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一段文学佳话。美国诗人史奈德在学习日本文化时,为寒山这个衣袍破烂,长发飞扬,在风中大笑的人,以及寒山诗中遗世而独立的精神,回归自然的意识而深深吸引,美国嬉皮风潮的代言人,“垮掉的一代”文学代表杰克凯鲁亚克与史奈德是至交,深受其影响,他在长篇小说《法丐》中讲述了自己与史奈德的友谊,以及后者在翻译寒山诗并逐步把自己引入禅境的故事。从而在美国掀起“寒山热”。近期放映的美国大片《冷山》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同名小说在扉页上有两句诗,出自寒山的诗,“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这富有禅味的诗,的确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然又意味悠长,令人着迷。 寒山诗承载着包括和合文化精神在内的驳杂文化范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寒山诗虽然近代、当代在国际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寒山诗却有截然不同的待遇。由唐末至清初,寒山诗被以正统居的载道人士(儒家之道),以“过俗”(太过白活)为由扼杀。直到清代,官修的《全唐诗》(康熙朝)与《四库全书》(乾隆朝)开始收录寒山诗;眼界特高的雍正,在他的《雍正御选语录》中,除了收录寒山诗一百二十七首之外,在序言中并说:“朕以为非俗非韵,非教非禅,真及古佛直心直语也。”雍正在作序之外,并封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圣。 编辑:明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