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中观、如来藏与华严(2)

在上师三宝的加持下,本人有幸得遇华严宗初祖杜顺大师的千古奇文——《华严五教止观》。杜顺大师在大藏中只留下此一篇署名短文,但依本人之见,仅凭此一短文,大师便足以独步中外古今! 大师在“华严三昧门”中,首

  在上师三宝的加持下,本人有幸得遇华严宗初祖杜顺大师的千古奇文——《华严五教止观》。杜顺大师在大藏中只留下此一篇署名短文,但依本人之见,仅凭此一短文,大师便足以独步中外古今!
  大师在“华严三昧门”中,首先抉择了缘起正见,其宗旨与龙树、月称和宗喀巴大师等全不相违。以缘起无自性之中观正见为始点,大师开示了进入事事无碍、周遍涵容法界之无上窍诀:“问如是见已,云何方便入法界耶?(zf注:如是见者,即缘起正见。法界者,即事事无碍之法界也。)答言入方便者,即于缘起法上,消息取之。(zf注:入事事无碍法界之方便,全在缘起法之法性之中,而非从缘起法以外之任何别处求得。)何者?即此缘起之法即空无性,由无性故幻有方成。然此法者即全以无性性为其法也,是故此法即无性而不碍相存也。若不无性,缘起不成,以自性不生皆从缘故。既全收性尽。(zf注:无性者,即无自性。无性性者,即无自性性。此无自性性,如来于《解深密经》中称之为真如、圆成实性,亦即只有缘起法之无自性性方为法尔圆满成就的真实性。)性即无为不可分别,随其大小性无不圆。(zf注:此一句乃关键中之关键。性者,即无自性性也。此无自性性乃不可分别、不可分割之无为法。一切缘起之法,无论其相有何差异,或大或小、或过去或未来、或色法或心法、或轮回或解脱,其无自性性不但全无丝毫差异,并且绝对不可割裂。)一切亦即全性为身。是故全彼为此。即性不碍幻相。所以一具众多。既彼此全体相收。不碍彼此差别也。是故彼中有此。此中有彼。(zf注:一切亦即全性为身者,无自性性正是法身也。彼中有此、此中有彼的原因正在于缘起法的无自性性。)”
  杜顺大师以缘起正见为基石,以缘起法所显现之无自性性这一无为、不可分别、不可分割的法性为跳板,一步跨入此中有彼、彼中有此之事事无碍、重重无尽之法界。此时如以众生为此,如来为彼,则众生烦恼身心之中有如来智慧德相便为水到渠成的结论,以此中有彼故。杜顺大师上述见宗最为奇妙之处在于,如来藏不但与缘起正见无一丝相违气息,而恰恰是缘起法法性之所使然。未悟如来藏者,难说已全面、深刻地悟入缘起法之实相。由是方真知佛不妄语,对如来宣说之如来藏了义经典生起无疑定解。杜顺大师于本人的恩德大矣!
  《华严五教止观》实为解决中观与如来藏两系千年之争、打开两者圆融之门的金钥匙!本人视之为如意宝,本不欲将其奥义轻示于人。然见夜叉等诸兄为疑虑所困,我与兄等同病相怜,故将杜顺大师的千金之方,连同自己的心得和盘托出。
  一千四百年前,文殊师利以杜顺大师之身,示现于我中华,为利益后学,留此宝典。然我等众生,由诸业果劣故,致使法义隐蔽不现已久矣。(事实上,从三祖法藏大师起,华严宗之法义便开始有了微妙变化。)今值佛法复兴之机,大师之法义重现于世,万望诸位努力修学,早日成就,利益一切。
  书写至此,泪如泉涌,不能自制。停笔。
  (此文完成于9月11日,但未能发表,拖至今日。)
  2001年9月15日


  智行:
  欢喜赞叹并随喜并求教;几天没上论坛,今读善知识之文,甚感踊跃欢喜。后学对华严宗了解不多,稍涉天台,常闻台宗大德赞叹杜顺大师乃文殊再来。今见其论及善知识的解说非常钦佩,望善知识常来此指导吾等后学。后学十分喜欢慧思禅师之《大乘止观法门》和楞严经,从中所学所见与善知识所言乃一同气氛,但在行门尚滞门外。请善知识指教入行门之方便。后学顶礼!


  zf:
  本人对天台了解不多,但天台止观的大名却如雷贯耳。
  其实止观两门乃佛法各宗的共道,无论显密。大止妙观实为佛法金翅鸟的两翼。
  广义的止,并不仅是去除妄念,而应理解为去除干扰正念的妄念,诸正念中以菩提心为最尊贵,故入行之门以修习菩提心为重。
  网上有寂天菩萨的《入行论》(索达堪布讲解)望仔细研读。


  问:
  凡夫能去除干扰正念的妄念吗?


  zf:
  能!靠出离心和菩提心! 


  济法:
  同各位仁兄切磋;小弟见各位仁兄之研讨实在是深奥,若没有高深哲学等理论功底想修佛恐怕见之却步矣。然若不是研究,却想实修,我见如此就太苦了。我闻大道至简至易,修炼直指人心。我理解只要时时审视自心有何烦恼有何牵挂,统统放下,就是在修吧。明了四圣谛八正道就足以让人随遇而安,逆来顺受,灭因缘,心坦然。自自在在圆通无碍。
  修佛本是要解脱,自在。那样耗精费神地深纠在里边,不是解而是缚矣。都知佛说万法皆空自性圆满,何必在理论中困扰自己呢。心在修,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心清净,不受外扰,慢慢磨炼,除心尘垢,持之以恒,自性终会显现,光芒四谢。
  我见“科学与佛学”网址上济空兄贴的“十度歌”就足以让实修者警以审心,据此精进实修了。
  当然闲暇之余多读理解佛经是好的,目的也仅在于有助解执,指导实修,否则就无意义了。
  我想如果把修佛搞的非常晦涩难懂那就会使很多众生受阻了,这恐怕不是佛的初衷了。
  小弟愚见,与各位商磋矣。


  zf:
  一个建议;济法兄的建议很好。在我等目前关于见地方面的讨论告一段落以后,能否将话题转为交流修学“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等方面的体会上?
  古今大德们在见地上可能并不完全一致,但一共同之处是大慈大悲的心怀和为众生甘入地狱的行愿。与智慧相比,我等今人在这方面的缺陷尤为严重。真学佛者应切记:大悲之方便和无我正见两者缺一不可!!!


  1234:
  仔细重读;原来重点在通于因果的法尔法性,表达所见角度的确别致独特。
  法界法性,法住法位,佛以智诠,智之所成为“有习非无习”(阿含佛圣量语,见尽智经),非先天具有(种子可具非果实本具也,性不属修,道属修也/认识的有为改造),然而智证法尔,如来藏真义,为真理的本然(此“悟”则大家本无争),而认识真理的可能性(佛性)是无漏智种的隐含,皆非佛智慧功德身之先在本然(有谬)也。说到底还是智如的非一非异,不容偏执,如是而已。


  二麻子:
  嘻嘻,您还是有认真二字的。虽然开始时毛躁了一点点。佛法无多,嘻嘻,就这么些。但别出角度的能有多少人?


  1234: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