禅寺老方丈净慧法师 比如有人念佛,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好象明天就要走了,在家里等着阿弥陀佛来接引,既不出门,也不想干活,对妻子、孩子也不理睬。石

中国佛协副会长、河北省佛协会长、柏林禅寺老方丈净慧法师

比如有人念佛,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好象明天就要走了,在家里等着阿弥陀佛来接引,既不出门,也不想干活,对妻子、孩子也不理睬。石家庄有一位女居士,是一个知识分子,人非常热情,也很懂道理。但就是很执著,要把寺院的生活搬到她的家里去。如同世间的家庭生活不能搬到寺院里去一样,寺院生活也不能照搬到家庭里,但她却硬要照搬。她的丈夫是一位机关工作人员,人也非常好,他很耐心地劝说妻子,她都不听,最后他就到柏林寺找我谈话。说他妻子信佛后,怎么成了这个样子?家庭责任、义务不尽了,丈夫孩子不管了,有时候班都不好好上了,书也不好好教了,到处跑寺院,她这样做对他影响很大。他说得非常恳切,请我一定要好好教育他的妻子。我对他说,这是我们引导上有问题,希望他谅解,并请他回去后叫他妻子到柏林寺来一趟。这位女居士来后,我告诉她,居士就应该守居士的戒,居士不能完全过出家人的生活,当然出家人也不能完全过居士的生活,这是一样的道理。我说,你有这么好的家庭,这么好的丈夫,不能弄得妻离子散。历史上儒家曾批评佛教:入家破家。可是佛教并没有告诉我们每一个信佛的人都要像出家人一样生活,佛教告诉我们要按照你所处的位置,按照所受的戒律,把你的信仰定好位就行了。经过几次做工作,她转变得很快,她丈夫又来找我,表示感谢,说她现在在家很好,也好好上班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这在于我们有些法师引导上不能对机,听的人又不善于活用而走偏了。比如有的法师说信佛就必须马上吃素,不能吃肉了,或者你信佛之后要马上受五戒,受了五戒以后再受菩萨戒,不是根据个人信仰的不断提升,并在取得家人认同的前提下逐步提升信仰的层次,而是一种生搬硬套,强人所难,这样就容易出偏差。从这个素菜馆应该怎么办说到我们在家学佛的人应该怎么修,都是讲如何将信仰落实于生活的问题。我不赞成在家居士不问情况每家每户都要设个佛堂,每家每户都要烧香。有位居士开装修公司,他跟我说他在公司请了两尊1米多高的菩萨,还要贴金。我说你是在修庙?还是在办公司?信佛的人有多少搞得起房屋装修?你的客户中信佛的人比例有多大呢?你必须面对全社会,面对许多不信佛的客户,你应该用佛教的精神去热情、优质地为大众服务,不能走形式。客户到你公司一抬头看见两尊菩萨,可能扭头就走,不谈了。人家产生了疑虑,还跟你谈什么生意呢?有时候你们思想上那一点窍开不了,就阻碍了你们弘扬佛法的道路,路不是越走越宽,而是超走越窄,最后走进了死胡同。我们要领会佛法的真精神,把这种精神付诸实践,身体力行,不是走形式。我们许多人似乎受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会读个老三篇,背几句语录,老三篇照样在背,却不能对号入座。这都是形式化的东西,不能这么搞。如果老板能够设身处地体贴职工的疾苦,以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来管理企业,这个企业一定会管理得很好。日本人把四摄法看做是经理管理企业的四条基本原则。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四条是菩萨的精神,菩萨的思想,但我们往往自己做不到,却要求别人应该这样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先反省自己做到了哪些?然后再去要求别人做些什么,一定要把这个位定好。我在柏林寺提倡“三自精神”,就是“自觉、自由、自在”。我刚提出这个问题时许多徒弟都反对,怎么能自由、自在、随随便便呢?我说,你们理会错了,首先是自觉,这是素质教育,每个人都自觉了,他才真正自由、自在了。自觉意味着什么呢?自觉就是每个人要认识自己,为自己定好位,每个人都定好自己的位:我有什么责任?我该做什么?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都能够时时刻刻去主动落实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你说他能不自由、能不自在吗?他一定是自由、自在的!我们提倡的“三自精神”,经过两三年的时间才慢慢得到大家的认同。并不是我这么一说,大家就能够自觉了,还是要去督促、去落实。我们带头的人必须首先自己做到自觉,如果我们自己不自觉,只要求别人去自觉;我们自己自由、自在的,而没有自觉,叫别人怎么能够自觉?学佛学到自觉的程度很不容易。早晚打坐几支香、念几个钟头的佛号,念几个钟头的经文,那还算容易,唯独把信仰落实于生活当中不容易,但这正是我们修行的着力处啊!

