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系列(3)

济群法师答:苦海在心中,岸也是在心中。 问:身处物欲纵横的时代,自己应该怎样爱护别人? 济群法师答:要去了解,什么才是对别人真正的爱护。 问:佛教中讲无住,不执着,而世间却讲要执着努力,例如对工作、事业

济群法师答:苦海在心中,岸也是在心中。
 

问:身处物欲纵横的时代,自己应该怎样爱护别人?

济群法师答:要去了解,什么才是对别人真正的爱护。
 

问:佛教中讲无住,不执着,而世间却讲要执着努力,例如对工作、事业、学业等,该怎么办呢?

济群法师答:不执着不等于不认真,不努力,佛教也提倡勇猛精进,只是需要在智慧的指导下,才能做到努力而不执着。
 

问:佛家讲因果和轮回,但又反对宿命论,难道因果轮回得到的不是宿命吗?

济群法师答:佛教是根据缘起、因果来建立轮回。生命的发展既有一定规律,也有某种不确定性,因为它还受到我们当下心念和行为的影响。
 

问:什么是内心强大?

济群法师答:有稳定的正念并安住,不被外境所干扰。
 

问:怎样对抗世俗生活的虚无感?

济群法师答:学习佛法,找到生命真正的出路和意义。
 

问:如何面对生离死别?

济群法师答:接纳无常的事实。
 

问:学佛从哪里学起?

济群法师答:学佛,从皈依开始。
 

问:学佛为什么一定要皈依?

济群法师答:皈依是代表你对佛法僧三宝的选择,以及对这种选择的确认。
 

问:皈依三宝是越早越好吗?

济群法师答:皈依三宝自然是越早越好,但能够认识到皈依的意义,切实生起皈依之心,才代表真正皈依的开始。
 

问:修行中,度己在先还是度人在先?这个先后是否大小乘佛法的区别之一?

济群法师答:修行中,度己在先和度人在先都有依据。发菩提心有三种方式:国王式的发心是度己在先,牧女式的发心是度人在先,船夫式的发心是共同前进。
 

问:后天的修行可以改变命运,有这说法吗?

济群法师答:生命发展固然有一定之规,但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因为因还需要缘的成就。
 

问:如何控制起心动念?

济群法师答:了解心行运作规律,加强对心的训练,保持正念和观照。
 

问:怎么和自己的欲望作斗争?

济群法师答:看一看,这颗充满渴求的心到底是什么?
 

问:怎样培养无量的心胸?

济群法师答:不断弱化我执,可以打开心胸。此外,可以学习普贤菩萨的大愿,他的每个愿在空间上是尽虚空,遍法界,在时间上是尽未来际。
 

问:是否必须经历禅修才能培养觉知?日常生活中是否有方法培养觉知?

济群法师答:禅修是培养觉知的有效途径。掌握一定的禅修方法,并能持续、稳定地保持这一状态,就可以把座上的修行带到座下,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培养觉知。
 

问:什么才是真自在?

济群法师答:内心没有迷惑和烦恼,才是真自在。
 

问:如何避免弘法心切,执着于外相?

济群法师答:做空花佛事,水月道场。
 

问:在宗教活动中,如何避免因恭敬心而引发个人崇拜?

济群法师答:依法修学,法随法行,就能懂得亲近善知识是为了学法,而不是个人崇拜。
 

问:皈依是出家吗?

济群法师答:皈依只是学佛的开始,不是出家。
 

问:是否出家才有证果的可能?

济群法师答:根据佛典,在家众可以证到三果。许多菩萨也以在家身份示现,所以在家众同样可以很好地修行。
 

问:皈依佛门之后,还可以有爱情吗?

济群法师答:在家居士可以有正常的感情和家庭生活。
 

问:怎样区分真正的善缘和违缘?是用心眼识去感知吗?但心眼识也会欺骗我们!

济群法师答:以佛法为标准,明辨是非善恶,就知道如何区分是真正的善缘,还是带着“善缘”包装的违缘。但从修行来说,不论善缘还是违缘,都能成为修行的增上缘,关键是你能善加利用。
 

问:话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该套上蝙蝠侠的行头警恶惩奸吗?

济群法师答:“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是地藏菩萨为救度地狱众生而发的大愿,不是为了惩罚谁,也不是为了当侠客。
 

问:学佛是给物质需求做减法吗?年轻人向往成功,正是要做加法的时候,自认为暂时还不需要做减法,该如何处理呢?

济群法师答:佛法并不排斥正当的物质追求,但我们现在的很多物质需求,其实已经让地球资源过度透支了。盲目做加法,不仅耗费我们有限的生命,也将加速地球的毁灭。
 

问:学佛有什么益处,开悟后能解脱生死轮回吗?

济群法师答:学佛可以帮助我们解除生命内在的迷惑烦恼,让我们生活得更自在,更幸福,最终解脱生死轮回。
 

问:菩提书院是怎样的团体呢?

济群法师答:是一个提供有效修学引导和良好修学氛围的学佛团体,能让大家在短时间内感受到学佛的利益,并使身心发生改变。
 

问: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加入菩提书院?

济群法师答:渴望修学佛法,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问:不拜佛,不烧香,不念经,用心感悟佛法,这样也算修行吗?

济群法师答:如果能用佛法智慧修正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使内心安住于法,行为和法相应,不论是不是拜佛烧香,就是一种很好的修行。
 

问:怎么观修菩提心?

济群法师答:关于这个问题,我在《菩提心的修行》一书中有详细解说。
 

问: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得失?

济群法师答:得失都是结果而已,学会接纳。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问:现在许多人都提倡做公益,但并不是从根本出发,只是为了迎合大众,逢场作秀,大张旗鼓。不仅没有利益他人,还使不少人听到公益就为之胆怯。怎么才能提倡公益的本质?

济群法师答:我曾有过一个访谈,题为《慈善的精神》,谈的正是相关话题。
 

问:当今社会将信佛作为一种时尚,人手一串佛珠,还比大小贵贱,这是一种异化吗?您怎么看?

济群法师答:信佛成为时尚,总是一件好事。当然,也需要善加引导,使大众真正了解佛法对于人生的价值,否则就会流于形式,甚至流于迷信。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