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人间佛教的蓝图(下)(2)

(三)凡事各有因果 世间诸法的形成,“因”是能生,“果”为所生,“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将这种因果关系表现得最为浅显易懂的,莫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法则。植物如此,非植物的任何现象莫不如此,所谓“善

  (三)凡事各有因果 世间诸法的形成,“因”是能生,“果”为所生,“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将这种因果关系表现得最为浅显易懂的,莫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法则。植物如此,非植物的任何现象莫不如此,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如是因感如是果,因果不爽的业报思想对社会人心的规范,远远超越法律条文有形的束缚,因此孙中山先生曾说:“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法可以补法律之不足。”
  因果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问,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乃至人我相处、信仰、道德、健康、经济等,都各有其因果关系。然而,有人对因果的认识错误,因此对信仰有很多不正当的要求,比如吃素为求身体健康,拜佛为求佛祖保祐他升官发财,这都是错乱因果的谬见。其实,信仰有信仰的因果,道德有道德的因果,健康有健康的因果,财富有财富的因果。因此,若要身体健康,就必须调心行善,多作运动,注意保健,心安自然体泰;若要财源广进,就必须多结善缘,勤苦耐劳,信守承诺,有智慧能力,自助而后天助。
  吃素、拜佛,是信仰、道德上的因果,如果以信仰的因,妄求健康、财富上的果,如此错乱因果,自然无法所求如愿,这也是必然的因果。
  (四)果报自作自受 《地藏经》云:“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一语道尽“善恶因果,决定有报”、“因果业报,自作自受”的至理。
  因果报应不是权势所能左右,鬼神也无法操纵,上天更无法控制,它支配了宇宙人生的一切,是吾人善恶行为的测试依据。因果不是宗教教化的戒条,是人人心中的一把万能尺,度量著自己一生的命运,也刻划著人世间善恶的长短,更为自己量身打造一个未来的我。因此我们应该正视因果法则,广植善因,必能为此生、来世带来福慧圆满的生活。
  一般说来,维系社会秩序的基本条件有礼俗、道德、法律,但是最大的力量还是“因果”;法律的约束是有形的,道德礼俗的制裁是有限的,都不如“因果”的观念深深藏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做严厉、正直的审判。
  因果,不仅是观念上的通透,更要靠行为的印证。现代的社会,常被有道之士批评为“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为什么会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呢?主要的原因就今日社会大众,普遍缺少因果观念!因为不明白因果,不怕因果,因此到处是能骗则骗,能贪则贪,能抢则抢,能占则占,横竖法律不是万能宝典,违法也不一定有人知道,即使有人知道,法律也不一定能制裁,殊不知道法律或许不会制裁,但因果是绝对丝毫不爽的!
  一个人如果做了违背道德的事,逃得了法律的审判,但逃不了良心的审判,逃不了因果的审判,日本楠正成死后,在衣服里留了五个字“非、理、法、权、天”,此五字的意思就是“非”不能胜“理”、“理”不能胜“法”、“法”不能胜“权”,“权”不能胜“天”,“天”就是因果,因果是最后的胜利者。
  即连佛陀住世的时候,也和我们常人一样,有老病死生的现象,在因缘里面,都不出因果的范围,这是很伟大的思想,因为在因果之前人人平等,谁也逃不了因果业报。
  吾人的生命,推之往昔,可谓“无始”而来;望之未来,可说无穷无尽,在此“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中,生生不已,业报历然。吾人现在的穷通得失,睽之三世,因果真乃丝毫不爽。因果通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人的一生,一时种下的因,其产生的结果可能影响及于一世,甚至牵动生生世世的祸福安危,因此吾人岂能不慎于一时的言行举止呢!为了我们的一世,甚至生生世世,我们凡事一定不能不注意“一时”的因果!
  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因果就是自己的警察、导师,因果就是自己的法律准则。所谓“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天就是因果,因果是非常公道的。我们提倡人间佛教,应该大力建设因果的观念,有了三世因果观,可以让我们舍恶行善,趋乐避苦,乃至今生受到苦果,也不致怨天尤人,而能心存还债观念,甘心受苦,进而扭转恶缘为善缘。
  尤其,从三世因果观中,知道业道众生,生生世世轮回,互为眷属。有了这层体认,必能激发“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心。如此,不但今生能得圆满自在的人生,来世更能感生善趣。因此,能够清楚地认识因果业报,必能把握业力而谋求自己的幸福。
  十二、宗教观(信仰之道)
  人是宗教的动物,宗教如光明,人不能缺少光明;宗教如活水,人不能离开活水而生活。人类从上古时代民智未开,就对大自然产生信仰,接著从信仰神权、君权,到现在的民权、人权,甚至即将到来的生权等,可以说,人类自有文明开始,除了追求物资生活的满足以外,精神生活的提升、信仰生活的追求,更是无日或缺。
  信仰是发乎自然,出乎本性的精神力;信仰也不一定是信仰宗教。例如有的人信仰某一种思想或某一种学说;有的人信仰某一种主义;甚至因为崇拜某一个人,也可以成为信仰的对象。
  话虽如此,然而只要人有生死问题,就一定要信仰宗教。信仰宗教必须慎重选择,否则一旦信错了邪教歪道,正如一个人错喝了毒药,等到药效发作,则生命危矣!所以“邪信”不如“不信”。“不信”则不如“迷信”,因为迷信只是因为不了解,但是至少他有善恶因果观念,懂得去恶向善;不信的人,则如一个人不用大脑思考,不肯张开眼睛看世界,那么永远也没有机会认识这个世界。当然,信仰最终是以“正信”最好!
  所谓正信的宗教,必须:
  (一)信仰具有历史考据的 例如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历史上明确记载著他的父母、家族、出生地、诞生的日期,乃至他出家、修行、成道的过程。
  (二)信仰世界公众承认的 例如佛教是举世公认的四大宗教之一。
  (三)信仰人格道德完美的 例如佛陀是具足智德、断德、恩德,是功行圆满的觉者。
  (四)信仰能力威势具备的 例如佛教的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等教义,及因果、业力、缘起等,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可以引导我们转迷成悟,离苦得乐。
  信仰是人生终极的追求,信仰能使生命找到依靠。一个人不论信仰什么宗教,都需要透过理智的抉择,确认自己所信仰的教义是符合“真理”的条件,也就是必须具有普遍性、平等性、必然性、永恒性。例如,佛经讲人生有“四不可得”:常少不可得、无病不可得、长寿不可得、不死不可得(《佛说四不可得经》)。这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不但中国人如此、外国人也是如此;男人这样、女人也一样;古时候的人难免,现在、未来的人也莫不如是。所以这是普遍如此、必然如此、本来如此、永恒如此的真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