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观的修行

慈观的修行—一 海涛 辑 1.佛陀传授给我们许多慈观的法门。有一次,一群僧侣禀告佛陀说,他们丛林寺院附近有精灵作崇,造成许多困扰。佛陀于是对他们说了《慈经》:一、想要获得和平的人,必须
慈观的修行—一            海涛  辑   1.佛陀传授给我们许多慈观的法门。有一次,一群僧侣禀告佛陀说,他们丛林寺院附近有精灵作崇,造成许多困扰。佛陀于是对他们说了《慈经》:   一、想要获得和平的人,必须正直、谦虚,懂得使用爱语;必须知道如何纯朴而快乐地生活,心平气和,不忮不求,不随着大众的情绪而起伏;不做智者所不赞同的事。(他应如是观想):   二、愿众生快乐安宁,满心喜悦。   三、愿众生安全与和平,不论他们是脆弱或强健,高或矮,大或小,可见或不可见,近或远,已出生或未出生。愿他们住于寂静涅槃。   四、愿无人互相伤害,无人互相威胁。愿无人因愤怒或恶意而诅咒他人。   五、我们应培育无边的爱,奉献给宇宙万物,有如母亲对独生子女的爱语呵护一样,浑然无我。让我们无边的爱弥漫上、下、左右的全宇宙。   六、我们的爱没有障碍,我们的心了无仇恨与敌意。不论是行住坐卧,只要是醒着,就要在心中保持爱的正念。这是最高贵的生活啊。   七、修行无边的爱的人啊!将超越生死,从邪见、贪婪、欲望中解脱,活在美丽里,证得圆满智慧。   2.在诵念并修行《慈经》几个月以后,这些僧侣理解到那些不安的精灵所受到的苦难。结果,那些精灵也开始修行《慈经》,充满爱的能量,森林也因此恢复了宁静。   3.佛陀也传授了慈观的练习法,帮助弟子修行与实践四无量心:   一、若是你的心充满着慈,便将慈送往第一个方向、第二个方向、第三个方向、第四个方向,然后住上送、往下送。   二、接纳一切,不带仇恨、排斥、愤怒或敌意。慈之心何其大,它不可衡量地成长着,终将能拥抱全世界。也依此法修行悲心、喜心、舍心。   慈观的修行—二            海涛  辑   三、带着慈心,比丘渗入了第一个方向、第二个方向、第三个方向、第四个方向、上、下、周遭、一切地方,接纳一切。他带着慈心渗透全世界,他的慈心宽广无涯、孕育成熟、不受拘束、不带仇恨或恶意。对悲心、喜心、舍心,也是如此修行。   4.如果爱的能量够强,就可以把这股能量散送给十方的众生。可是,我们千万不要把慈观当成仅仅是观想而已。譬如说把爱观想成音波、光波,或纯洁的白云,缓缓地散开笼罩全世界。真正的云会带来雨水,声与光无孔不入,我们的爱也需如此。   5.与人相处时,必须观察我们的爱心是否在场。坐着修行慈观只是个开始。   6.有了修行,爱会自然而然地增加,涵蕴一切,拥抱一切。   7.在学着以爱来看世界的过程中,我们也在清除心中的愤怒与仇恨。   8.只要这些负面的心态还在,我们的爱就不算完美。也许我们会以为我们有办法理解、接纳他人,但我们还是没有办法全心全意地去爱。   9.龙树菩萨说过:修行慈无量心时,你一定要谛观,以便面对愤怒和仇恨。   10.在希望众生欢喜、平和而发愿的那刻,爱的能量也在我们的心中油然而生,爱将渗透我们所有的受想行识;事实上,它们变成爱。   11.龙树菩萨说:当我们希望十方众生欢喜时,慈的意愿也油然而生。这股想要去爱的渴望浸入了我们的受、想、行、识,在身、口、意中流露出来。   12.自此以后,心、色不想应行法(既不属于心理也不属于身体的世间有为法),都会与慈相应,也因此可以被称为慈,因为慈是其根源。   慈观的修行—三            海涛  辑   13.这些心、色不相应行法在如今充盈着慈的意志指挥下,决定我们未来的行为。意志,是驱动我们一言一行的能量。悲、喜、舍的孕生也是如此。   14.正念是让我们谛观色、受、想、行、识的能量,进而看清楚真正的需要,不致沉没于苦海中。最终,我们的心念、意志将充盈着爱,由那刻起,我们的行动也都会流露出爱。   15.修行的目的不只是要在心念中燃起四无量心,也要在言行中把四无量心带到世界。   16.《清净道论》的作者佛音告诉我们说,当禅观开始结果时,我们将会在身上,看到慈心的讯息:一、睡得更放松;二、不受梦魇骚扰;三、醒的时候,感到更轻松;四、不急不郁;五、被周遭的人、物保护着。   17.在《增支部经》中,佛陀提到修行慈观的十一种好处。佛陀会讲修行慈观的好处以及不修的坏处,目的是为了要鼓励人们修行。   一、修行者好眠。   二、醒来时,感到心境光明舒坦。   三、不受梦魇骚扰。   四、广受喜爱,与众人相处时轻松自在。其他人,尤其孩童,特别喜欢与之亲近。   五、亲爱非人类众生,例如:鸟、鱼、象、松鼠。可见或不可见的生命都喜欢与之亲近。   六、受诸神护佑。   七、不受火、毒、刀剑伤害,更不须特别防范。   八、很容易就可达到禅观境界。   九、容貌光明清净。   十、过世时,心清念明。   十一、往生梵天,继续修行,因为在此已有修行四无量心的僧伽了。   慈观的修行—四            海涛  辑   1.佛陀在《如是语经》中说,若是把在世所做的善行集合在一起,其功德也还不如修行慈观。设禅修中心、造佛像、铸钟或做社会服务,其功德都不及修行慈观的十六分之一。   2.集天上繁星之光,仍不如月光的皎洁。同样的,修行慈观会比所有善行集合在一起还有益。   3.佛陀说,就算僧侣只修行一弹指时间的慈观,就不枉出家了:「他不会在止禅上失败,他将能实现老师的教法。供养他的食物不会被浪费掉。没有甚么善行是比日日修行慈观来得大的。」   4.慈观——引自《清净道论》:   一、愿我的身心和谐、快乐、轻松。   二、愿他的身心和谐、快乐、轻松。   三、愿他们的身心和谐、快乐、轻松。   四、愿我安全,不受伤害。   五、愿他安全,不受伤害。   六、愿他们安全,不受伤害。   七、愿我了脱忿怒、痛苦、恐惧、焦躁。   八、愿他了脱忿怒、痛苦、恐惧、焦躁。   九、愿他们了脱忿怒、痛苦、恐惧、焦躁。   5.修行慈观从自己(我)开始,在能够爱自己、照顾自己之前,我们对别人帮助不大。然后,才在别人(他、他们)身上修行:先从我们喜欢的人开始;之后是无利害关系的人;再来是我们爱的人;最后是那些一想起来就使我们痛苦的人。   6.佛陀观察到:「世界上苦难最多的人,是那些有许多错误想蕴的人……,而我们大部分的想蕴都不正确。」   7.佛教说,识蕴恍若有着千万般种子的田野,有慈悲喜舍的种子,有忿怒、恐惧、不安的种子,也有正念的种子。   8.想要生活在和谐中,就要觉知到我们的倾向(习性的能量),这样,我们才有办法做到自我控制。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