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弘法师:学习诚敬心的心得分享(2)

我记得那时候在昆士兰大学,我的一个同事正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澳洲国家委员会的主席,是昆士兰大学商学院的教授。我就跟他聊天就聊起我们师父老人家的这些理念,他听了很感兴趣。在二00四年十二月,他就问我


  我记得那时候在昆士兰大学,我的一个同事正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澳洲国家委员会的主席,是昆士兰大学商学院的教授。我就跟他聊天就聊起我们师父老人家的这些理念,他听了很感兴趣。在二00四年十二月,他就问我能不能邀请师父老人家参加阿德雷得的联合国教科文的国际会议。我说这太好了,你发邀请函吧。他就给师父发了个邀请函,於是我就在这里帮忙做些安排工作。因为当时自己年轻气盛,觉得你看这个事情我很有能力,我在安排师父老人家,我在护师父老人家的法,俨然一个护法的样子出来了。结果在安排整个事情的时候,就有点像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一样。那时候悟梵法师正好做师父老人家的秘书。悟梵法师也非常能干、非常优秀,跟著师父这么多年,人家是老资格,我是初来乍到的,竟然好像发号施令的。当时我做事又特别认真,就把每一个人该做什么,用一二三四五六七,这一条条全部列出来,然后给她,下达指令。这是什么?不懂做人,只会做事,没有用。当时因为师父老人家对这个会议也是非常的用心,因为这是头一次参加联合国教科文正式的国际会议,并且做主题演讲,所以他就让大家都要跟我配合。当是我没有那种感恩的心,更没有谦卑的心,而是用一种傲慢的心去做这个事情。当然这个会议都是办得挺成功的,从头到尾各方面都非常顺利。

  但是事后悟梵法师当然心里就不舒服。之后我也不懂,我这人就是傻大粗,事情做完了就撂下不管,也没有考虑到别人的情绪问题。所以当时师父老人家让我把他跟我这两年,(那时是二00三年初开始参加国际的活动),二00三年到二00四这两年来老人家在国际活动上的这些理念、活动做一个总结。我就认真的写个总结,中英文的。然后我就交给悟梵法师,请她帮忙把一些相片插进去,做成一份很好的资料。当时也是指令式的,摊派工作,就没想到自己一个在家人,怎么能够对出家人好像是对手下一样的命令,这个非常的不妥当。结果悟梵法师就扣在那里,就不动了。不动之后我心里当然也不高兴了,我说:「你怎么能扣著师父的工作?」就没想到是自己的无理、傲慢、不懂得尊重人,导致这个结果。结果我就向师父老人家汇报,直接就参奏。结果师父老人家就在我面前狠狠的批评了悟梵法师,说「你这是嫉妒障碍,你怎么可以这样做?赶快做!」完了之后,我现在知道师父当时是恒顺众生,批评自己的人,因为我当时还没有真正跟师父很久,不能算是能骂的人,所以当时他就批评了悟梵法师。我当时觉得心里还挺过意不去的,因为他骂得挺大声的,一点面子都不给。当时悟梵法师当然也是赶紧就做了,师父都已经这么批了,做得很好,那篇报告。

  这是二00四年的事情。一直到最近,我在学习经教的时候,突然就反思,反思到这个事情,觉得自己非常的羞愧。这是什么?悟梵法师往生以后,我在思考,因为跟悟梵法师也是有将近十年的工作合作,她现在一下子就走了,就让我深深的反思,就想起这些过去一幕一幕来,就觉得非常对不起她。而且更羞愧的是自己确确实实损害众生的心就很严重,没有考虑到人家的情绪,没有考虑到人家的心理,自己的傲慢、贡高就没把别人的面子、心态考虑到。所以师父老人家这么狠狠的骂她,那肯定主要还是我自己的问题。所以现在再反思起来,我也觉得要向她忏悔。我想她已经往生实报庄严土了,她在极乐世界肯定都听到我们在这里讲课,所以我也向她忏悔。

  实在讲,梵师走了以后,当时我受的触动很大。因为当时二00二年六月,我在澳洲净宗学院参加佛学讲座,当时我们学院很多法师练讲,讲得非常好。我听了悟梵法师讲《阿弥陀经要解》听得特别有受用,她讲经是不用看讲稿的,上台就是等於倒背如流这么讲出来,我当时就非常敬佩她。她做师父的秘书工作也是任劳任怨,十年辛苦。所以我当时知道她往生之后的讯息,我也很难过,那天晚上我特别念佛念通宵,然后给她回向,我想全球有很多的同修也念佛给她回向。

  学了经教以后,忏悔自己损害、恼害众生的意念,就是从自己周围的人这里开始忏悔。想到梵师病了以后,这是半年前病的,病了以后,当时我就在佛菩萨像前发愿,因为梵师她是一个很能干的人,你看她给师父老人家做讲经的字幕,从头到尾是她做的,上字幕都是她做的,给师父老人家查名词术语查得非常好。当时我们都不知道,现在因为我在协助师父做这个方面的备课的工作,才体会到梵师当年是多么的辛苦。而且我都没有她能干,做不来她的工作,我们是二、三个人一起合作,才能够做出她一个人做的工作量。所以当时就特别的有感触,就在佛像面前发愿,愿舍自己十年的阳寿回向给她,希望她能够如果寿命没到,业障消除,能够恢复过来,能够为师父上人继续效力,这是难得的一位才女。如果她真的阳寿已尽,也希望她业障消除,顺利往生净土。师父老人家这是用她的这个教材来教化我们,我觉得她就是菩萨示现的。这是第一条『无损害心』。第二条:

  【二。无逼恼心。念佛之人。身心安静。於诸众生。常起大悲之心。深加愍伤。令得脱苦。是名无逼恼心。】

  前面「无损害心」,讲到是起大慈心,令众生快乐。这边第二条讲『无逼恼心』,是令众生离苦,这是起大悲之心。念佛之人,他身心安静,这个安静很重要。我记得几年前,那时候我刚刚辞职,踏上学习弘扬佛法这个道路,悟庄法师就跟我讲,说「你学佛一定首先要安静下来」。我一听,反省反省,自己确实是一个心浮气躁的人。这心浮气躁怎么来的?也是这么多年在世间名闻利养污染造成的,一直都是在世间追寻著名利,好听一点就是事业有成,实际上就是在争名争利。所以争名争利的心肯定是浮躁的,必须要把名闻利养放下,心才能安静得下来,安静你才能够得定,得定才能开智慧。所以如果不能放下名闻利养,怎么可能安静?

  我自己常反省,在跟随师父老人家全职学法之前,那肯定是名利汉,那就不用说了,肯定心浮气躁。二00六年底辞掉工作,跟随师父学习,这个名利心虽然一直在淡化,但是还并没有完全的清除。譬如说我们在海内外有很多地方请我们去讲课,有讲传统文化的,那是没出家之前,也有讲佛法的。在讲的时候,你说肯定就会起心动念,在分别「今天这个场地坐了一千人,真好」,讲的时候也很带劲,发挥就很好;假如是底下寥寥无几,坐七、八个人,位子空空的,那个劲头就起不来了。为什么会有这种分别?就是因为对名利没放下,所以对这个得失心就很执著。自己做的事情必须要有功有成自己才会满意,如果觉得好像做这个事情人家也不欣赏,你做了之后人家不仅不欣赏还不尊重你,心里就觉得很难过。这些都是名利的习气。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