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礼举要》,诸位观众,诸位同修,诸位大德,大家好,阿弥陀佛!请放掌。我们这一集继续来学习《常礼举要》,上一集讲到「学儒学佛,约之于礼」。去年七月香港佛陀教育协会举办学习六和敬大会,悟道去参加,主办单位也希望我讲十五分钟的话,给他们一个题目,就是跟六和这个「和」有关係的题目。当时我就想到,和,大家都想要和,我们佛门裡面讲和合僧团,世间任何一个团体都需要和合。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大家都希望能够和平,可见「和」这个字是大家都需要的。我们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乱万世穷」。我们一个家庭如果不和,吵吵闹闹,你想这个家庭会兴旺吗?一个公司、一个团体,一天到晚闹意见,不和,这个公司团体会发达吗?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如果不和,常常打仗,这个国家会兴旺吗?会富强吗?整个世界要是不和,怎么会和平?这个道理相信世界无论哪个民族的人,大家都知道,大家也希望要和平,可是想归想,实际上很难做得到。
为什么做不到?这当中就是缺一个礼。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愿就是「礼敬诸佛」,礼就是礼节、礼貌这个礼,敬是恭敬的敬,诸佛是三世一切诸佛,包括未来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一切恭敬。恭敬是我们的心,恭敬心。恭敬心表现在我们的身口就是礼。如果不讲礼,没有一个具体,没有一个标准,这就很难达到和。所以古人说,「礼以和为贵」。礼节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使人与人相处能够达到和谐,这是礼的作用,所以礼以和为贵。如果讲和,你不讲礼,很想要和,做出来却很不和,常常得罪人,常常跟人发生冲突,为什么?没礼,没有具体的标准。礼是要达到和,它的目的是和。如果不和,我们就知道自己无礼,现在的人没有学习,所以我们不懂礼。所以现在都不懂礼貌,为什么?没有人教。家师淨空上人常说,全世界现在的学校,从幼稚园到博士班没有人教这个,没有这一门的功课。所以他老人家呼吁,全世界的宗教界发心来补这个缺失,补这门的功课,补伦理道德、因果教育这门的功课。当然我们佛门要发心带头来做起,所以学儒、学佛要约之于礼。
我们继续来学习李炳南老居士的讲记,李老居士说,以前的和尚真正不愧是和尚。和尚就是老师,在社会上有很崇高的地位,有学问、有道德。但是现在的和尚确实很惭愧,我们没有达到那个条件。《三时繫念》讚歎僧宝的讚,就是做天人师,堪为人天功德主,这就是天人师,能够做人天的一个模范、一个榜样。现在出家人我们这个形象、这个表现是不是能够做人天功德主?这就值得我们去反省、去检讨。以前是读了中国文化才学佛,现在是先学佛再来学中国文化,这就是家师常讲的,他说补习,现在学佛了,要补习三个根,《弟子规》、《太上感应篇》、《佛说十善业道经》这叫补习。这个功课实际上我们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淨业三福第一福,具体的做法就是这三个根。这三个根,儒家《弟子规》就是淨业三福第一福,前两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两句具体的做法。如果没有读《弟子规》,以前常常听家师说淨业三福,不知道怎么做?要怎样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要从何做起?怎么做?不知道。《弟子规》就讲得很详细,我们没有学习就不知道怎么做。「慈心不杀」,具体落实在道家《太上感应篇》,讲因果教育,不杀生。现在的人怎么杀生那么多?他不知道因果,如果知道因果的人,自然就不会造这个恶业。《地藏菩萨本愿经》裡面告诉我们,地藏菩萨说「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多病、短命的业因是从杀生来的。我们如果想要不短命、不多病,要身体健康长寿,你就不能杀生。这就讲到因果,因果很现实,讲利害得失,你造什么因就得什么果,所以是因果教育。十善业,修十善业具体做法就是《佛说十善业道经》,这也有讲因果,也有讲到大小乘修学佛法的理论,也是大小乘佛法、人天乘佛法最基本、最基础的就是十善业。
所以佛告诉我们,十善展开就包含一切善法,十恶一展开包含一切恶法,我们如果有这三个根,这三个根就是标准,有一个标准在。过去蔡老师讲《弟子规》,他说这三个根就像照妖镜,这三个根就像一面镜子,你拿来对照,社会上这些人,他脑子裡在想的,他嘴裡所讲的,他讲出来那些话,身体做出来那些动作,你用这三个根去对照,他是善还是恶就很清楚了。这都不用辩,不用争辩,以圣贤佛菩萨的标准才是正确的。你听第四台讲的都是胡说八道,所以这些人都被第四台教坏了,不但一般世间人,连淨宗的同修也被第四台洗脑洗到头晕,不听佛菩萨的,听那些人胡说八道,说那是名嘴,这就是愚痴,你去听那些人讲的,听到最后,本来有智慧听到变没智慧。要听谁说?要听祖先说。祖先在哪裡?《弟子规》、《三字经》、《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这是圣贤佛菩萨讲的,这才正确!我们来学这个,对我们学佛才有帮助。
李老居士在那裡有教《论语》,《论语》是四书裡面的一篇,古时候宋朝时代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现在全世界的政治人物搞得一个头两个大,没有办法。所以西洋人一直要到东方来找办法,但是来东方现在也找不到,现在东方人也没人要学了,他来也学不到。其实《论语》裡面教我们做人做事这些善恶是非的标准,表演给我们看,不但讲还做出来给我们看,就像《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样,不但讲还带表演。其次,我们学佛,大家都知道以戒律为本,佛在世时,以佛为师,佛不在了,则以戒为师。「戒律,知道的人有几个?我也受过戒,对于戒我也很不外行,可是我知道我的戒是有名无实」,这是李老师说的。李炳南老居士他说他也受过戒,但是他对戒是内行的不是外行的,他知道受这个戒是有名无实。
这个戒在淨业三福是第二福。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人天福。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第二福。从三皈依就是第二福,出世间福,出世间二乘所修的福报,声闻、缘觉。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大乘菩萨福。我们从三皈依、五戒、八关斋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这是在第二福。这三福就像三层楼,有第一层才有第二层,有第二层才有第三层。如果没有第一福的基础,没有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个基础,你说你三皈依,那个三皈依也落空了。三皈依在第二层,好像这三层楼,它是第二层楼,第一层楼还没有盖,怎么会有第二层?皈依都没有了,你说有五戒,五戒也落空,什么八关斋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那就更不用说了。所以现在从三皈依到受戒都是一个形式。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