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法师文库 > 上人 >

上人讲演集二 正行与杂行(四)(6)

吾家虽贫,犹胜于饿鬼; 事虽不如人意,难比地狱之苦。 世间之难住多忧,即是出世间之缘; 身虽卑贱不高贵,亦是入菩提之导; 故生人间,应大庆喜。 真的,我们如果在忧悲苦恼的时候,念念这几句法语,就转忧悲苦恼

吾家虽贫,犹胜于饿鬼;
事虽不如人意,难比地狱之苦。
世间之难住多忧,即是出世间之缘;
身虽卑贱不高贵,亦是入菩提之导;
故生人间,应大庆喜。

       真的,我们如果在忧悲苦恼的时候,念念这几句法语,就转忧悲苦恼,而成为法喜之心了。真的,作生意失败,总胜过饿鬼吧!因为饿鬼五百世不闻水浆之名;觉得自己很卑贱、没有智慧、没有学问、没有能力,可是我们总胜过畜生吧!人总是万物之灵,畜生还得在地上爬。

       「事虽不如人意,难比地狱之苦。」唉!我很苦呀!我逆境很多、儿女不孝、婚姻不美满、做事不顺利呀!赚不到钱、病痛呀!但是想一想,如果现在不生而为人,在地狱之苦真的是不能想象,一想象地狱之苦,这个人会心脏麻痹而死!因为地狱,只能从书上看,用头脑去想象,真的将地狱之苦,讲的人把它详细讲出来,听的人随文入观的听进去的话,讲的人和听的人当下会吓死,这是经典上释迦牟尼佛所讲的。这应该可以理解,六道轮回的苦是地狱最剧烈,世间上有人被吓而死,而地狱之吓人,那已经不能想象了。临终之人,看到了地狱之火来的时候,那一种哀嚎,不是哭喊的,是尖叫、嚎叫的。

搁外道,选内道

       生在人道是离开生死轮回的一个契机,可是如果毫无宗教信仰的人,他还是依业轮转,即使遇到了宗教,所遇的不是佛教而是其它的宗教,虽然讲博爱,讲救度,但那是不究竟的。所以,这第一重选择之前,应该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内外选择」,选内道(佛教叫内道),搁外道(其它宗教叫外道)。

搁圣道门,选净土门

       第一重选择:

欲速离生死 二种胜法中 且搁圣道门 选入净土门

       这首偈子是讲佛法之中的选择,要速离生死必须要遇到佛法,现在我们都遇到佛法了。龙树菩萨把佛法分为难行道和易行道,昙鸾大师进一步把它分为自力和他力,到了道绰禅师就分为圣道门和净土门,这些都是对于释迦牟尼佛一代教法的分派判教。到最后,圣道门和净土门就成为净土宗判教的专有名称和定论。所以法然上人说:生而为人,要速离生死,就要遇到佛法,其它的宗教还不行。佛教之中有二种胜法,二种胜法就是圣道门和净土门,圣道门同样的也能离开生死,可是它是难行道,是靠自己的力量,龙树菩萨形容说:就好像「陆路步行」,在陆地上靠自己的双脚走路,要到达很远的目的地,这个很难、很苦,恐怕会半途倒下去,所以说是难行道,是自力。那么易行道呢?是靠他力,也就是靠交通工具,我们即使再怎样软弱,依靠交通工具,也必定到达目的地。在当时,最舒适、最快速的交通工具就是船,所以龙树菩萨说,阿弥陀佛本愿救度的法门,就是本愿船,很轻易的就能够横超六道苦海,到达极乐世界的彼岸。所以我们学净土法门,念六字名号,就是在依靠阿弥陀佛的本愿船,依靠这个交通工具。佛法中的圣道门和净土门,我们要搁舍难行的、自力的、必须要回向才能往生的圣道门,选入净土门。

抛诸杂行,选归正行

       第二重选择:

欲入净土门 正杂二行中 且抛诸杂行 选应归正行

       圣道门中的修行,如果不回向往生,就是圣道,回向往生的话,就是杂行。不过,应该先来解释什么是圣道,什么是净土。

       所谓「圣道」就是圣人的根性,它是「从凡入圣」,这叫圣道门,也就是说他有圣人的根性,虽然是凡夫,可是他可以生生世世,这一辈子、下辈子,下辈子不成就再下下辈子,这样苦修六度万行来从凡入圣,经过三大阿僧祇劫,期间都不能有退心,有退心就半途而废了,这个叫「圣道门」。圣道门是在娑婆世界成佛度众生,它的先决条件,必须要有圣者的根性,这样讲起来是难得,但我们都做不到,以此衡量,我们都不是圣人的根性。

       净土门是「从秽入净」,从这个娑婆世界往生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成就佛果。是不是到了极乐世界再去学、再去修圣道门所应该修的法门?不用!因为所应该学、应该修的都在这一句名号里面,阿弥陀佛都已经为我们完成了,统统容纳在这六字名号里面。所以我们到极乐世界去,不用再假藉其它方便,只要「华台端坐念弥陀」就可以了。所以,法照大师说:

成佛不劳诸善业,华台端坐念弥陀。

       也就是说,到了极乐世界要成就佛果,不必劳烦我们再用三大阿僧祇劫的期间去广修六度苦行,只要端坐在莲花上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了。其实,释迦牟尼佛夜睹明星大彻大悟而成佛,我们到极乐世界六根门头对极乐世界的六境,都能够大彻大悟,都能够成佛的。

傍于助业,选专正定

       接着第三重选择,第三首偈:

欲修于正行 正助二业中 犹傍于助业 选应专正定

       五正行,目的就是在正定业,因为,第一正行「读诵」,真正的读诵,不是用口去读诵,而是用身体去读诵,身体去读诵就是忆佛、念佛,也就是去实践它。因为经文在讲教理,让人依教理去实行。所以诵经固然有其功德,但是经的本身目的,不是只要人家去诵,而是要人家通过读诵之后,了解它的教理,然后依教奉行去实践。所以,我们读诵净土三部经之后,净土三部经就可以搁在一边,然后专一去念这句名号。就像法然上人,到了年老的时候就是专一念佛。他说以前他一天念三部《阿弥陀经》,一部是用汉音念,因为当时隋唐时代的音叫汉音;一部是用吴音念,也就是宋朝之后,日本和大陆来往的往往都是江浙一带,那一带的音是吴音;另一部是用日文的音。所以,一天念三部,音各不同。到了年老的时候,法然上人就一部也不诵,他都是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就是越来越专了。因为不论《无量寿经》也好,《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也好,都是在阐释愿生极乐,专称佛名,就必定往生。既然如此,我们就归结在专称佛名了。以前的种种熏习是一种前方便、预备教育,是过程不是目的,最终目的就是专称弥陀佛名。所以我们的佛堂从早到晚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不掺杂其它,因为不必加,只是一个月当中有两次另外诵念《阿弥陀经》,让我们熏习极乐世界的景象,熏习《阿弥陀经》所开展的往生的方法,熏习十方诸佛护念我们的经文教理,并不是因为必须加上诵经,才有往生的功德。所以我们这个法门是不用加料的,它本味就很醇厚了,只是一句名号很容易、很简单,可是味道无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非常丰富,让人有无穷的法喜。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