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根活佛:消业忏悔的奥妙法门(三)(2)

空性无生忏悔 在大乘佛法之中,空性无生忏悔境界比较高,而且是特殊法门,一般凡人难以理解,但每件事情认识它都是有个过程的,空性无生忏悔也不例外。以上四种对治力与消业修道忏悔是空性无生忏悔的基础,也是前行
 

空性无生忏悔 

   在大乘佛法之中,空性无生忏悔境界比较高,而且是特殊法门,一般凡人难以理解,但每件事情认识它都是有个过程的,空性无生忏悔也不例外。以上四种对治力与消业修道忏悔是空性无生忏悔的基础,也是前行的道理。还有下面所讲的忏悔仪式和百字真言忏悔等修炼忏悔法门都是空性无生忏悔的前行。 

   首先这里讲一点忏悔的仪式,最后讲空性无生忏悔的真理,这也是过程。对忏悔者来说,忏悔不仅是悔过心的体验,而且是以后再也不犯同样罪过的戒心,真正的忏悔是戒心,不是告白与说罪。但忏悔的仪式就是告白及述说罪的行为,因此必须涉及忏悔仪式。因为“仪式”是付诸于实践的一个过程,是一种特定的行为方式。忏悔的仪式,从僧团的“作法忏”到大乘佛教的“观相忏”、“无生忏”,均体现了佛教忏悔思想的内在变化,是从有限到无限,从世俗到真谛,从凡俗到超越的发展。

  “作法忏”,是通过戒律的各种作法而实行忏悔的,是通过现实的忏悔对象接受了忏悔者而完成的。当然,幸饶弥沃佛在世的时代,幸饶弥沃如来佛是理所当然的最好的忏悔对象,因为幸饶弥沃佛能够以他超群的智慧,无限的慈悲,无穷的法力,化解众生的烦恼与不安,从而达到忏悔的效果。但是,自佛陀涅槃以后,众生怀着对佛陀深深的思念,希望能够向佛陀忏悔,这也是一种合理的愿望。随着诸佛十方菩萨观念的流行,于是,人们便产生了向诸佛菩萨忏悔的思想。 

   实际上,这种“作法忏”是忏悔者自然寻求圆满的忏悔对象的心愿,但是不符合永恒忏悔的要求,比如说;我们去向一个自己曾经伤害过或者有怨恨,或者自己欠债的人发露自己的过错,必然会有种不安全感,从而缺乏足够的动力与胆量。其次,只要我们还没有成佛,我们便不完美、仍然还有缺陷的存在,所以忏悔自然就成了永恒的需求;而现实的人作为忏悔对象,则具有瞬间性、脆弱性、易变性的特点,所以不符合永恒忏悔的需求。 

   因此,我们只能向“诸佛”忏悔自己的罪过,因为诸佛的智慧与福德圆满,具足大慈大悲,我们有理由向诸佛发露自己的过错和罪业;诸佛的慈悲是平等的,无条件的,无偏向的,普照一切众生的,是一种终极的关怀,是一种无尽的慈爱,诸佛的存在保证了我们的忏悔会获得倾听和理解。我们的忏悔等行为一切都是有限的、不完美的,而诸佛则是无量的、圆满的、完美的.所以我们对诸佛忏悔就是最亲密、最真诚的对话。所以,我们只能向诸佛忏悔,并通过向诸佛忏悔,最大限度地扩大自己的心灵空间,提升自己的智慧和生命高度。忏悔是我们与诸佛之间最虔诚的对话,我们跪在佛前,承认自己的错误,希望诸佛能够加持我们,祈求自己获得提升。 

   诸佛的慈悲犹如阳光一般,是一种坚实的意志,是一种救度一切众生的意志.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讲,忏悔是一种能承担责任,忍耐,宽容,有理智人的思维和开明的思想。真正的忏悔不是逃避而是担当,忏悔不是死亡而是再生,忏悔不是绝望而是希望。而且我们的忏悔也是一种向上的意志,通过忏悔,我们能够与诸佛建立密切的联系。所以,在信仰的圆满层次上,诸佛是我们最好的忏悔对象。但是,忏悔者作为主体来说,必须能够坦白、明确、有勇气去表达这种向上的意志,就是承认自己的罪过,所以忏悔不是嘴上说几句“我忏悔”,而是从意识上诚心忏悔,这里的意识是一种主体的意识,是专心的意识,诚心集中的意识。人只有在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罪过时,才会有决心超越自己,进一步清净自己的自性。 

   人为什么一定要忏悔?因为只有真正的忏悔才可以使他们强烈而深刻地认识罪恶,才可以摧毁那种虚妄而傲慢的道德自负,忏悔显示着一个人对自己的道德状况的认识和焦虑,所以,人一定要真正地忏悔,而不仅仅是抱歉和道歉,更不仅仅是自责和懊悔。从积极的意义来讲,忏悔能消除自己无始以来积累的所有业障和罪业,斩除无明和执着,让我们的智慧提升,明心见到自己的佛性,于是忏悔与佛性建立了内在的联系。我们作为现实的个体,在向诸佛发露自己的罪业,祈求在诸佛的引导与救度下,不断提升自己,从而使自己的佛性得到显现,获得至高无上的成就。 

   那么现在佛陀不在世上,我们如何向诸佛忏悔呢?依《经》指出在三种情况下,可以向十方诸佛忏悔:一、虽然佛陀已经涅槃了,但代替诸佛的有佛像和佛塔,我们可以在佛像佛塔面前忏悔,也可以供养修福; 

   二、虽然佛陀已经涅槃了,但诸佛留下来的佛经依然存在,我们虽没有能够通达经义,但我们诵念佛经,在佛经跟前可以忏悔; 

   三、虽然佛陀已经涅槃了,但继承佛祖的大师们还存在,我们虽然没有遇到四双八辈的圣僧,但慈悲的大师们还在我们的眼前存在,我们可以拜他们为上师,在上师跟前可以忏悔,也可以供养修智慧。无论是佛,还是上师,都可以作为我们忏悔的对象,真正的忏悔不在对象,而在于自己的诚心。忏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忏除自己的业障,“作法忏”与“取相忏”是从事相的角度而言,是由”业”实有的立场出发,一是把外缘改变,二是把内因摧破,这是属于“事忏”;但是,大乘佛法修行的中心在于“理观”,即从般若性空的角度去观想,根本不承认有”业”的实体性。因为,般若的观点是“诸法无我”和“万法皆空”,所谓观察与了知的一切法本来就是无生无灭、无垢无净、无增无减、是原始清净的、是空性的,既然一切都是清净的,那恶果业报就不存在实有的自性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