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香港佛陀教育协会念佛共修答问(2)

这就是中国古代世世相传的五年学戒,不是释迦牟尼佛的戒 ,老师就这三条戒律,这三条。为什么?你心是定的,不会浮躁,你有一定的方向目标,老师容易指导你,你能够接受,能够成就。这就是因戒生定,因定开慧,就这
这就是中国古代世世相传的五年学戒,不是释迦牟尼佛的戒,老师就这三条戒律,这三条。为什么?你心是定的,不会浮躁,你有一定的方向目标,老师容易指导你,你能够接受,能够成就。这就是因戒生定,因定开慧,就这个道理。

  你看我那个时候三个月效果就出来了,心清净了。为什么?不能看,不能听,以前所学的作废,不可以提出来跟老师研究,不可以,老师说那个作废。一心一意就跟一个老师学,这个老师对你负完全责任。老师提这三个条件不容易,为什么?他要负责,他真教你。你不是一个旁听的,你真正想学东西。现在我敢不敢跟人提这个?我不敢,李老师敢,我不敢。李老师他真有悟处,我没有,我没有大彻大悟,不敢说这个话。所以我只能说我自己修学提供给大家做参考,不敢自以为是老师,不敢称老师,我跟大家是同学,我们在一起学习。所以,这个诸位一定要清楚、要明了。作师太不容易了,古大德没有真正开悟,不敢作师。现在真正开悟的人找不到了。李老师提出这三个条件要求学生,大概只有我一个,在我之前没有,在我之后没有听说,特殊的因缘。

  所以我劝同学,如果有问题,多听,我一天讲四个小时,要听最近的,不要听过去的。愈往后愈成熟,前面不成熟,愈往后愈成熟。《无量寿经》,我讲了第十三遍,这一遍是第十三遍,明年再讲就第十四遍,一年比一年讲得清楚,一年比一年讲得详细,所以要听,听现在的,别听过去的。

  第二个问题:我们这一代人都是成年后才开始接触传统文化,纵使现在从事教学工作但自身的德学还非常不足,在此客观的情况之下,教学者如何在教学过程当中不出现好为人师,学习者如何能不见老师之过失以保持诚敬。

  答:这也不容易。为什么不容易?老师如果四十岁以上,我们的习性已经成就了,古人有句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这是「少成若天性」,从小养成这种习气,四十岁以后不好改了,完全靠自己为什么?四十以后,人家对你都尊重,我跟李老师的时候三十一岁,还可以。四十岁跟老师,他不教你了,他把你当朋友看待,对你很尊重,你有过失,他不说你。李老师大我三十九岁,在年龄上来说,他是我的祖父辈,把我们这样的年龄当孙子看待。还好只有三十一岁,年岁愈小愈好教。我们还总算听话,真的把自己所学的放弃,全心全意向他学习。他告诉我的期限,五年。五年时间到了,我就向他老人家报告,我这个五年确实有进步,但是不足,我说老师,我再遵守你的教诲五年。他笑起来了。我遵守他这三条是十年,根才扎得稳。五年,根不足,不够深厚。不够深厚会动摇,动摇他不吃亏,我们自己吃亏。一个善知识一生不容易遇到,老师非常谦虚,他说第二个五年,我跟你介绍一位老师。我问他是谁?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是他的老师,他把他的老师介绍给我。印光法师不在了,《文钞》在。第二天,他送了一套《印光大师文钞》正续两集,一共四册。告诉我,读印光大师的书,记取印光大师的教诲,依教奉行,你就是印光大师的学生,好!我今天也把这个介绍给大家,现在《印光大师文钞》到处都有流通,我们协会也有流通,读这个书依教奉行,就是印祖的学生,我们都是同学。

  学习无论是世法,是佛法,心态非常重要,其次才讲方法,最重要是心态。学习圣贤,第一个要真诚心,这很不容易,第二恭敬心。没有真诚恭敬,你用再长的时间都学不到,因为你不具备基本的条件。圣学它的终极目标,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以大乘一定要发无上菩提心,小乘没有菩提心可以成就,小乘最高只到阿罗汉,不能成佛,要成佛一定要用菩提心,要用真心。真心怎么用法?你能把十善业道统统做到了,那就是真心。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对人对事对物要诚要敬,就是要用真心,不怕人欺骗我,不怕人陷害我,不怕人障碍我,才行,不要害怕。他骗我,我不骗他;他障碍我,我不障碍他;他陷害我,我不陷害他,这个心才行。这种心在现在世界上,你是傻子。但是别人对我虚情假意,欺骗我,我不是不知道,知道,让不让他骗?让他骗,要学这个本事。为什么让他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假的,何必认真

  跟一切众生结善缘,决定不结怨,这个必须要知道。跟众生结怨,他的怨要不放下,要放在心上,会惹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的互相报复,这就不好了。冤冤相报,双方都痛苦,何必!不如一笔勾销,见到什么人都欢喜,从内心生出欢喜心,不要讨厌别人。讨厌别人,自己立刻警觉,我的烦恼又现前了,我的业障又现前了为什么不能像佛菩萨一样,对於五逆十恶,佛菩萨对他都笑脸常开,都不去责备,不去怪他。为什么?这人一时迷惑,一时糊涂,也就是说,他不是真的坏。他有佛性,他有本性,本性本善。他既然有佛性,他将来一定会作佛,那怎么是坏人?所谓坏人是假名,这一个阶段坏了,这一个阶段什么?没有好好学,没有遇到善知识,跟不善的人在一起学坏了,所以「近朱则赤,近墨则黑」。这样的人,我们对他要原谅,我们要好好的帮助他,教他,他会回头。

  第三个问题:大乘佛法以慈悲为本,现在有些同学积极拜佛、念佛及听经闻法,但遇到服务他人的时候不热诚,遇到机会不愿意承当,请问这样修学能往生吗?如何鼓励他们承担而又能去除他们心中害怕自己不能成就的担忧?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