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弟子规》与佛法修学(第三十集)(3)

但是子贡走到夫子面前,夫子就批评他说:子贡,你这样做错了。有没有考虑到鲁国人都很穷?当他到其他国家,看到自己的国人他会考量到:假如我赎了他回来,我去拿赎金,好像就比子贡矮一截,好像比不上子贡这么高尚

  但是子贡走到夫子面前,夫子就批评他说:子贡,你这样做错了。有没有考虑到鲁国人都很穷?当他到其他国家,看到自己的国人他会考量到:假如我赎了他回来,我去拿赎金,好像就比子贡矮一截,好像比不上子贡这么高尚。他就会有顾虑,因为他拿了好像就没有这么高尚,可是他不拿他经济又没有那么好,到时候家里生活都有困难。当人他在救人当中会有迟疑的时候,就会有不良的影响,比方说一百个人救人,其中有一个迟疑了,就没有把自己的国人赎回来。这个人可能又是家庭里面重要的一家之主,一个人没救到,很可能又是影响到一个家庭的命运。所以夫子就说:你这么做会有不好的流弊产生。

  另外子路有一天走在路上,刚好遇到一个人溺水,子路非常有正义感,马上跳下去把他救起来。救起来以后,因为溺水的人刚从死里逃生,他内心非常的感谢,就把家里的牛送给子路,子路也很高兴,就把牛牵回去。孔子就很称赞子路,告诉子路说,往后鲁国人就会有很多人勇於去帮助别人,解救别人的生命,因为子路的表现让人家感受到善有善报。一般的人民会觉得子贡不受金比较高尚,子路受牛好像比较没有那么高尚。但是夫子看事情是不只看现前,还要看往后的流弊、往后的影响;不看一时而要看久远,不看一身而要看天下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是跟非当中,也要好好的、谨慎的去分辨。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去理解到,像一些所谓非慈之慈,非礼之礼。非慈之慈就是看起来我们当长辈的对孩子很仁慈,可是假如没有正确的理智跟智慧去教他,可能这个慈心就会行了恶事,所谓「爱之足以害之」。我们都可以从这些角度,从他教了以后会有什么影响,来断他到底是善还是非善。其他的部分我们看《了凡四训》,当我们懂得判断善以后,我们就要积极去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了凡四训》也把善归纳成十个部分,我们来看看这十个部分应该如何去落实。跟人有关的我们把它放在一起。第一个爱敬存心,第二个敬重尊长、与人为善、劝人为善、成人之美、救人危急。

  第一个「爱敬存心」,其实存心正,行为一定正。有个小朋友有一天中午睡醒,另外一个当值日生的小朋友,就把他底下睡的垫子抽起来,刚好他还没有站稳,这么一抽这个小孩子就倒到一边去了,头去撞到了墙壁,不算很严重但是也很痛。老师就批评了这个收床垫的小朋友。后来当天晚上回去,他的母亲打了一通电话到幼儿园来,她说:孩子好像喊头痛,不知道今天在学校有发生什么事?老师才警觉到孩子撞到还是有点严重,就赶快让她母亲带去检查一下,结果没什么事。隔天一来,老师就对这个小朋友讲:你撞了以后头痛,就一定要告诉老师,不然很可能很严重没有医治,身体会受伤。这个小朋友就对老师讲:老师,这个小朋友因为害我被撞到,你们已经批评他一次了,假如我又告诉你们我的头在痛,这个小朋友又要再被批评一次,可能之后回家里又要被他妈妈骂,所以我才不愿意讲。一个孩子才五、六岁,他可以做到时时替人著想,当场我们这些老师听了也非常感动。

