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佛教与自然生态(下)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佛教与自然生态(下)
  三、山河大地皆为佛体
  1.山河大地展现的佛体
  ?霹雳创始 ?孕育万物 ?丰富文化
  2.佛教与山河大地
  ?深山古寺 ?缘起性空 ?万法唯心
  四、日月风雷皆为佛用
  1.日月风雷奥妙的妙用
  ?天空万象 ?现实意义 ?互动共享
  2.佛教与日月风雷
  ?观念印证 ?天文贡献 ?说法妙用
  三、山河大地皆为佛体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这个包含空间与时间、蕴涵三世与十方、有情世间与器世间的无穷无际之宇宙,我们对它的了解有多少?
  二千多年前,佛陀即说万物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所组成,后来科学家也证实,空气(风)、水、火、土是宇宙组成的要素,而且这四种要素均具有轻与重、冷与热、干与湿、软与硬、静与动等相反的特性,由于这些特性组合比例的不同,便产生不同的变化,而形成宇宙的森罗万象,也为万物带来生命。
  无论是大宇宙的地水火风或生命体的地水火风,这四大都是相依相聚,每一大皆含有其他三大,如山岳等坚物之中,地大较为增长;河海等湿物当中,水大较增长,另外未显的三大仍潜伏其中,静待因缘条件成熟便显现其作用。例如:流动的水在温度冷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会凝结成固体的冰;当温度加热到摄氏一百度以上时,又会蒸发成气体。
  另外,我们的地球有生命,更具活动力。节奏的海潮,规律地冲刷著大陆和岛屿,使海滨和海岸线改观;阳光的照射,使海水蒸发成水气,水气又凝聚成水,不停的在天空和海洋之间循环;雨水落下,汇成河川,所向之处,坚实的岩石也难以阻挡;熔岩在地底深处流动,从地壳薄弱处冒出地面,形成火山;无形的风也会改变大地,地球旋转生风,吹起砂砾,像无数凿刀把那些似乎永远不变的岩石,雕成各种形状。可以说,由于有四大元素的存在和运作,才显出大自然造物的鬼斧神工,奇妙伟大。
  《幼学琼林》一开始即说:“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常言“天能覆我,地能载我”,中国人也有天为父、地为母的观念。依佛教的观点,孕育一切生命的天地,如同佛的真如法身遍满虚空,具有无量功德,无限妙用。以下分别说明涵盖四大元素的山河大地、日月风雷之结构、作用,以及他们如何展现法身的体、相、用。
  (一)山河大地展现的佛体
  1.霹雳创始
  根据科学家的说法,宇宙形成于一百五十亿年前的大霹雳(Big Bang)。那时像压力锅爆炸一样,能量向四面八方扩散,产生许多粒子,这些粒子经过长期撞击、排斥和相互吸引,终于形成一团包含原子、质子、电子的物质。此即印证佛陀所言,宇宙万物乃至有情生命都在成、住、坏、空,生灭变异中循环不已。
  大霹雳之后约十亿年,一颗恒星──太阳在银河系里诞生,原本围绕太阳的云气逐渐缩小成小块的物质,就是行星,地球是其中的一个。刚开始时,地球只是星尘和陨石聚集的物质,后来由于火山爆发,喷出大量的熔浆、烟灰和气体,这些气体除了水蒸汽,大部分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与氯,尚无生命所需的氧气。
  那时地表温度约是摄氏八十五度至一百一十度,等到大气冷却之后,水蒸汽形成云,降下雨,如此蒸发、降雨的循环,经过了几亿年,雨堆积成河川、湖泊与海洋。地表的岩石也是因气温变化、风吹雨淋,不断的侵蚀、风化,才变成能种植的土壤。
  有关世界的形成,在《起世经》中记载:因为众生业缘的风刮起,在虚空中形成盘状的大气层,称为“风轮”。接著在大气层上空中心,由风所集,逐渐成云,凝聚成雨,下降形成水层;此水由于业力的缘故,不往外溢,周围并有风轮为墙,维持住水层,称为“水轮”。由于众生的业风,水轮之内逐渐形成硬石,称为“金轮”;金轮的表面是山、海洋、大洲等,即所谓的大地。须弥山是大地的中心,周围有九山、八海环绕,其四方有四大部洲,即毗提诃的东胜神洲、拘罗洲的北拘罗洲、阎浮提的南赡部洲、瞿陀尼的西牛贺洲。阎浮提就是我们生长的地球。此一小世界被称为“须弥世界”,相当于一个太阳系。虚空中还有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恒河沙世界。
  佛陀从业力缘起、心识变现,来说明宇宙的形成,认为山河大地都是法身呈现出来的自然生命;虽然角度和科学家稍有差异,但其见解却是一样精辟且具科学性。
  地球有百分之七十?八的面积为海洋,平均深度为三?七公里,如再加上内海、湖泊、冰河等,水的面积更高达地球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四?三五。而且,形成生命的细胞是诞生于海洋,水可说是生命的来源,人体也是百分之七十由水构成的哦!
  生命不能没有水,但是海洋里全是不能饮用的碱水。所幸太阳的能量能将海水蒸发,变成雨水降至大地,有的渗入土里,有的流入湖泊溪河,最后又返回海洋。藉由这种陆地、大气和海洋间水的交递转换的“水文循环”( Hydrologic cycle),海洋的碱水才能变成淡水,才能滋润生命,为万物所使用。同样的,陆地上的生物,尤其植物,在水的循环过程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藉著森林的树根吸收水份,稳住土壤,溪河不致氾滥而正常流入大海,干旱时也能维持湿度,调节气候。
  水无所不在,在地球各个角落循环,并以不同面貌存在著。被全球公认为“可永续性生态学”研究泰斗的大卫?铃木博士,于一九三六年出生于加拿大温哥华,是日裔加拿大人。他在《神圣的平衡》这本书里,曾以水分子阿奎的游历故事,来说明所有水分子的运行。假如阿奎(Aqua,水的拉丁文读音)是夏威夷火山爆发喷出的水分子,它在空中载浮载沉。后来随著云气飘至北美大陆的海岸,进入内陆,碰到高高隆起的落矶山脉,带著阿奎的云气开始冷凝、液化,变成雨落到地面,渗入土里。
  不久,阿奎被一棵树的根部吸进去,毛细管作用让阿奎爬上树干,到达树枝,又跑进松果内的一颗种子里。这时一只小鸟飞来啄食松果,吞食了那粒种子,然后往南迁移飞至中美洲热带雨林,不久,被蚊子咬了一口,阿奎便进入蚊子的身体。这只蚊子在小溪上低飞,被一条眼尖的鱼吞噬,阿奎又跑进这条鱼的肌肉组织。尔后,雨林原住民前来捕鱼,抓走了含有阿奎的鱼,阿奎成了餐桌上的美食,落入人类的肚子里。
  这就是阿奎无穷无尽、变化多端的历程;所有的水分子即是如此的在天上、海洋、江河湖泊、陆地上以及生物体内逗留和循环。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