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手册(3)

因为宗教是奋斗者的表现,宗教是人们最伟大的力量,它逐渐地领导人去完成自我。 它使得卑贱者变得崇高;使自私者变得不自私;使自大者变得谦逊;使傲慢者变得节制;使贪婪的变得慈悲布施;使残忍的变得善良;使主观

因为宗教是奋斗者的表现,宗教是人们最伟大的力量,它逐渐地领导人去完成自我。

它使得卑贱者变得崇高;使自私者变得不自私;使自大者变得谦逊;使傲慢者变得节制;使贪婪的变得慈悲布施;使残忍的变得善良;使主观的变得客观。

◎宗教是人类艺术和文化灵感的泉源。

◎死亡只是暂时存在的暂时结束。

◎我们大多数的人在财富、奢侈、高级职位和上流社会中找寻幸福。

我们把影子当成实质。

◎西方人寻求征服宇宙是为了物质的目标,佛教和东方哲学则努力与大自然协调,以求得精神上的解脱。

◎我们必须择取一种宗教来清净,我们的感官并使内心和平。

◎佛陀说过:‘胜利产生了嗔恨,因为被征服者是不幸福的。

放弃了胜利和失败的执著才是满足和愉快。'──《法句经》

◎静下感官的秘诀是排除贪欲,因为贪欲是烦恼的根本。

◎世俗的快乐找不到永恒的幸福,因为世间任何东西是无常的。

◎钱可买到床铺,但买不到睡眠;

钱可买到书籍,但买不到知识;

钱可买到食物,但买不到食欲;

钱可买到装饰,但买不到庄严;

钱可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安;

钱可买到医药,但买不到健康;

钱可买到奢侈,但买不到平静;

钱可买到娱乐,但买不到幸福;

钱可买到宗教,但买不到解脱。

◎若你能学到知足,静下你的感官和定下你的心,你就能发现到生活真正的目的──寻求永恒的幸福。

◎知足是控制感官疯狂倾向的唯一办法,我们不应做感官的奴隶,须做感官的主人。

◎生活的本身就是生活的目的,但是目的不是来自于外在,而是我们自己创造的!

 

做习惯的主人

◎习惯最初是蛛丝,最后变成巨索。

◎人类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克服自己最大的缺点时。

◎正当的习惯,大都由自制和自我的训练而养成。

◎习惯是一个人行为与思想的真正领导者。

◎一个人在能移动世界之前,必须先移动自己才行。

◎好习惯有四:准时、正确、恒心和迅速。

缺少了第一种,光阴就要被浪费;

不具备第二种,就要错误百出;

没有第三种,就无法获致良好的成果;

没有第四种,就会错过良机。

◎偷一根针的人,也将会偷一头牛。

◎别让自己成为习惯的产物。

◎好习惯即是福。

◎行为会养成习惯,习惯会造成性格,性格会缔造命运。

◎有习气就是众生,无习气就是圣贤。

◎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消,日有所损。

◎祸莫大于纵己之欲,恶莫大于言人之非。

◎性格其实是习惯的延伸。

◎我们要做‘习惯'的主人,不要做‘习惯'的仆人。

◎学道之人,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

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

◎恶是猛虎,欲是深渊。

◎正确的修行应该能塑造完美的人格,圆融的生活态度,与一切无碍的智慧。

◎纵使修到非非想,不及西方一去来。

◎佛陀说:‘信心是我所播的种子,智慧是我所耕的犁;抑制身口意的恶业,就是在我心田里除草,精进是我所牵的牛,去而不返,进而行慈,将我运到安祥的境地。'

 

超越与实践

◎佛陀在他的教诲中,提供了我们道德行的准则,他认为人们虽然生活在无常的痛苦中,然而只要我们学会了认清自我,并且依循佛法去自我持守,便能体会到实质的幸福、喜乐。

◎佛教不是要拿来作学问的,而是要人在寻常生活中引导自己发掘生命的意义及目的。

◎佛教乃渡过生命之河的旅程,是从无知、贪婪和死亡的常识性河岸到智慧和启悟的彼岸的一次转运。

◎‘一个又一个浪花永恒地在追逐著。'

‘生命是一个旅程。死亡是复归于泥土。宇宙像旅店,过去的岁月尘埃。'

◎如果一个完全超越了个人中心,那么除了慈悲之外还有什么呢?

◎菩萨是一位决心不遗弃世间‘直到连草木都悟了道的人物。'

◎菩萨的心愿──

让我做病人的慰藉者,医治者和服务者直到病痛永不再犯;

让我用食物和饮料之雨,来解除众生饥饿和干渴的苦;

让我做时代终结时饥荒中的饮料和食粮;

让我变成一间穷人的永无匮乏的仓库,为他们的需要配备多样的物品来服务他们。

我自己个人的存在以及快乐,所有我过去、现在及未来的正直,

我都无动于衷地放弃了,但愿众生都能得到安乐与解脱。

◎佛陀是沉默的圣人,智慧的化身,兼具冷静的头脑和炽热的心。

◎罪恶是我们自己去做的,痛苦只有我们自己来承受,停止错误只有靠我们自己,要变成纯洁只有靠我们自己。

除了自己没有人可以救我们,没有人能也没有人会;

我们自己必须走上正道;佛陀只不过指示了道路。

◎心如工厂,有严格的品管,正常的作业流程,良好的环保观念,必定能制造出上好的产品。生活里,拥有一颗经过品管的‘不动之心',没有是非的污水,没有烦恼的黑烟,如此清净,人人才欢喜亲近‘放光的人'。

◎任何的修行法门,都意在使我们改心换性,令刚强得柔软,诤论化祥和,嗔恨转慈悲,愚痴成智慧,具足健全的人格,所谓‘人成即佛成'。

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是我们行道的眼目、度往彼岸的舟航。

◎换个角度,世界就光明。一池落花、一轮明月,两样心情。

◎《华严经》说:

如来的心‘离诸谄诳心清净,常乐慈悲性欢喜。'

凡夫的心原与如来并无二致,只要懂得化悭心为舍心,化嗔心为喜心,化贪心为施心,化杀心为慈心,自然解冤消愁。改变外在的环境,不如改变我们内在的心境。

◎佛是觉人觉世的大觉悟者,所要推动的是觉济人类的宗教运动与工作,我们应奉献自己整个身命,参加觉人济世的运动,以坚定的信仰来接受,来服从,来拥护,从事佛法的实行与教化,所以常说‘信受勤奉行'。

 

佛法与人生

◎佛教是以佛陀为模范、为导师,而从真理的了解体验与道德的实践中,完成自己的究竟解脱。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