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观的修行(2)

慈观的修行—五 海涛 辑 1.修行从爱自己开始——没有人比自己更爱自己。2.通常,我们都以为我们的苦难是他人引起的,例如:父母、伴侣、敌人。然而,出于健忘、忿怒或是嫉妒,我们会说出、做出一些事情,给自己或他
慈观的修行—五            海涛  辑   1.修行从爱自己开始——没有人比自己更爱自己。   2.通常,我们都以为我们的苦难是他人引起的,例如:父母、伴侣、敌人。然而,出于健忘、忿怒或是嫉妒,我们会说出、做出一些事情,给自己或他们制造苦难。   3.佛陀说:「人们常常以为他们爱自己。但,因为没有正念,他们的言语却给自己制造了苦难。当明白这点真理时,我们就会停止怪罪他人,不再把他们当成我们苦难的始作俑者。反而,我们会试着去爱、去照顾自己,并且滋润自己的身心。」   4.引用《清净道论》来修行慈观,首先要平衡地坐着,让你的肉体和呼吸都平静下来,然后念道:「愿我的身心和谐、快乐、轻松。愿我安详、不受伤害。愿我了脱忿怒、痛苦、恐惧、焦躁。」   5.坐姿,是修行慈观的美妙姿势。平平稳稳地坐着,不被其他杂事扰乱,让我们可以好好谛听真正的自己、耕耘对自己的爱、决定怎么对世界表达这份爱的最好办法。   6.修行起于「愿我……」的渴望。然后,超越这丝渴望,谛观禅修对象的所有好坏——在这里,这谛观的对象就是我们自己。想要去爱的意愿,还不是爱。   7.修行慈观,不是自言自语,不是只是在那边念着:「我爱我自己,我爱所有的众生。」   8.我们谛观自己的色、受、想、行、识,不出几个礼拜,爱的渴望就会变成一股深厚意愿。   9.爱,会渗入我们的思想、言语、行为,我们的身心都变得和谐、快乐、轻松,会安全度过一切伤害,了脱忿怒、烦恼、恐惧、焦躁。   10.修行时,要观察在心中已有多少和谐、快乐、轻松,要注意你是不是在为意外或不幸感到焦躁,以及有多少忿怒、不安、恐惧、焦躁、烦恼在你心中徘徊不去。   慈观的修行—六            海涛  辑   1.觉知到心中这些感觉,自我理解便会加深:你的恐惧与不和谐如何使你不快乐,你也会明白到爱自己和耕耘慈悲心的价值,不要再活在害怕意外的泛泛恐惧中,而要观察你是怎样无时不刻地伤害自己,并且采取适当的行动,把灾害减少到最低点。   2.修行谛观,不是只限于静坐的垫子上,而是要无时无刻、无地不行。活在正念中,是防止意外、保护自己的最好办法。   3.佛陀说过,一旦明白到这世上与我们最亲近、最珍惜我们的人就是自己时,我们就不会再以对待仇家的方式,来对待自己了。   4.慈心的修行会化解任何想要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意愿。   5.忿怒会伤害所有的人,连自己也不能幸免。若是忿怒满怀,和谐与快乐便会杳如黄鹤,不见踪影。忿怒是所有智者都同意杀害的唯一敌人。   6.佛陀列举七项放下忿怒的理由:   一、瞋使我们丑陋。如果感到忿怒,便照照镜子、然后我们就会做些使自己更漂亮的事。这首短偈可以帮助我们修行:知道瞋使我丑陋,我以微笑来相对。回归自己,修行慈观。   二、瞋使我们受苦。瞋使我们加倍痛苦,「就像正在被烤的虾」。   三、我们会无法发展或兴盛。   四、瞋使我们无法在物质上或是精神上昌隆,我们会失去现有的财富或快乐。   五、我们会因为瞋而恶名昭彰。   六、我们会失去朋友,因为他们会害怕被我们心中的炸弹炸毁。   七、我们会变成饿鬼,无法加入清新、喜悦的僧团。   7.