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略说修学菩提心(2)

四、三摩地菩提心 三摩地意不动,不可动摇的菩提心是为果地的证量。此为如如不动,空有不二,轮迴涅槃不二,随缘显化之佛果,笔者无能探讨。 菩提心四次第已如上述,修学时困难何在?一般感觉上行愿二菩提心虽不容

四、三摩地菩提心

三摩地意不动,不可动摇的菩提心是为果地的证量。此为如如不动,空有不二,轮迴涅槃不二,随缘显化之佛果,笔者无能探讨。

菩提心四次第已如上述,修学时困难何在?一般感觉上行愿二菩提心虽不容易,尚且可一学;果地一时还远;只这见道位的胜义菩提心最难契入。这是错觉。行愿二菩提心最是不易,后面再谈。契入胜义菩提心确实有它难处,因它颇不合凡夫常情习惯。比如一个人常行善不做恶,以人的标准是无可挑剔了。但因人我相宛然,未免流于人天福报,未必就是正修菩提心,离胜义菩提心有明显距离。另一方面,菩萨的同体大悲我们都有高山仰止之感,知其伟大但又不知从哪学起。其实,人人皆有佛性也皆有同体悲。这个同体悲人人可以体会,只因心粗没观察到。举个例子,比如,你平时总惦记着你的右耳垂吗?不可能吧,耳垂除了女士戴耳环之外真没什么用,割了去也不影响听力,谁会没事老记着它?但只要那里长了疮,保证你会给它挤脓上药,而且在这过程中你决不会认为这是手对耳垂的怜悯布施。这就是同体悲了,这里没有能所对待,更没有人我利害的妄想,完全是一种平常心,平等心,正如菩萨之于众生。可惜我们缺了个‘大’字,这种同体悲只限于自身,关心自己耳朵生疮远超过关心别人疾苦,哪里谈得到广及无量众生。缺的这个‘大’字,不仅是大小的大,更是绝对义:菩萨并不须另有缘由,绝对地慈悲喜舍,故称同体大悲。

如何才能学大?要破我执。我执不破,人我相宛然对立,遇事必先顾自己,慈悲最多起在第二念,力既不足,义亦非胜。如何破我执?要明自心,悟空性。菩提本译‘觉’,不觉不明本心,则决无契入同体大悲的可能。但又如何明自心,悟空性,破我执呢?修学慈悲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按深广两派之教法,当常思维救度一切有情,并真实生起悲悯。此时,如密续云:“猛利悲心生起难忍时,空性赤裸当体而显现”,只要不为境所夺,当即即可契入空性本觉智。这与参话头,禅定现量,六根门头拾取及上师直指而契入全无不同。此法附带的好处是,既使行人一时未能契入本心,也已积累福慧资粮增上善果,而无发狂慧以致退堕之险。类似地,若依参禅破关或依无上密法契入本来,并以六度万行为用,同样是契入胜义菩提心。总之,胜义菩提心已开始离两边,行人于此修学福慧不二悲智不二,是真修菩提心的开始。但所谓真修,事相上与愿行菩提心阶段全无差别,全然是致力于慈悲喜舍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同之处只在于行人已对空性有所体验,于人我相差别只是虚幻开始有了直接体会:六度万行不是为别人做的,更不是为自己做的,若有所为尚非同体;众生不是由‘我’来度的,但也不离这个身体及因缘;一切不过是空性本觉智无碍显现,非空亦非有,非真亦非幻。因缘聚时,当行则行正心直用;因缘散时,过眼烟云心无挂碍。这样,修学菩提心不仅是明心见性的最佳方法,也是悟后起修绵密保任的必经之路。

