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佛法的基本─四圣谛(1)(6)

这个无尽的演化过程和现代科学大爆炸(Big Bang)的概念很相似。如果大爆炸这个科学的宇宙理论只接受一次大爆炸做为万物的起源,那么当然就不符合佛教基本的宇宙论。在那种情形下,佛教徒就得咬指甲沉思,并且提出

这个无尽的演化过程和现代科学大爆炸(Big Bang)的概念很相似。如果大爆炸这个科学的宇宙理论只接受一次大爆炸做为万物的起源,那么当然就不符合佛教基本的宇宙论。在那种情形下,佛教徒就得咬指甲沉思,并且提出某种解释方式,说明大爆炸是如何与佛教宇宙演化过程的想法抵触。但是,如果大爆炸理论不限定只有最初一次大爆炸,而且接受许多次大爆炸,那就会和佛教对宇宙演化过程的了解相当符合。

一切有部阿毗达磨同样也讨论宇宙在每劫劫末时消融的实际情形。当物质宇宙为火所毁时,只有色界初禅天以下被摧毁而已;当被水摧毁时,二禅天下以下的世界都会被溶解掉;当为风所摧毁时,色界三禅天以下的世界都会被毁掉。因此,佛教的宇宙论是以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来了解物质宇宙的演化过程。一般而言,我们通常会把虚空加入其中,变成五大元素。不只在阿毗达磨中,同样在《究竟一乘宝性论》中也可找到元素溶解机制的复杂讨论。这些解释似乎和现代科学的理论很相似。

说到这个,不必老是把阿毗达磨文献中所说的当真。例如,依阿毗达磨的说法,宇宙的结构是依据须弥山在中间为四大“洲”所围绕的模型所建立的。我们同样也可发现,许多有关日月大小的叙述和现代科学的解释矛盾。科学的实验已经证实那些宣称是错误的,我们必须接受科学家在这几点上的结果。

因此,我在这里已非常简短地概论了佛教对物质宇宙的演化,或广义地说,对环境的了解。至于住在这些环境中的众生,佛教以为有许多种不同的类型。有具色身的众生,也有无色身的众生。甚至在我们所熟悉的这个世界中,有许多我们感官能认识到的众生,也有许多感官认识不到的众生,例如那些神灵世界的众生。

一般说来,佛教认为能生为人是种最理想的存在方式,因为人具有修习佛法的顺缘。和人类比起来,神灵事实上被认为是较差的,因为那种存在的形式对追求佛法的修行来说是较无效的。神灵也许有一些我们所没有的能力,像有某些预知或神通的能力,但事实上,他们的居处一样是我们人类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所有在这世界的众生都在迷惑和烦恼的控制下。我们从某个角度可以说他们真的是迷惑和烦恼的产物。

宗喀巴上师很生动地描写了轮回众生之迷的存在情形。他用有人被恶业、妄念和烦恼心思之大绳紧紧地捆住的这个比喻来说明。由于被我见和我执的密网网住,他们毫无目的地被苦痛交杂经验的急流举起又抛下。轮回的生活就像这样。(注四)

二、三苦

那么,现在的问题:苦是什么?佛教提到苦的三种层次或三个类型。第一个叫“苦苦”,第二个叫“坏苦”,第三个叫“行苦”。

当我们谈到第一个类型“苦苦”时,我们是谈大家都会将苦视之为众所皆有的经验。这些经验是痛苦的。佛教中有四种这类痛苦的主要经验,此四种被认为是轮回生活的主要经验,此四种被认为是轮回生活中的根本,即生、老、病、死苦。认定这些状态是痛苦的形式意义,以及把这个认定做为精神探索触媒的重要性,在佛陀自己的传记中显现无遗。根据故事,当佛陀还是年轻的悉达多太子时,据说他看到一个病人、一个老人、一个被抬走的死人。看见这些痛苦的冲击,很明显地使他了解到,只要他不能免于无尽的生之过程,他就得永远受制于其他三苦的控制。之后,他有缘遇到一个灵修者,使佛陀完全了解到有从这个痛苦的循环中得到自由的可能。

因此,佛教了解到只要我们还受再投胎的过程控制,所有其他形式的痛苦都是这个起始点的自然过程。我们能把我们的生命刻画成在生死循环的中间夹杂著病与老的种种痛苦。

第二种层次的苦--坏苦--是指那些我们通常以为快乐的经验。但是,事实上,只要我们还在迷的状态中,所有我们快乐的经验都是有染的,而且终究会带来痛苦。

为什么佛教要宣称明明是快乐的经验终究会是痛苦的状态?重点在于我们把它们看做愉快或欢喜的状态,只因为和痛苦的经验比起来,它们是种减轻解除的状态,这种愉快的状态只是相对的。如果它们自身是真的愉快的状态,那就会像我们沉溺于苦因则痛苦的经验会增加一样,我们愈投入让我们产生愉快经验的原因,我们愉快或欢喜就应该会增强,但事实却非如此。

例如,在日常生活的层次,如果你有美食华衣和引人羡慕的珠宝等等,短时间内你真的会觉得颇为非凡。不只是你享受一种满意的感觉,而且当你把你的东西给别人看时,他们也会分享同样的感觉。但是一天过了之后,一星期过了之后,一个月过了之后,这个曾经给你那么多愉快的同一个东西却很可能只给你挫折。这是事物的本质--它们会改变。名誉也是如此。一开始你自己可能会这样想,“喔!我是这么快乐!现在我大名鼎鼎,我出名了!”但一段时间过后,有可能你就只觉得挫折和不满意。这种相同的改变,也会发生在友谊和性关系方面。一开始,你几乎爱得发疯,但其后那个爱却能变成恨和攻击,最坏的状况甚至会导致谋杀。因此,这就是事物的本质。如果你仔细看,每件漂亮与美好的事物,每件我们视为令人满意的东西,到最后都会带给我们痛苦。

最后,我们来谈第三种类型的苦--“行苦”。这道出了主要的问题,为何此是事物的本质?回答是因为发生在轮回中的每一件事都是由于无明的关系。在无明的影响和控制下,没有永久快乐的可能。总会发生某些麻烦,某些问题。一旦我们还被无明的力量操控,也就是说,我们对事物的本质还有误解或迷惑,那么痛苦就会像涟漪一样,一个接一个地来。

第三种苦是指我们迷的存在的难掩事实,因行苦是由于根本迷惑及因惑而生的恶业影响所致。把它叫做行苦的理由是这种存在的状态,不只是今生痛苦经验的根基,而且也是未来受苦的原因与条件。

法称的《释量论》(Pramanavarttika)以及提婆的《中观四百颂》(Chatuhshataka-shastrakarika)两者都提出一种看待第三种苦的有用方式,帮助我们深化对它的了解。两部作品都强调要反省真实易变无常的微细层次。

这里要紧的是要记住有两个层次的意义。我们可以从某一事件的生、住、灭的角度来了解无常。这个层次的无常相当容易了解。在这个层次上,我们应该要加上某一事物的消逝需要一个次要条件做为摧毁其连续体的触媒。但是,还有第二个对变动不居更微细的了解。从这个更微细的角度来看,我们刚刚描述过的明显的变化过程,只是一个更深的潜藏变动过程的结果。在较深的层次,每件事物都刹那刹那不断地在变动。这个刹那变动的过程并非只是由于次要条件的产生而摧毁某一事物的关系,而是导致一件事产生的原因,本身同时也是令之毁坏的理由。换句话说,在生起的原因中,就有灭止的原因存在。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