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应用在道德上,将为人类带来最大的利益和幸福。 ◎佛陀入涅槃前,说:‘我已老迈,时日无多,我很快就要离开你们,你们必须精进。僧众啊!保持正念和建立清净的功德!要不懈怠的追随教法。这样就能超越轮回离苦得乐。'──《大般涅槃经》 ◎‘阿难啊!你想做一盏灯照亮自己和庇护自己,还是向外求庇护呢?让真理作为你的灯和庇护所吧!'──《大般涅槃经》 ◎佛陀:“阿难啊!当我离去时,我的教法和戒律就是你们的导师。”──《大般涅槃经》 ◎佛陀临终时说:“精进、精进,因缘所生法,皆是无常!”--《大般涅槃经》 ◎愚者自知愚,彼即是智人;愚人自谓智,实称真愚夫。──《法句经》 ◎透过不懈的努力、心智纯净、正知正觉和过著神圣的修行生活者,才有资格被称为资深的教弟子。 ◎佛陀将入灭时说:“阿难啊!不要再悲恸哭泣了,不要使自己烦恼,万物的本质就是如此;世间的一切都是生生灭灭的,我们必须和我们接近的人分离。”──《大般涅槃经》 ◎愚痴的人执著于“我”;聪明的人放弃“自我”。 聪明的人对世间有正确的观念,他知道所有因缘和合的事物将会消散,只有真理永远存在。──《大般涅槃经》 ◎佛陀说:“我不是世间的第一位佛陀,也不是最后一位佛陀。当因缘成熟时,将另有佛陀降世于此世间。”──《大般涅槃经》 ◎只要我的弟子过著纯净的宗教生活,世间将永远不会没有阿罗汉。──《大般涅槃经》 ◎即使是神在听到佛陀说法时,也感到震憾说道: “我们以为我们是永生的,其实我们也无常;以为我们是稳健的,其实一点也不稳定;以为我们是无终结的,其实我们一样有终结的一天。”──《增一阿含经》 ◎佛陀那慈悲、关怀与和平的信息,引导著许多愚痴人类,带领他们走向宗教生活的康庄大道。 ◎究竟的真理,可以在佛陀的教义中发现。 ◎一个真正的佛教修学者,不应该执著于任何宗派。 ◎若见彼智者,能指示过失,并能谴责者, 当与彼为友,犹如知识者,能指示宝藏, 与彼智人友,定善而无恶。──《法句经》
修行之路 诸法实相,就是因缘聚散, 刹那生灭,无有真实, 所以我们在一切法中, 不起心,不动念, 才能清净自在。 佛法的修行 ◎泯灭恩仇,体会佛法平等,才能见到祖师本来面目, 如何才是佛法平等呢?“至道无难,惟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忍辱多福',所有的福都是在这个‘忍'字。 六祖大师曰:一切福田,不离方寸。我们要修福,不祗是布施钱财,能运用这颗心,放下一切不必要的烦恼,不与人争执,福德自然无量。 ◎有利益众生的心,才可说是柔软心。 ◎无自性就是说世间没有永恒的事情,‘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 ◎不生不灭法不是包括在生灭,而是生灭法当体即空就是不生不灭法,不是生灭法中有一个不生不灭法。 ◎一切法缘起刹那生灭,不必要为虚幻,幻化的事相来烦恼自己。 ◎本性是一种无有压力的幸福,一种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落入二元对立的智慧;本性就是一种无所住的空性,妙用现前。 ◎用本性就是用平等心,慈悲心,安祥心,无所住心;当下就是。 ◎‘诸行无常'一切只是不断的生灭与延续过程,而没有不变的事物。 ‘诸法无我'一切只是种种关系所合和的现象,而没有独存的个体。 ‘涅槃寂静'一切的差别动乱现象,当下为平等的和谐的宁静的(觉性平等不动) ──无相平等如如不动。 ◎佛教的修行就是从如何克服自己内心的敌人开始,时刻察觉内心的念头,修正缺点,这一件伟大的工作,不仅需要勇气、恒心,而且需要禅定与智慧,这些的配合才能完成。 ◎人与人之间随缘而聚,缘尽而散,聚时尽其在我,散时尽其在人,有阴必有晴,有圆必有缺,有恩便无怨,有爱便无恨,既是相逢,既是有缘,得与失,获得与付出,但求心之所安,完善固可喜,缺陷也是美,存有缘之心,存惜缘之情,纵使一刹那也是永恒。 ◎所谓出世法不是要离开此世间,而是要离开对世间的执著,执著使心量变小,使生命境界变得狭窄而隔碍,能不执著,心量广大,生命才渐达于深刻与圆满。 学佛、修行是为了使自己的生命更深刻,更广达,而不是变得更狭隘。 ◎诸法实相,就是因缘聚散,刹那生灭,无有真实,所以我们在一切法中,不起心,不动念,才能清净自在。 ◎淡泊知足,守护六根,事无所求,心无所住,不为境转,即可入道。 ◎战胜外在的敌人容易,打败内心的敌人困难,真正的勇者乃能战胜内心的敌人。 佛教中所谓的佛、菩萨、罗汉,莫不是以此角度来说的。 ◎自觉是反观自己时,察觉内心的种种缺陷而奋起勇敢把它弥补过来,如果能这样的话,在佛教乃称为罗汉。不要以为这是容易的事,祗是‘名利'两字,就使许多人,深陷其中,做出许多伤天害理的事。自觉之后能引发他人自觉,乃称菩萨,二者圆融无碍就是佛。 ◎如果那是好的别抓紧它,如果是坏的别黏著它。 好和坏都会咬住人,因此别紧抓它们。 ◎如果我们不喜欢某种事物,我们反应出憎恶。 如果我们喜欢它,我们反应出快乐。 这颗心变脏且染污了。 ◎要自在:首先要能自主,要自主则由自立作起,能自立,则在思想、情感、生活上依靠别人之处越来越少,自立只从少欲知足作起,若欲望多或依赖他人太多,则越受环境,境界的牵制,而不得自在。帮助别人,但要尽可能,避免使对方产生依赖。 ◎若求法者:于一切法应无所求。 ◎真正富贵,不是拥有很多,而是需要的很少,拥有财富不如拥有智慧,当你心无所住时,就拥有一切。 ◎人到最后终究会离开这个世间,不论执著于什么,终究要撒手, 唯有把握今生的每一个当下,好好努力念佛,观察这颗迷梦的心,片刻的真诚就是永恒。 ◎何谓无心?没有以自我中心为情见,一切境界平等无差别。 ◎放下才是我们的真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