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前言 四圣谛是佛教教法的真正基础,这就说明了为何四圣谛是这么重要。事实上,如果你不了解四圣谛,如果你个人不曾体验过这个教法的真实性,想要修持佛法是不可能的。因此,我每次都很高兴有机会解说四圣谛。 一般而言,我相信所有世界的主要宗教都有助益人性和培养好人的潜在能力。所谓的“好”,不是指人长得好,我是说他们有一颗好而慈悲的心。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老是说最好是遵循自己的传统宗教,因为改变一个宗教信仰,事实上可能会让你有情绪和知性上的困难。例如,在这里,英国的传统宗教文化是基督教,因此,如果你信基督教,说不定会比较好。 然而对一些真正觉得你的传统宗教对你没有用的人而言,或对那些激进的无神论者而言,佛教解释事情的方式可能拥有一些吸引力,也许在这种情况下,信奉佛教是较好的。一般而言,我想拥有某种宗教的修养要比什么也没有要好。如果你真正被佛教的法门及其修心的方式吸引,仔细地反省检讨就变得非常重要,只有当你觉得佛教是真正地适合你,选取佛教为你个人的信仰乃是正确的。 这里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点。人性有时会这样,为了要证明自己改信一个新宗教是正当的,我们也许会批评我们自己早先信仰的宗教,或是我们国家的传统宗教,并且宣告它是不合时宜的。这种状况不应该发生。首先,虽然你先前的宗教信仰对你也许没有效,但那不意谓对其他的百万人们完全丧失了价值。既然我们理当尊敬所有的人类,我们同时也必须尊敬那些信奉不同宗教教义的人。再者,你先前的宗教,如同所有的宗教一样,都真能有潜力去帮助某些特定类型的人。对某些人而言,基督教的方式比佛教更有效是很清楚的,这依个人的精神倾向而定。因此,我们必须承认每个宗教都有那种潜力,并且要尊敬所有信奉它们的人。 第二个理由是我们现在已更了解世界上许多不同的宗教传统,而且许多人都正尝试促进各宗教间的真正和谐。一九八六年,不同宗教人士齐聚阿济济(Assisi)讨论宗教与环境的议题,就是一例。(注一)我想现在有许多各宗教联合的圈子,而且宗教多元主义的理念正在扎根。这是个非常鼓舞人心的预兆。当下之际,许多地方都有人在提倡真正的宗教理解,单单一个人的批评就能造成很大的伤害。因此,基于这些立场,我们应当有尊敬其他宗教的精神。 一开始我就提出这几点,是因为当我真正讲解四圣谛时,我必须主张佛教的方式是最好的!再者,如果你问我对我个人而言最好的宗教是什么?毫不迟疑地,我的答案是佛教。但那不是说对每个人来讲佛教是最好的,当然不是。因此,在我讲解的过程中,当我说我觉得佛教的方式是最好的时候,请你不要误解我的意思。 我要进一步强调,当我说所有的宗教都有伟大的潜在能力,我并非只是礼貌上说说,或把它当成一种外交辞令而已。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所有的人类不可能都是佛教徒,那已是相当清楚了。同样地,整个人类也不可能都是基督徒或回教徒。甚至佛陀在世时的印度,所有的印度人并不是都改信佛教,事实就是这样。再者,我不是只阅读有关其他宗教的书籍而已,我曾遇到别的宗教传统的真正修行者。我们交谈过深刻的精神体会,特别是有关慈爱的经验。我察觉得出来他们心中有著真正和非常强烈的慈爱。因此,我的结论是不同的宗教有潜力去发展善心。 我们是否喜欢其他宗教的哲学并不重要。对一个非佛教徒而言,涅槃和来世的概念似乎是没有意义的。相似地,对佛教徒而言,造物主的想法有时听起来满荒谬的。但这些都不要紧,我们可以不管它。重点是藉由这些不同的宗教传统,一个本来非常坏的人可以变成好人。这是宗教的目的,而且是宗教的真正结果。光这点就是要尊敬其他宗教的充分理由了。 最后还有一点,如你所知,佛陀以不同的方式教导众生,而且佛教有“毗婆沙部”、“经量部”、“唯识”和“中观”等等不同的教义体系,每一个宗派都自经中引证佛陀所讲的话。如果佛陀以不同方式教导,看来似乎他自己不是很确定事情究竟为何。但事实并非如此,佛陀知道他的追随者有不同的精神倾向。教授宗教的主要目的是要帮助人,并非要成名,所以,他依听法者的根器而教导合适的教法。因此,释迦牟尼佛甚至非常尊重个人的观点和权利。教导可以教得很深奥,但如果这不合适于某个特定的人,讲解它有什么用呢?从这个角度来看,法就像药一样。药的主要价值是它能治好病,而不是值多少钱的问题。例如,某一种药很珍奇昂贵,但如果它对病人的病症不合,它就没有用。 既然这世界存在各种不同的人,我们就需要不同类型的宗教。让我举个与此相关的例子给你听。在七十年代的初期,有一个印度的工程师对佛法表现强烈的兴趣,甚至后来出家当了僧人。他是个非常诚挚又非常好的人。有一天,我向他解说佛教无我(anatman)(注二)的理论,他被这无我论吓到致浑身颤抖。他觉得如果没有永恒的我,那么某种非常基本的东西就不见了。他真的一直浑身颤抖。我发现很难跟他解释无我的意义,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慢慢讲解给他听,结果他不颤抖了。因此,像对这样的人,最好将修持建立在常我之上或相信灵魂(soul)的教法。 如果我们能注意到这些要点,就很容易能尊敬和承认异于自己的宗教传统之价值。 一、佛教的基本原则 每当我介绍佛教教法时,我都会提出二个基本原则来做重点说明。第一个基本原则是法性缘起说。(注三)所有的佛教哲学都是依对此真理的了解而立的。第二个原则是非暴力,这是一种在了解法性缘起之后,佛教修行者所采取的行动。非暴力本质上是指我们应当尽力去帮助别人,但如果这不可能,最少也应尽量不去伤害他们。在详细地解说四圣谛之前,我概要地提出这二个原则当做背景。 皈依与发菩提心 首先我将以传统佛教的用语介绍这些原则。原则上说,当我们决定皈依三宝,当我们发菩提心,也就是大悲心和利他心或我们的善心时,我们就成为佛教徒。佛教的三宝是佛;法(佛陀的教法);僧(修行者的团体)。很清楚地,帮助别人的这个思想是皈依与菩提心这二者的心要。发菩提心的修行明显地需要自己献身于主要是在帮助别人的那些活动;而皈依的修行是在为修行者立下基础,以便把他们的生活导入合乎道德要求的方式,避免做会伤害别人的行为,以及敬畏业报因果法则。 除非我们在皈依三宝的修行上扎下坚实的基础,否则不可能有高层次菩提心的证悟。这也就是区分是不是佛教徒,是依他是否已皈依三宝这个基准来判定的理由。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