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承法师:静坐与念佛 观身定念法(4)

念佛的作用 我们的持名念佛,事实上都是这“五根”与“五力”一直在作用,能够一直念“ 阿弥陀佛 、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是因为我相信这个音声、这个文字,因为我的“信”加上我的“念”,一直念下去,因此我

念佛的作用

   我们的持名念佛,事实上都是这“五根”与“五力”一直在作用,能够一直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因为我相信这个音声、这个文字,因为我的“信”加上我的“念”,一直念下去,因此我的“念”就会执着在这个音声上面。为了要继续,所以产生了“定力”,然后再以“精进力”往前推,可是我有没有念错呢?有没有念成“阿弥观音”呢?这就是“慧力”一直在分辨,而且分辨得很迅速、很迅速,这是我们念佛的作用。

七觉支

  但是要如何念才会念得很平衡呢?那就是你要运用“七菩提分”的方法,也就是“七觉支”的方法。所谓的“觉支”,是一种“法”--一种修道的方法,也是一种“无漏法”。什么是“无漏法”?就是让你减少烦恼、去除烦恼的方法,三十七道品中只有“七菩提分”是“无漏法”,而且只有“七菩提分”能够让我们趋向涅槃、成佛,其他的乃至“八圣道”都不能,譬如其中的“正思维”,当你真正进入到“安止定”的时候,并无所谓的“正思维”,但是“七菩提分”还是继续在起作用,所以它才叫做“觉支”,才叫做“菩提分”。

1.念觉支

  什么是“七觉支”?第一个是“念觉支”。念觉支和念根、念力又有什么不同?所谓“念觉支”就是我们已经开始练习观息念佛时,我们的“念力”是在观息上面,“念觉支”也是在观息念佛上,但是我们要去知道,这是“息”、这是佛号,这是“息”、这是佛号,这就是“念觉支”。

2.择法觉支

  同时我们也要去了解这是不是真正的念佛?是在念佛还是在打妄想?我们可以去分辨一下所产生出来的念头,这种分辨的力量叫做“择法觉支”。譬如,知道我们呼吸急促,知道好象不清不楚,知道念头跑掉了,或是知道很专注呼吸,这是因为我们有“择法”。“择法”又要干什么?就是又要再回到我们修行的所缘处、我们的业处,所以需要用到“择法觉支”。

3.定觉支

  知道“择法”之后还要精进,精进之后还要加一个定力。譬如,我们知道现在在观息念佛,我们的心念就定在息上面,当息出来的时候,我们知道念佛,这种提醒的作用,把我们的心定在这里,让我们的心不会跑掉,一直钉住息,一直钉住它,这就是“定觉支”。这个定觉支和定根、定力有什么不同?“定觉支”是我们在选择、择法之后知道现在没有定在这里,需要加强定,这种定就是“定觉支”。“定根”只是附着,“定力”则是在附着上产生的一点力量,而“定觉支”则对于附着的对象有加强的力量,它们三个的相貌是完全不一样的。

4.精进觉支

  再来,我们需要精进,精进就是加强、抓紧。我们要对我们修行业处的对象,譬如现在打坐,我们要放松,要放松就要把舌根放松,就对舌根加强、放松、加强、放松,这种加强的力量就叫做“精进觉支”。

5.轻安觉支

  因为之前的“定觉支”跟 “精进觉支”使我们有了定之后又再加强而产生了紧,因此我们要修轻安,对于我们所修的对象要放松,但是并不离开它,只要对它说放松、放松,这叫做“轻安”。

6.喜觉支

  在放松之后,我们会觉得无聊、无趣或是放松过了头慢慢变成放逸,因此放松之后我们应该“欢喜”,很欢喜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又轻松又欢喜,又轻松又欢喜,这个欢喜就对我们念的佛号产生了“喜觉支”。

7.舍觉支

  到了这个时候,我们的心就会一直趋入在佛号上面,慢慢地我们又会觉得身体放松了,但我们的心要轻安之前会感到沉重,好象需要提起来,又不想念下去,又怕不提起来,放松后佛号也放掉了,妄想昏沉就会跟着进来。这时候我们只要继续念佛而把之前的“定觉支”、“精进觉支”放舍掉,“喜觉支”也放舍掉,放舍后,我们再也不会欢喜,也不会不欢喜,也不会放逸,只是很平等、很平等地往前。这样子很平等地往前念佛,就会从念佛进入到忆佛,在忆佛的状态之下,我们还要对忆佛开始修轻安、喜、舍,轻安、喜、舍,连忆念的东西也可以放掉。这忆念的东西一放,最后就真正进入光明,进入佛的功德。进入佛的功德以后,就会进入所谓的禅定,在禅定里面,我们就可以了解佛的开示是什么,从当中去开发我们的智慧,然后再回到我们的生活里面来。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