(二)将修行落实于当下我们的思想往往不是想过去就是想未来,今天的事很少想,当下的事想得更少,总是在追悔昨天或幻想明天,这就是脱离实际。要知道,一切事情,不管未来的路有多长,当下是基础,今天是基础。明天你赚一百万,是从今天赚一份钱开始的,如果今天这一分钱你不赚,明天的一百万你别想得到。你说明天我要走多少多少里路,今天我寸步不移,行吗?所以说,抓住当下就是抓住机遇,不晓得抓往当下的人,永远都抓不住机遇!修行也是这样。着力照顾当下的心念,清明自觉,清净无染。分分秒秒如此,心心念念如此。久而久之,就能把握自己,灵明觉照,当下自觉,当下自在。我们不是为学佛而学佛,佛法也不是为佛法而佛法,佛法是一种教化,它是希望将众生教而化之,光教了不化没有用。什么是化呢?化就是改变。现在不是在讲什么电器化啦,现代化啦,这个化就是改变旧的面貌,实现新的面貌。化有两重意思,一是动词,一是名词,名词是动词的结果,先“教”而后达到目标,那就是“化”了。“化”要从当下开始,在当下来展现,离开当下去谈“化”,寄希望于将来的“化”,死后的“化”,都是说食不饱的。
(三)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佛法融化于世间,作为在家学佛的人来说,首先是要建立一个佛化的家庭。这里大家别误会了,建立佛化的家庭,并不是说家里供满了菩萨就是佛化家庭,而是在家庭里充满了佛教的精神,有礼让,有关怀,有爱心,这才是佛化家庭的内涵。小孩看到母亲来了,赶快迎上去;母亲看到小孩来了,赶快亲两下,这就是爱心,这就是佛化家庭的精神。看到小孩都不理,“你别打我的闲岔,我正念佛呢。”你看看,这行吗?要有爱心,还要学会用佛法来净化家庭。因为我们的爱心往往是一种很狭隘的情执,你要把这种爱心提升到慈悲的精神上来,把爱心扩展开来,由近及远地扩展到更多的人身上,它就不是情执,而是慈悲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他人有爱心,对他人有感恩的心,对他人有关怀的心,而这种关怀也好,爱心也好,感恩也好,都没有任何目的,是本当如此的,这就是佛法的精神。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去做,家庭一定不会有矛盾,一定是个团结、和睦、幸福、佛化的家庭。你别看有些人不信佛,家庭生活却非常融洽,那也是在体现一种善的精神,善法在他的家庭生活中体现出来了。一个佛化的家庭,一定是个非常清净的家庭,一定是妻子守妻子的责任和义务,丈夫守丈夫的责任和义务,父母、子女各尽其责,各得其所,那必然是一个和睦的家庭。作为在家佛弟子,首先自己一家人要生活得和好,你自己家庭生活和好了,才会影响邻里,才有精神和精力去帮助他人,你自己家里都搞不好,成天争争吵吵,打打闹闹的,你去给别人讲佛法,人家说你先讲给自己听吧,你自己做好了再说,必须以身作则。因此,将佛法融化于世间,首先要从家庭开始,家庭是世间的一部分,世间是什么?用佛法的眼光看,烦恼就是世间,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就是息灭烦恼,得清净自在。所以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菩提从哪里来?菩提从烦恼中来,烦恼息灭的当下就是菩提;烦恼炽盛,菩提就没有了,所以菩提就是烦恼的觉悟。我们信佛一定要理性化,要多领会佛法的实质。要知道,离开了烦恼,就没有菩提,离开烦恼到哪儿去找菩提呢?到哪儿去找佛法呢?也可以说,没有世间就不需要佛法了。佛法的作用与价值就在于它能够沉淀世间的烦恼,能够净化世间的烦恼。如果我们学佛数年,烦恼来了却不能对治,学佛有什么用呢?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理论不能联系实际。我们学佛要以佛法的心态来学佛,如果以世间的心态来学佛就是理论脱离实际,以佛法的心态来学佛就是解行相应。行什么呢?行我懂得的那点东西,行我知道的那点东西,如果你知道的那点东西而不去行,那永远都是理论脱离实际。想吃,你不去动嘴,你肚子永远是空的,你说这个茶好啊!好啊!就是不去喝,你总是干渴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