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弟子规》与佛法修学(第二十四集)(3)

我们成人在工作上、在很多事务上,当我们要答应别人以前,首先一定要考虑我们的能力够不够。假如能力不够,你勉强答应,那你可能到时候很有好心还会被人家误会。当你的能力够,你也要考量到这件事情成不成熟,不然

  我们成人在工作上、在很多事务上,当我们要答应别人以前,首先一定要考虑我们的能力够不够。假如能力不够,你勉强答应,那你可能到时候很有好心还会被人家误会。当你的能力够,你也要考量到这件事情成不成熟,不然很可能你的能力确实有,但是这个团体里面已经是非满天飞了,你可能一进去也被搅进去了,到时候你就想出来也出不来;所以一来自己能力要够,二来要观察这个缘分成不成熟。当里面已经有争端了,我们就要适时赶快退出来;当了解到这个团体非常和睦,做的也是很有价值的事,这时候我们当然要当仁不让,要全力去付出。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这是说到一个人谈话,应该讲话平稳,有抑扬顿挫,讲到重点的时候声音重一点。假如我们谈话统统是同一个音调,会怎么样?可能对方听了都快要睡著,所以「重且舒」。「勿急疾」,讲话不要太快,诸位同修有没有发觉现代人讲话很快,好像见到人就是一见如故,话都停不下来,这是太急了。其实一个人要改变急躁的个性,从说话最简单。诸位同修,看我的身材就知道我也是很会紧张、很急躁的人,看得出来吗?你们实在太慈悲了。其实我的个性能够比较缓和下来,这确实是师父上人的功劳。因为我们在听老和尚讲经,老和尚不急不徐,我们急躁的个性就在这个点点滴滴当中慢慢伏下来。然后因为我们听师长讲课的频率很高,对这个音声、对这个速度就愈来愈熟悉,你在讲话当中,你会无形当中慢慢放慢讲话的速度。而当你讲话的速度放慢以后,这个习惯又会慢慢改变你的情绪,你的性格。所以练习讲话也是相当的好,「勿急疾,勿模糊」。

  我们假如有心要出来讲课,讲《弟子规》,出来弘法利生,最好的练习在什么时候?绝对不是到台上来才是练习,我们时时刻刻有机会跟人家介绍佛法、介绍圣贤学问,都是练习的机会。而且从今以后不要再说废话,你讲话的频率就接上,时时都是没有废话,都是正知正见。我们在与人交谈当中,就已经在提升自己讲课的能力,包含讲电话都是同样的态度,我们只讲智慧语,只讲软慰语,只讲利益他人的言语。平常这样去积累,当有机会上台的时候,你也会比较有把握、比较沈稳。

  下一句,『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团体当中难免都会有说长道短,从一个国家来看,历史上也常常出现党争之祸,朝廷里面分两个党,甚至於分更多的派别。这样好不好?都一定会搞到最后意气之争,两败俱伤。从小也有察觉到我们在与同学相处,也都会有一种拉力,你是那一边的,还是我们这边的?诸位同修,你都站哪一边?最好两边都不要站,那是最明智的。两边要不站,容不容易?不容易,有个功夫一定要练,叫傻笑,你都不要插嘴就好了。你讲一句「对!」你就完了,你插一句嘴,他们就觉得你跟我同伙的,然后另外一边就觉得你已经跟他们同伙了,所以傻笑就好,「话说多,不如少」。

  曾经我就遇到这种情况,有一边的老师觉得要拥护校长,另外一边的老师就觉得校长做得不正确,在批判校长,我们就站在中间,不要动。但是不是傻站在那里?要干么?要傻笑,傻笑是笑一下而已,该干的事还得干。这时候我们还是把本分事做好,因为当人在意气之争的时候,他就没有心思把事做好。我们该改作业,该好好带学生,照做。当我们站在中间,站久了以后,会发生微妙的变化。这个骂领导人骂得很凶的人,他就会觉得自己太过,其实人难免都犯过与不及。太过的这一边,我们还会找些机会,比方说他们骂了可能会口渴、会饿了,我还会送饼干过去给他们吃:你们辛苦了,来,吃点饼干。结果他们就会有点不好意思,他说你看人家蔡老师都没说话。我们继续傻笑,不表意见就走了。

  这些比较站在领导人这一边的人,他们慢慢也会察觉,一味的袒护对他有没有帮助?毕竟领导人错还是得去承担,因为你在那个位子就要有那个担当。你一味的袒护他,只会让领导人没有正视他的错误,这样不是帮他而是害了他。所以后来我也跟这些跟领导者走得比较近的同仁,跟他们沟通这个观念,也跟他们交流,你们应该多多提醒领导者,不然我们这一段情谊可能就浪费掉。「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后来我又重新回到这个学校的时候,有些当时候对领导者骂得比较激烈的老师,他也走过来跟我握握手,他就说当初我们这样做确实太过了。

  所以每个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目标在哪里。纵使我们是要讲出领导者错在哪,他的真正目的也是要把事办好,也是要把团体经营好,绝对不能到中间的时候意气之争。所以当「彼说长,此说短」,我们要敬而远之。这时候就好好把自己本分做好,老实念佛,让我们的表现能够唤醒每个人他的惭愧之心,也懂得应该做的是团体利益,是每个人的本分事,而不是把时间耗在这些无谓的口舌之争上。我们看下一句: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这个「见人善」的态度,对道业的影响相当的深远。其实这一句经文,就是善财童子为什么一生可以圆成佛道的修学方法,因为他不管见到善人,见到恶人,都是他的菩萨学处。他看一切人皆是诸佛菩萨,只有一个人是学生,就是他自己,所以才能够「德日进,过日少」。当然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就有这样的态度,他假如从小不会欣赏别人,只会批判他人,他会过得很辛苦。而当他常常是看到别人的过失,他会不会有很多朋友?你看,一个态度对自己道业不利,对自己往后的人际关系都不利。所以懂得欣赏他人,随喜他人,这对一个人的人格相当重要。诸位同修,我们教孩子了没有?这就相当重要,你在家庭当中就可以形成一个互相肯定的风气,互相欣赏的一种良性循环。当然我们在称赞、在欣赏对方,还是要抓住性德,而不是一些外在的虚荣、外在的才华而已。只要你是称赞、欣赏他的性德,他就会愈来愈好。

  有个很优秀的博士,他二十岁就拿到了数学博士,在读书过程跳了好几级,优不优秀?优秀,而且大学破格让他直接升为副教授,可以算是那个学校里面的一个特例。但是他从二十岁做到三十岁,整整十年当中,发表了很多论文要升教授,但是十年下来还是升不上去。刚好我有个朋友也是数学博士,跟他是同事,才了解到他所发表的论文很精辟,内容都是哪个教授的论文有什么缺点,哪个教授哪里讲的是错误的,他每篇文章都是谈别人错在哪。确实也写得很正确,但是统统在中途他的论文就被刷下来,他自己也很苦恼。后来我的朋友就告诉他,不然你就换个写法,写说哪个教授哪里好,哪个教授哪里写得很圆满,你就从这个角度去发表论文,说不定就会有转机。这位博士听完以后,眉头都皱起来,他觉得很困难。后来确实也写出来,就拿给我这个朋友看,结果他说他一边看,鸡皮疙瘩都掉下来,很不自然。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