除了上述理由外,微笑可以放松几百块小肌肉,使脸看起来更吸引人。   8.谛观你心中的忿怒种子,谛观那些你认为伤害你的人。慈观能帮助我们理解两者,并且帮助我们抛弃那些会制造更多苦难的习惯性思考、习惯性行为。   慈观的修行—七            海涛  辑   1.我们会明白到,那个伤害我们的人,自己正在深受折磨。观想他的苦难,可以激起我们心中的理解和爱。   2.心胸一放开,苦难便会随之而去。慈观的修行,将我们从自己的苦难中解放出来。   3.不要陷在苦难的困境中,要立刻记起:自己是在代替一切有情经历困境。了解困境是由烦恼造成的,激励我们转化内心,发起慈爱、悲心、忍辱、智慧和其他的善心。   4.修行谛观,使自己成为生命的主人,将住于和谐、自在、安详。有办法做到自制的人不会被拖进忿怒的漩涡中。   5.从谛观中得到的了悟,会保护他们的心灵和身体。谛观,就是慈悲喜舍的修行。   6.爱,就是要接受真正的自己。「认识自己」是修行爱的第一个步骤。   7.下面三项修行,是以《清净道论》为基础更进一步慈观修行:   一、愿我学会以理解与爱之眼看自己。   二、愿他学会以理解与爱之眼看自己。   三、愿他们学会以理解与爱之眼看自己。   四、愿我有能力认知、接触心中喜悦与快乐的种子。   五、愿他有能力认知、接触心中喜悦与快乐的种子。   六、愿他们有能力认知、接触心中喜悦与快乐的种子。   七、愿我学会识别、了解心中贪瞋痴的泉源。   八、愿他学会识别、了解心中贪瞋痴的泉源。   九、愿他们学会识别、了解心中贪瞋痴的泉源。   8.只要仍旧拒绝自己,仍旧继续伤害自己的身心,就谈不上爱他人、接纳他人。   9.你有权利让自己快乐、发挥慈悲,并去爱别人、接纳他人。   10.我们要更进一步去关心那些伤害我们的人和我们的敌人,因为他们给我们机会去学习安忍。   慈观的修行—八            海涛  辑   1.我们的心中都有些毒素,包括贪、瞋、痴。贪使我们追逐声色名利。痴是无知、不理解。除这三毒外,还有其他毒素,包括慢、疑。   2.每个人内心那种不满足感和不对劲的感觉,这正是我们产生愤怒和瞋恨的根源,我们应该避免这种不快与不满足感的生起。   3.爱怜、慈悲、耐心、宽容与宽恕是寻找快乐的唯一途径,生气、骄傲、纵欲与贪婪只会带给我们不快乐。   4.产生快乐的因缘偶尔才发生,但造成痛苦的因素却极其多,如果我们不具备容忍力,那生命将会变得悲惨不堪。   5.知道怎么保持一颗宁静、喜悦的心,言行就会散发出和谐及快乐,成为自己的真实朋友,许多人的益友。   6.佛教讲慈悲为怀、普渡众生,并不是为了得到回报或补偿。我们慈爱他人是因为我们有爱心、有信念。你去实行,你不仅净化自己也净化人心,更增加了这世界的美好。付出关爱,其实你一无所失。   7.慈观的修行可以使人产生爱和容忍心的能力,因为他们透过「不断地分享、关爱、包容与放下」的过程,来提升自己与他人。   8.爱与慈悲是人类基本的质量,从佛教徒的观点看来,爱是一种希望帮助他人获得快乐的态度;慈悲是一种愿他人脱离痛苦的渴望。   9.次第选择禅观的对象:首先,我们选喜欢的人做禅观的对象,再来是与我们无利害关系的人,然后才是我们爱的人,最后是我们很厌恶的人。   10.在《清净道论》中,佛要我们先对我们所喜欢的人修慈,因为要将爱心赠予喜欢的人比较容易。   11.真正的慈悲甚至会扩充到包容敌人,因为慈悲来自看见其他生命的苦痛,其中也包含了你的敌人。当你看见敌人受苦,即使他们曾经伤害过你,你都能发出真正的慈悲心。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