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禅观与念佛(6)

上述记载反映了求报念佛的另一种形态,不是念佛的相好与功德,而是念佛的降生、成道、初转法轮及涅槃。不仅仅是忆念,而且是要求信徒“各诣其处,游行礼敬诸塔寺”,认为通过这种巡礼活动,可以“死皆生天,除得道

上述记载反映了求报念佛的另一种形态,不是念佛的相好与功德,而是念佛的降生、成道、初转法轮及涅槃。不仅仅是忆念,而且是要求信徒“各诣其处,游行礼敬诸塔寺”,认为通过这种巡礼活动,可以“死皆生天,除得道者”。这也就是后代佛教徒盛行的巡礼圣迹活动的理论依据。

念佛由一种自立救援的修持活动变成一种他力救援的修持活动的关键是功德转让思想。关于这一点,《那先比丘经》论述得十分清楚:

王复问那先:“卿曹沙门言:‘人在世间作恶,至百岁临欲死时念佛,死后者皆得生天上。’我不信是语。”

“……那先问王:‘如人持小石置水上,石浮耶?没耶?’”

“那先言:‘如令持百枚大石置船上,其船宁没不?’”

“王言:‘不没。’”

“那先言:‘船中百枚大石,因船故,不得没。人虽有本恶,一时念佛,用是故,不入泥犁中,便得生天上。’”

大船本来是浮在水面上的,石头置于船上,蒙有船助,故不得沉于水。同理,无论何人作多少恶业,只要念佛,就能够得到佛的功德的庇佑,从而得到解脱。功德转让思想是大乘思想的基础。念佛禅观经过如上演变,则它与大乘十方佛学说相结合,演化出西方弥陀净土乃至十方净土,就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上面简单考察了念佛由普通的表敬用三归依演变为禅观,又进而演变为主张他力救援的净土修持法的过程。如《观经》等所示,最初的净土念佛本来仍然是禅观的一种方式,只不过加入了他力救援的因素而已。东林慧远的“实相念佛”,显然也应该归入传统的禅观范畴。但中国净土宗称名念佛方式的提出,开启了一条口头禅的新路。当然,称名念佛根据其方式及程度的不同,未必完全都流于口头禅,亦有仍可归入传统之禅观者。由于称名念佛已经成为中国佛教净土信仰的一支主流,因此,清理称名念佛的种种形态,比较其在实际修持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在佛教中的地位,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当然,这涉及到许多具体的实修问题,笔者是外行,只好就此打住。(信息来源:闽南佛学)

编辑:明蓝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