  而爱跟敬它是一种内化,当他真正时时能够用爱心跟恭敬心,他就会流露在很多的行为当中,甚至於是你没有教他的行为,他都会自然的做出来。比方说有个小朋友对老师很恭敬,刚好老师在看讲经,这个小朋友经过的时候,他就自然而然把身体完全低下来,低到不会去影响老师的视线,他走过去。我们看了也觉得很安慰,因为孩子处处有恭敬,他就会去做出恭敬的行为出来,不见得你有教他。这是要时时爱敬存心,而这分存心就是凡圣之间的差别。孟子也提到,「君子所以异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圣凡之间的差距就在那一念存心;孟子接著说,「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时时都是替人著想,时时都是恭敬待人,而「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仁慈跟恭敬是能感,所感的境界是什么?是得到众人的爱敬。我们要跟圣贤人学,就从根本的存心跟用心来下手,那速度会非常得快。

  第二个「敬重尊长」。对於家庭当中的父母、长辈我们要恭敬,不可冒犯;家如是,企业、团体亦如是。老板、上司有什么过失,我们不可以以冒犯的态度来建言,这样会让他很难下台阶。我们应该先多付出,建立足够的信任,再给予一些建言、劝导。等这些建言、劝导确实让他感受很大的利益,也感受到你很有智慧,自然而然对我们所建议的话就会愈来愈重视,所以凡事要能水到渠成才好。

  面对国家的领导人,我们也要尊敬,绝对不可以毁谤,《梵网经》里面教导我们,「不作国贼,不谤国主」。我们要讲领导人做好的地方,让他更了解到哪些事应该做;而他不好的地方,我们不能大肆批评,因为批评到最后,会造成整个时局、社会的不安,所以要谨慎言语。很多朋友会提到,假如他像纣王一样怎么办?诸位同修怎么办?假如他像纣王一样暴虐无道,那迟早会被人民推翻掉,「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但是我们要了解到,古代像汤王革命,商汤是革命最早的。当他要讨伐夏桀以前,其实他对夏桀也非常的恭敬,他屡屡劝夏桀,夏桀不听。汤王还去找来很有贤德的人,叫伊尹,他去找伊尹的时候,拿了很多的金银财宝,伊尹如如不动。等他多次去劝请,他的真诚感动了伊尹,所以伊尹才随他出来。诸位同修,伊尹是为什么出来?只为了汤王对他的赏识吗?绝对不是这样,是为了能够利益天下百姓。而汤王找来伊尹不是去推翻夏桀,是把伊尹这么贤德的人介绍给夏桀,介绍了九次。九次下来,夏桀还是依然荒淫无道,汤王为了救民於水火才革命。革命的时候还对著天做了一个隆重的祭祀,向天说到,绝对是要为民伐罪。当他击败夏桀以后,并没有大肆杀戮,还把夏桀他们的后人拿了一个封地,让他们居住在那里。这些圣王他们之所以会革命,他的动机完全都是为了天下人民,后人有没有学到这个部分?很多只为了权力,很多一拿到天下就大肆杀戮,那都不是好的做法。所以对於国家的领导人,我们应该不要批判、不要毁谤,要多肯定,希望他能够愈做愈好。

  接下来,「与人为善」,人跟人一起行善,一个人行善跟一群人行善,那个感受不一样,气氛会带动起来。我记得我考上师范院校,因为离家里比较远,所以我是坐火车去上学,坐了火车到学校,同学都不在,都还没到。刚好那天是暑假结束,这两个多月都没有人来上课,所以每个书桌上都厚厚一层灰尘。我就想到,假如这些女同学走到座位前面,一看到厚厚的一层灰尘,她们会怎么样?会皱起眉头:这么脏!还要拿起面纸在那里一边擦一边皱眉头。这是一个很好修无畏布施的时候,我们要让她免除烦恼,我就在校园里面跑来跑去,找到了一块抹布,就开始把所有的桌子、板凳给它擦干净。而且要擦很快,因为我怕同学来误会,好像我们刻意做给他看,所以要赶快擦完,擦完之后也很安心坐下来。诸位同修,虽然所有的同学都没看到,请问你跟他有没有交流?有!当人一念善心对他人,其实彼此的关系已经在建立了。所以那一年下来,我跟我们班上所有的同学都处得很好,因为我们的态度已经决定了彼此的一种感受。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