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净法师讲演集二 正行与杂行(四)(5)

简单讲,法然上人在当时是被公认为大势至菩萨所示现的,而且,被赞誉为「智慧第一」,如同文殊菩萨示现。大势至菩萨和 观世音 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左右?侍, 观世音 菩萨是阿弥陀佛慈悲的示现,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智

       简单讲,法然上人在当时是被公认为大势至菩萨所示现的,而且,被赞誉为「智慧第一」,如同文殊菩萨示现。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左右?侍,观世音菩萨是阿弥陀佛慈悲的示现,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智慧的示现。所以,大势至菩萨就是表示智慧,也唯有智慧,才能看出净土法门才是所有众生最后的归趋,只有净土法门才是释迦牟尼佛最后的本怀,所以,善导大师就开展了净土宗。中国自古以来,大多数学佛人最后还是念佛归向净土的,所以净土法门在中国佛教是一枝独秀,可是并没有人能够创立一个净土的宗派出来,虽然善导大师已经将净土教理初步建构完成了,但是后继无人,没有人把它进一步开展。只有法然上人写这本《选择本愿念佛集》,《选择本愿念佛集》篇幅并不长,我们把它选编在《法然上人全集》的篇首,大约有一百页。

       法然上人独尊善导大师,他将善导大师的所有著作「五部九卷」完全消化后,提炼出最精纯的部分,写成这一本《选择本愿念佛集》,可以说《选择本愿念佛集》是把善导大师的著作思想,进一步系统化的组织。所以,我们如果直接去看善导大师的五部九卷,若是智慧不足,反而会看不出善导大师思想的宗旨、核心和目的。若是由法然上人的《选择本愿念佛集》下手,那么善导大师的思想核心,善导大师的目的,善导大师的法是什么,就像看我们手掌中的掌纹一样,了如指掌。也就是说,要了解善导大师的思想,务必要通过法然上人的著作。所以,大概在民国七十五、六年之间,我从大藏经第八十三册看到法然上人的《选择本愿念佛集》,就很高兴,很惊讶!──居然净土法门里面有这样一本有条理性、系统性、逻辑性组织的书。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版本,是经过重新整理、分段、标点,又加上眉注的,大家更容易理解。总之,如果要掌握善导大师的思想,务必要研读《选择本愿念佛集》。

法然上人偏依善导大师

       法然上人独尊善导大师,偏依善导大师。而独尊、偏依善导大师的根据又是什么?在《法然上人全集》的《选择集》第一一三页第五行,就说「偏依善导一师也。」法然上人虽然专修净土,也开创了净土宗,但其它各宗的祖师也都有阐示净土经论,为什么法然上人不依据其它祖师,却偏依善导大师呢?

       这一方面是因为,善导大师是以净土的思想来解释净土,另一方面是,善导大师是证得三昧的人,所以,法然上人就偏依善导大师。偏依的「偏」不是偏颇,而是完全的、专一的、整个投入的、毫不妥协的、不苟且的,这个叫做「偏」。法然上人怎样独尊善导大师?在《选择本愿念佛集》最后一页,以两行文字来赞叹善导大师,这两行文字可以说是最崇高无比的赞叹了。法然上人说:

仰讨本地者,四十八愿之法王也,十劫正觉之唱,有凭于念佛;
俯访垂迹者,专修念佛之导师也,三昧正受之语,无疑于往生。

       在这两段文字,第一段是赞叹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的化身示现,也就是说「仰讨本地者」,从善导大师的本地来讲,善导大师是为我们发下四十八愿的阿弥陀佛。这种赞叹,虽只有几个字而已,可是却是尊贵、崇高无比,所有的赞叹,没有比这个赞叹更好,把对方赞叹成阿弥陀佛的示现,等于对方的著作、对方之所说,所宣扬的,就是阿弥陀佛直接所讲的,这样的话,我们信受善导大师,就等于信受阿弥陀佛了啊!可以说,对善导大师的依循和敬重,没有比得过法然上人了。

三选文:净宗口诀

       法然上人将大师的净宗思想,用四首五言四句的偈语,彻底圆满地显现出来。这四首偈语,就巧妙的含有「三重选择」的意义。本来《选择本愿念佛集》这本书,总共有十六章,如果和三重选择之文相对,则整本的《选择本愿念佛集》叫做「广选择」,而这四首偈语叫「略选择」,表示整部《选择本愿念佛集》的意义都简略、扼要的含盖在这四首偈语当中,所以叫做「略选择」。后来的人也把这四首偈,称为「三选文」。

此三选文所独举之「搁、抛、傍、专」四字,可谓「净宗口诀」。

       这是我的解释,或许别宗、别派,即使同样是净土门的人不一定会同意。不过,我认为,我们之所以要专,就正如法然上人所讲的,要把圣道门「搁」,要把杂行「抛」,要把助业「傍」,要把正定业「专」。如果掌握了这四个字,就是掌握了整个净土法门的要诀了,所以,我把这四个字当作是「净宗口诀」。

       这四首偈语是这样的,请看讲稿:

欲速离生死 二种胜法中 且搁圣道门 选入净土门
欲入净土门 正杂二行中 且抛诸杂行 选应归正行
欲修于正行 正助二业中 犹傍于助业 选应专正定
正定之业者 即是称佛名 称名必得生 依佛本愿故

       这四首文字都很浅显,可是组织却很严密,而又很自然,就好像金字塔一样,一层一层很顺。

       第一首就是第一重选择,所谓「欲速离生死」,是说我们生而为人,想要离开生死轮回。如果不能生而为人,是没办法离开生死轮回的,就永远在六道轮回当中;要有离开六道生死轮回的机缘,就唯有生在人道才有可能。因此,生而为人,有一个最宝贵的目的,就是离开六道生死轮回。这么讲起来,生而为人,如果还觉得自已业障深重啦!自己不如别人啦!自己很苦恼啦!自己生活很苦啦!那就表示他不了解生而为人的价值,生而为人的难得,生而为人的可贵、可庆、可喜。

生于人间,应大庆喜

       透过〈源信上人念佛法语〉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可贵、可庆喜。源信上人说:「生于人间,应大庆喜。」不止庆喜,而且是大庆喜。如果庆喜不起来,就表示我们不了解生而为人的可贵性、难得性。

       所以,源信上人说:

离三恶道,生于人间,应大庆喜。
自身虽贱,不劣于畜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