相对而言,一念契入空性还不算难,难的是念念不离。“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若人自恃对空性稍有体会而不在日常处事六度万行中护持深入,则不过是银样蜡枪头,一遇外境就掉。不要说圆证菩提,连自了亦不可得,恐怕只是虚生浪死,流浪六趣,将感受苦果。若将扎扎实实力行六度批评为执实有,必是自己见处偏空,未解佛意,将空有打作两截:实是智慧不足。禅门祖师尚说“见与佛齐,然圣德未备”,我等凡夫岂可徒恃狂慧!然而,真要去做,难。人就是不肯吃苦,谁肯委屈自己?一到利害取舍关头,什么空性,无我,同体不二,早就弃置脑后了。事后能追悔改正补救的已是凤毛麟角,终究不如念起时把握得住好。这就是菩提心前行基础未牢,此所以前文称行愿二菩提心不容易修。有人引禅宗古德“六度万行体中圆”之语,道:只要明自心后一切行动都是菩萨行。要小心了,禅德之言是指彻悟之成就者,体相不二,当下圆满。须知世上没有离相的体,没有离事的理,离开愿行菩提心谈不到胜义,禅德并没让人不行六度,而是强调不可执相迷体。若以禅德之言为知难而退不修愿行二菩提心的借口,即是歪曲古德本意也背离佛陀教诲。

这又涉及个‘悟’的问题。时下行人有几个彻悟了?多数自以为悟了的,不过执了个众生相,把个本不可得的现在心妄执为‘当下’。如若果真能当下得了,则寿命相已破,再也没有什么‘不当下’了,如肇法师所云“江河竞注而不流”。但谈何容易,直如古德憨山大师也要护持到晚年才证到!时下似是而非的谬论流布甚多,修行正知见难立。既使正见已立,靠每天一两个、最多三个小时参话头,或修心中心密,或修无上密大圆满,因定力不足,不易悟入。百里挑一地有几人得个入处,也不过是个入处而已,既无力亦不彻,但也是风毛麟角稀有难得了。一切平顺时好说,遇境即失。护持得好点的,小逆境尚可一撑,大一点即无奈,顺境就更是不知不觉地跟着走了。此时更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时时以菩提心为道,内护本心空性不失,外行六度亦即行愿二菩提心,如此则福慧双修,渐渐深入透彻,力用日增,何愁不证。嫌慢吗?常言道心急喝不得热汤,菩提心岂是一日即成的。又道是不怕慢只怕站,只要道路正,几年下去成效自显。反之,若只高唱“净秽不二”,不在行上努力,必然徒自迂回虚耗岁月,甚或自种恶因。

顺便提一个与修学菩提心有关,行人于明心见性前常见的误解。颇有人以为六根截断时“我的那个灵灵明明一尘不昧的灵觉”便是。大错!不错在‘灵灵明明一尘不昧’上,只错在‘我的那个’四字。大德有时教人“吾人的那个灵明不昧就是”,这“吾人的那个”是大德不得已说之,意谓“人人本具的”,好要人得个下手处。听的人接过来,六识妄想心一动,就变成了“我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真是辜负苦心。这妄想既细微又顽固,不易觉察又不易清除,却偏偏正是坚固我执,如果不清除掉,命根不断,再无真悟之时。只这“我的”在,能所对立已在其中,损人利己也蠢蠢欲动:我的灵灵不昧是,你的于我何关痛痒!这如何体会得同体大悲?就算证得了物我同一,心包宇宙,也超不过梵天,却是菩提道上的岐路。所以‘见’上切须当心,禅宗强调见地,密宗又名‘决定见宗’,都不是无缘故的。

修菩提心不光要有勇猛心,还须有长远心。勇猛心易发,长远心难持。必须知难而进方可。如果真发得了勇猛长远心,则应防偏。各种偏向虽林林总总,万变不离其宗,其实无非两种:执于相而行则落常见,不契空性,难超人天福报;执于‘偏空’而废事则又落断边,见处偏枯,坐于毒海,难圆菩提。不落边见,心不离体,慈悲为用即是直心正用,是为正修。此时尚应祈请三世诸佛加被,早得殊胜因缘。要知道,无上密法大圆满中有慈悲平等心不二的修行口诀,极其猛利快捷。行者依之,可从果地起修,以法报化三身为道。有心人应寻求合格上师灌顶授法依之而行,可速趋胜果。愿吉祥圆满。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