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当代佛教契理契机的思考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一、佛法常新

大约从本世纪初叶开始,中国佛教即出现了所谓“现代”与“传统”、“革新”与“保守”的分野。在一般人的认知里,“现代派”是改革、激进的,“传统派”是消极、保守的。在历史洪流的激荡下,此二者的壁垒日趋森严,甚或发生一些碰撞、纠葛。有些人一旦思维中国佛教发展的趋向,就惯于将视野窠臼在“传统”与“现代”的二难中,或流于一边,或莫知所从。

这是一个烦恼,一个时代的烦恼。

烦恼的外缘当然是中国文化自上世纪开始受到异域文化的冲击,烦恼的内因则是我们这些承担佛教慧命的人缺乏透彻的智慧和中道的心态。

以我的意见,就佛陀的教法应机施设而言,佛教不应该有现代与传统的分别,佛教,究其根本意趣,它永远是现代的,是当下的。

所谓佛教永远是现代的,是指佛教应该永远契合当时、当地社会人心的因缘形势而新之又新,新新不已,引导人们如何在当下离苦得乐。

佛陀为化导众生故出现于世。为什么要化导众生呢?因为佛陀以觉者的智慧洞彻众生生命流转的困窘苦痛,他最知道:众生需要佛法。反言之,佛法也需要众生。佛陀的教法并非凭空施设、无的放矢,而完全是为了疗治众生的疾病,是应病与药。药是为病而设的。离开了病,药全无价值。这样看,佛法不能在众生的疾苦之外存在,它应该与众生紧密相关、呼吸与共。否则就会为人们所遗忘,乃至被时代所抛弃。

这便要机教相扣,或者说契理契机。

契理契机的教化永远是现代的,永远是当下的,永远是新的。近代太虚大师论述此一问题至为深刻,他在《新兴能贯》一文中讲到:“平常所说新,乃对旧的反面而言,而佛法真胜义中无新无旧……。然依佛法契理契机的契机原则,以佛法适应这现代的思想潮流及将来的趋势上,在一个区域之中,一个时代里面,适应其现在的将来的生活,则有一种新的意义,便是契机的意思。根据佛法的真理,去适应时代性的转移,随时代以发扬佛法之教化作用。……即是佛法活跃在人类社会或众生世界里,人人都欢喜奉行。”依这种理路透视当代佛教,不仅能释然于“革新”与“保守”、“传统”与“现代”的紧张,而且能摆脱种种悲观情绪,获得既沉着坚毅又进取无碍的心态。

处在时代大潮汹涌向前、人类生活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内有种种悲观情绪,要而言之,不外是:

其一,以为佛陀在二千多年前创立的教法已不能适应时代人心的现实,不能指导人类精神的净化与提升。这是对佛教自身的悲观。

其二,以为现今时代科技失控、道德沦丧、人心惟危,信仰日益淡化,人类文化如刹车失灵的汽车正冲向危险的深渊,“孺子不可教也!”这是对人类命运、对众生善根的悲观。

这二种悲观都会削弱我们的愿力和智慧,涣散我们弘法的勇气,所以我们应对之生起觉照。

佛陀的教法是当机的。这个“机”是指一切时空里的众生,而不仅限于古印度。佛陀对人类内心世界及生命规律的揭示过去如是,现在如是,未来亦如是。比如人性的弱点——贪、瞋、痴、慢、疑,现在的人们是不是就摆脱克服了呢?不是的。不同的只是表现形式有了变化,其实质并无二致。所以,佛法最根本的内容是法尔如是、亘古常新的,它永远不存在过时与否的问题。事实是到目前为止,人类文化史上尚没有一种宗教、一种哲学有佛教这样强大的生命力。它悠久的历史、精深的教理、广大的覆盖面,它成就的难以数计的觉者,以及它不断自我更新的能力,这一切无可争辩的事实,在人类文明史上罕见其匹。

佛法在今天不仅没有过时,相反正当其时。因为这个时代,佛陀所针砭的人类的烦恼比以前更为炽盛,表现得更为充分明显。佛法的清凉甘露适得其需。所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现在正应是佛法的春天,是法雨普润、挥洒甘霖的时节。但困难的是如何才能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就需要弘法者具足阔大的胸怀、超人的胆识和善巧方便的教化方法。

至于众生的善根,那是和其烦恼业障同样深厚的。佛陀当日在菩提树下慨叹:“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佛陀的慨叹源于其智慧的灼照,我们的悲观是因为智慧的黯弱、愿力的缺乏和泥古不化。如果说要革新的话,首需革除的是我们的懒惰与迂执;如果说要保守的话,我们需永远保守佛陀乃至历代祖师对众生的信心及其观机逗教的善巧。如死执陈规而忽视时代人心的新形势,那恰恰是对佛陀、对历代祖师度生弘愿的背离。

要之,我们应紧扣契理契机这一中心,把握时代的因缘而作对机的教化,这才是佛教现代化的真意,也唯有如此,佛教才能维系其万古常新的生命,作人类精神的导航灯。

二、现代化与化现代

现时佛教发展的种种疑难和缺陷都集中在契机这个问题上。如何使佛教更好地契合现代人的根性,适应时代的环境而又能发挥改善现代环境的作用,这就是佛教现代化的内涵。

众所周知,中国佛教最兴旺的时代正值封建小农社会。现今时代社会的经济活动、政治结构、文化氛围和过去相比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和佛教关系最密切的有以下几点:社会经济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演变为市场经济,商业活动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日益重要的位置;地球上人类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各种不同的宗教、哲学在更大的范围以更快的速度发生交汇、碰撞;交通工具的发达、传播手段的进化使信息的交流、人员的往来更易摆脱时空的限制;人类生活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先进的科技手段使人们的感官享受日益丰富多样,而人们要满足感官的需求也比以前更方便、更自由……。

和上述因缘相适应,我以为我们今天应着重发扬人本的佛教、社会的佛教、世界的佛教的精神,充实、丰富人间佛教的内涵。

人本的佛教,就是要以人为本,关怀人生、发达人生、净化人生,着眼于现实人生当下烦恼的淡化、智慧的增上、道德的提升、生活的改善,从而达至人生的解脱。珍视人生,这其实是佛教的本义。佛陀是以人身应化在人间。人间是希望与苦痛参半,清净与杂染参半,光明与黑暗参半。人生具有最大的能动性和无限创造的可能性。校诸经教,处处皆可发现人身难得、珍惜生命的教义,说明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

人本的佛教应该高扬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主题,以之启迪、摄受现代人。觉悟人生是智慧解脱,奉献人生是慈悲关怀。二者的融和无间就是菩萨的人生,是大乘佛法的真精神。

社会的佛教,就是要积极参与而不是消极隐遁。我们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通过各种社会渠道面向社会弘法,并积极主动地兴办各种利益人群、服务社会的文化、慈善、福利事业,介入社会、参与社会,使佛教界成为社会各阶层中的一个真正的实体。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