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弟子规》与佛法修学(第三十八集)(2)

刚好在去年有一次海口防空演习,老师也不慌张,因为每个状况出现都是一个机会教育点。所以老师马上就跟孩子讲:当防空演习的时候,你们应该带一些随身必须要的东西,其余不要带太多。就看到每个孩子开始收拾行李。

  刚好在去年有一次海口防空演习,老师也不慌张,因为每个状况出现都是一个机会教育点。所以老师马上就跟孩子讲:当防空演习的时候,你们应该带一些随身必须要的东西,其余不要带太多。就看到每个孩子开始收拾行李。有些孩子收了一大堆,提都快提不动了,可以看出来这个孩子内心怎么样?很没安全感。这个孩子,他没有整理什么东西,跑到一个地方把抽屉打开来,那抽屉里面放著一张孔老夫子像,他看著他的老师说:老师,这个应该带走!他的老师当下感动得眼泪都快掉下来。诸位同修,他在危机之下,第一个念头是要带走孔老夫子的像,相信这个孩子往后的人生,面对很多挑战,孔夫子的教诲一定会从他的脑子冒出来,进而从这些态度去处事做人。所以这两点,我们为人长者也要谨慎,去建立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

  再来,「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当做事的时候不循著正道去走,不循著圣贤教诲去做,只是耍耍小聪明,那迟早会闹出一些状况出来。毕竟做事当中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德、有福分,虽然我们用小聪明可能一时间有个蝇头小利,但是终究折掉福报,到头来还是会败丧掉。所以贪图这个蝇头小利就好像是「刀头舐蜜」,看到蜂蜜很甜,但是这个蜂蜜却是在一支刀子的前面,虽然我们舔了一下确实很甜,但是之后舌头也可能被割伤、割掉了。但是诸位同修,我们现在孩子是理智多,还是小聪明多?小聪明。所以不要鼓励孩子小聪明,很多孩子在耍小聪明,大人还笑得乐呵呵的,有没有?所以教育要敏感,当孩子不老实的时候,我们还是要严肃的去引导。

  还有些爷爷奶奶,小孙子抱在手上,不懂事,动手给他打一巴掌,这个奶奶还笑得很开心说:你看,孙子打我。孙子看她笑成这样,左脸已经打了,连右脸再打一下。这都是教育敏感度不足,这个相当值得我们为人长者谨慎。因为孩子的是非判断还没有形成,应该让他中规中矩,一些对的行为我们一定要塑造起来,当他习惯成自然,自然就可以循规蹈矩。这个功夫不在小时候做,大了以后就很难扭转。当然假如他已经大了,这时候我们也要以身作则,用真诚、用德行再去转化,所谓「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第七个,「时运不通,妄求无益」。当时节因缘不成熟,我们硬是要做,可能累了自己,也累了他人。所以当时节因缘不具足,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提升自己的能力,等待时缘成熟了,再好好发挥,好好把这个事成就起来。所以人也要能屈能伸,能屈得愈低,下一次机缘来了就能够展得愈高。

  第八个,「不惜元气,服药无益」。身体的健康不单是要靠食物、靠一些医生,更重要的还要靠自己不要糟蹋身体。不然,纵使你有再多的财富,也不可能有个健康的身体。

  第九个,「妄取人财,布施无益」。在民国初年有个公案,就是他在清末的时候贪污了一笔钱,让很多灾民都饿死了。后来民国以后,他可能内心非常的恐慌、后悔,所以又拿著钱财去大量的布施,地方的人都觉得他是个大善人。但是后来死得很惨,又堕到地狱去,因为他「妄取人财」,而这个「妄取人财」让太多人遭殃,纵使他后面再来布施,也补不掉他前面所造的罪业。所以我们确实时时守好这一颗心,不能有占他人便宜的念头,所谓「吃亏是福」,懂得舍、懂得让才能够让人生走得愈来愈宽广,而福分、福报最好是晚年再来享,那是真正的福分。所以诸位同修,假如我们现在还很年轻,要好好努力造福社会,不要现在三十出头就在那里看弥陀村在哪里比较好!要福慧双修。年轻人有福,晚年迟早佛菩萨自有安排,现在不要操那个心。这是提到第九点「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最后一个,「淫恶肆欲,阴骘无益」。欲望,我们的言行非常的错误,造了很多的罪业,纵使祖宗有再多的阴德,也会在短时间内统统折掉。这是林则徐先生的「十无益」,让我们经营人生都是抓到根本,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所以「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做人的根本在孝悌,林则徐的「十无益」也是从孝悌开始扎根起。

  所以「亲仁」,一切人事物都是我们很好的老师,要让孩子有亲近仁德之人的判断能力,也要从他的德行下手,只要他有德行,他就能取舍、认知是非善恶跟好坏。有一群六、七岁的孩子,有一天晚上他们的老师问他们,什么是好心?什么是坏心?这六个孩子有一个讨论,在这里我念给诸位同修听。我们看看读了两年左右经典的孩子,他们的思想、观念如何?

  好心是什么?一位同学说到,「一件东西自己想要,但别人想要的话,就让给别人」,这是打断悭贪的根基;第二个,「孝顺父母,上课专心,对别人恭敬,是好心」。这些话都没有加任何一个字,这都是他们原文讲出来。第三个孩子提到,「对佛恭敬,做到《弟子规》的心是好心」;第四个孩子讲,「做到《孝经》第一到第十八章,听老师的话,做到《常礼举要》的心是好心」。诸位同修,从这段话我们也知道他现在在学什么?《孝经》跟《常礼举要》。而且从这几位孩子的回答当中,我们有没有体会到,他们对於学问强调的是什么?做到。你看好几个孩子都强调这个。

  再来,下一个孩子说,「智慧的心是好心」;再来,「做好事的心是好心」;还有一个孩子写到,「不用督促去做事的心是好心」。所以孩子已经会看他的存心,父母叫他的时候,他是不耐烦去,还是主动去?一些应该做的事,是自己主动做,还是别人去催促?他可以从这些生活,还有自己的存心去观照。老师也每个礼拜抄一句话给他们,当作一种做事做人的态度,其中有一句就提到,「自己能做的事,绝不麻烦别人;自己应该做的事,绝不让人操心」。可能这个礼拜这一句话对这个孩子有影响,所以他提到不用督促就去做事。下一个孩子讲到,「四十八愿度众生的心是好心」,所以这个孩子读过《无量寿经》。下一个孩子提到,「知道是好事就去做」;再来,「懂道理的心是好心」。看到这里,我们有没有觉得面对未来比较有信心一点?江山代有贤人出。

  再来,提到坏心。小孩子说,「不帮助人的心是坏心」。下一个说,「欺骗别人、浪费的心是坏心」。然后又提到浪费什么?浪费电、水、生命、物品、人生、时间。这个孩子,我去深圳讲课,他几乎都有来听,而且有时候还听得在那里哈哈大笑。我记得有一次跟同修们讨论修学的事情,我们就提到李炳南老师曾经跟学生讲到,「你学佛,这一生就得作佛」,非常的坚定、笃定。这个孩子听完以后,他就说到:老师,学佛不作佛,那干嘛学!所以孩子很单纯,也很直接,我们不要搞得太复杂。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