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说,「侮辱别人是坏心」。还有,「开玩笑过火,祸从口出,这是坏心」;再来,「怨恨别人的心是坏心」;再来,「为自己不为别人的心,生气的心是坏心」、「别人对他好,他对别人不好,没回报的人,忘恩负义,这样是坏心」;再来,「记仇的心是坏心」。诸位同修,我们假如把《弟子规》拿来对照一下,他们常常放在心上,「恩欲报,怨欲忘」,「己有能,勿自私」,都是教诲。下一个提到,「小气的心是坏心」,「别人指出缺点,却坚持错误,是坏心」。所以「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这群孩子只要别人举出他的过失,他会对他说:谢谢你指出我的缺点。刚好我们那时候从外地演讲回来,有一位老师就指点了一下一个同学的错误,这个同学马上跟这个老师鞠个躬,我们当场都觉得很汗颜,真是后生可畏。 下一个说,「没爱心,害别人的心是坏心」。再来,「没慈悲心,知道应该做好事,还做坏事,这个是坏心」;再来,「对孔子像不恭敬是坏心」。因为他们一进门,挂著是孔老夫子像,他们都要说:孔老夫子,我回来了。这个叫「事死者,如事生」。下一个说,「怕吃苦的心是坏心」。因为老师有一个礼拜写到,「怕吃苦,吃一辈子苦;不怕吃苦,吃一阵子苦」,这些人生态度确实从小扎最好。再来,「对佛不恭敬的心是坏心」,还有,「表面做好事,心里做坏事」,他们观心为要,会从起心动念修。再来,「不孝顺父母的心是坏心」,「破坏的心是坏心」。下一个说,「妈妈不知道,就说妈妈笨,是坏心」;「不做到《弟子规》,是坏心」,「本来可以做到,但老想做不到,是坏心」。下一个说,「己所不欲施於人,是坏心」。 诸位同修,你不要小看这些孩子,这些孩子现在可以拿著《德育课本》讲课给我们听,因为文言文只要长期接触就会很熟练。而孩子的悟门也很强,这个孩子,有一天我们讲到,「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跟他母亲说:妈妈,「学如斜坡骑车,不进则退」。所以孩子确实「本觉本有」,我们只要尽心尽力教,他们必有好的成就。下一个说,「高声喧哗,打扰别人,是坏心」。再来说,「倘揜饰,增一辜,所以掩饰的心是坏心」。当我们时时能够以《弟子规》、以《十善业》为标准,就能够判断好坏对错,也能够有能力去抉择,什么样的人值得我们学习、效法,什么样的人应该敬而远之。 我们也看到,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但是诸位同修,只要人学过《弟子规》,邪师说法对他不起作用。但是邪师很厉害,他讲一百句话,九十句是真的,十句是假的,可是这十句就可能让人万劫不复。所以我们明白到这个实际情况,我们也非常心急,希望《弟子规》赶快推开来。因为当人的心空掉的时候,邪师很容易入侵,这时候理智要赶快建立起来。很多的人很有向道之心,只因为没有遇到正法的因缘,当他遇到邪法还觉得邪法是正,还为了邪法要结束生命,这种向道心强不强烈?强烈!我们有没有他这种心?没有!对!但是他没有缘。所以我们要赶快把《弟子规》、《十善业》、《无量寿经》推开来,可能就救了一个人、救了一个家的命运,也可能成就一个人当生成佛的因缘。 我们接著进入《弟子规》第七个单元,「余力学文」。前面所谈都是做人、做事的正确态度,当然《礼记》讲的「曲礼曰,毋不敬」,面对一切人事物都要恭敬,面对学问也要恭敬对待。怎么样学习才是正确的心态,在这篇我们就可以深入来探讨。「做人」先学好了,再有其他的时间一定要「深入经藏」,古代人说,「文以载道,文以贯道」,文章最重要的一定要把宇宙人生真相写出来,以便利益后人。现在的人写文章是什么样的存心?大部分第一个念头会想著,可以赚多少版税。当他的念头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请问他写出来的书跟性德相不相应?不相应。所以我们也要去判断书籍。今天我们看这本书,看完以后发现了自己很多的过失,也知道下手之处,马上可以怎么样提升自己,这本书就很值得我们去念。 所以诸位同修,我们回想一下,当我们第一次看到师父上人的《认识佛教》,你把整本书看完,内心怎么样?法喜充满,看到了过失,也了解到下手之处在哪。很多书籍是你看完以后,只觉得这个作者学问真好,然后你不知道要从哪里下手。那我们来看看,师父上人的文字看起来比较简单,另外一个人他写的文字可能是让人家觉得程度很深奥,可是真正能得利益的是哪本书籍?是《认识佛教》。所以重点在哪?重点在讲经的人、写书的人,他的念头是要卖弄学问,还是要念念利益众生?当他是念念利益众生,他一定会观察众生的根基。师父上人从这样的存心,才能够讲出让我们每个人都受益的经教。 我们选书,一定要选看了以后能够让自己得利,知道如何去落实的书。不然我们有很多的同学、朋友也都很喜欢念书,到他们的家里面去,书柜里面排得满满的。诸位同修,有没有这样的朋友?但是很奇怪,看愈多思想愈复杂。很多忧郁症的病人,书都看很多,没什么看书的都不会得忧郁症,有没有这个倾向?所以这个时代很值得我们深思。我就曾经问过同修,我说一个心理学家,四十岁写了一本书,六十岁又写一本书,你要看哪一本?六十岁!四十岁?诸位同修,看哪一本?我们这个时代还没有判断力以前,不知道读过多少邪知邪见,好可怜!我们不要再把这个遗憾给我们的下一代。我们也有朋友他是读哲学的,在读哲学的过程当中,他的心里都拿不到一把是非对错的尺,愈读心里都慌张起来。 诸位同修,很多人说读这个六十岁人的书,因为他人生比较有经验。那他八十岁又写一本,你要看哪一本?而且很多心理学家后面写的书是否定前面的理论,有没有?有!你已经把人生都押在他上面,结果过了二十年,他说「对不起,我说错了」,那你能不能把脑子里的东西清出来。这些东西又教给你的孩子,那可是无法扭转回来,所以不得不谨慎!年纪愈大不代表愈有智慧,因为这个社会是个大染缸,反而二十岁比较单纯一点。心理学强调的是意识、是情识,在情识里面怎么打转都是妄心,提不起理智,所以都是症状解除。 诸位同修,我们从各方面的角度来了解东西方的差异在哪?中国人的思惟强调的是「根本解」,不管是中医,不管是道德学问,不管是做人的态度,都是求这里。西方他们求的是功利主义,快速达到效果,所以是「症状解」;不管在医学方面,还是在解决企业问题,甚至於是写的这些心理学的角度。所谓「万法由心」,当心追求是情识,自然呈现出来的就是这个结果;但是心假如是理智,是往真心、真性去发展,所呈现出来的行为、学问就会不相同。很可惜,因为近代一百多年的中国人,没有深入自己老祖宗的智慧,所以自信心丧失了,都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这个情势一定要赶快扭转回来。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