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弟子规》与佛法修学(第二十集)

《弟子规》与佛法修学,弟子规

《弟子规》与佛法修学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十集)  2005/3/10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52-118-20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阿弥陀佛!我们昨天进入第三个部分,「谨」的部分。昨天也有提到「勿轻略」,对很多事情不可轻视、不可忽略。比方说,我们要送朋友东西,也要把东西整理整齐再拿给对方。记得有一台车子,刚好父亲他的车要给我,我就把这个比较旧的车要送给我一个老同学,父亲就跟我说:你要送人家东西,一定要先把它全部再检查清楚,然后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再送给别人。不能因为你要送人家东西,心理上就觉得,我送给他,算是已经给他帮忙。很有可能我们的车子刚好有些状况,到时候他一接手以后,又要处理这些状况,一定会制造很多的困扰。我也遵照父亲的指示,去给车厂好好检查一番,结果发现离合器已经快要坏掉了。因为我们自己开习惯了,但是假如再交给别人,他可能会叫苦连天,就把离合器重新换,再送给老朋友。所以我们纵使送人东西也不可轻率。

  教孩子不轻率的态度,也从他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去注意、要去叮咛。比方说我们交代学生、交代小孩帮忙做事,比方叫他拖个地,他拖完地以后,一定要叫他来报告,说「老师,做完了」,或者「妈妈,做完了」。不然他去做,也不知道有没有做,我们就不清楚。等他们来讲做完了以后,诸位同修,我们还应该怎样?一定要去检查,看看他有没有打马虎眼,简简单单弄完。一定要检查他这件做的事情有没有做好?假如第一次他打马虎眼,我们没有给予指正、给予指导,可能往后他在做同一件事的时候就会随便。当我们掌握这个机会,给予他肯定:你做得不错,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应该下一次再注意。还是叮咛他把它做好,然后再给予他肯定,告诉他:你假如从小做事就能做得这么圆满,以后一定会有相当好的成就。我们也要善於观察孩子在做人做事当中,有没有轻略,这也要多加用心。

  我们在团体生活当中,像我们在道场之中,我们就代表道场的一分子,所以所有道场的事务,只要刚好我们看到了,都应该随手去帮忙。比方说,浴室前面排了一些拖鞋,假如我们看到拖鞋已经乱了,就可以顺手把它排整齐。因为整个团体的一草一木都在代表团体的形象,我们应该同心协力把团体经营好,留给他人很好的印象。更重要的,透过这个好的印象,让他能够深入正法,能够获得法益。不要因为小小的细节,而让他对我们有些不好的印象,这些方面也要勿轻略。我们看下一句经文「将入门」,一起来念一下: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将入门,问孰存』,当我们要进入房间的时候,一定要先敲敲门,看看里面有没有人在,假如直接进去,就显得很唐突。我们在看「商道」这个连续剧的时候,都看到他们一进门,不是敲门,是站在门外先出声音,说:都房大爷,我是尚沃。里面的主人就听到了,假如方便的话,他说:好,你请进来。假如刚好在忙,这个都房大人会说:你先等一下。这样就不失礼,不会去干扰到屋里面的人,假如他正在办事情。这是「将入门」,所以孩子从小也要教他这些应有的礼仪。

  这句话我们再把它扩大一点,比方说你要去拜访朋友,「问孰存」,也可以了解一下,他家里面有哪些长辈?有哪些家人?问了以后,我们也了解到他母亲现在状况如何,他的家里人状况如何,等到进了他们家以后,也会觉得很亲切,不会很陌生。一进门,还可以就我们了解的事情,关心一下他的妈妈说:伯母,你前一阵子是不是感冒了?现在好多了吧!俗话说「见面三分情」,这样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因为当他的孩子跟你非常的熟悉、非常的亲密,而对你很少了解的话,他的父母也会挂心:他跟这个朋友这么好,不知道这个朋友品德怎么样?所以交朋友我的一个习惯,很熟的朋友一定要到他的家里面去拜访,让他的家人也对我们很熟悉。

  我记得在高中时候,我有一个很好的同学,跟我走得很近,他是男的,因为我念的是男校。结果因为常常在一起读书一起做事,他的母亲就很担心,为什么他母亲担心?因为在高中时代已经出现,报纸常常说有同性恋,他妈妈已经担心到这里。所以我们要主动去拜访对方的父母,让他了解到原来他儿子正在交往的朋友是这样,他就安心多了。有一次我要去一个朋友家里,去拜访他们夫妇,也会见到他的父母。我们现在年轻人,好像很少会主动去跟对方的父母接触,好像年轻人一看到老人头就低低的,没什么话可说。为什么会这样?年轻人心虚,在这些长辈面前,因为长辈人生历练太多了,都有火眼金睛。你看现代男女交往,都已经谈及婚嫁,男方或女方都还不敢出现,有没有这种现象?那都是我们年轻人没有实力,会心虚,因为演给另外一半看,都可以演得很像,但是在这些长者面前,就会见光死。

  我去这位朋友家,我就想他可能会直接就跟我出去了,就错失了跟他父母多交流的机会,所以我就买了一篮的苹果。到了他们家门口,他夫妻已经准备跟我出去了,我就说都已经到你们家了,不进去不合乎礼仪,我又拿一篮苹果这么重。他们夫妻就跟我上楼去了。结果一上楼,他父母一看也很高兴,坐了差不多两、三分钟,他父母马上说,你们一定有事要办,赶快出去,别耽搁了。其实父母、长者都很慈祥,都会替我们著想,后来那天我跟这个朋友就出去了。当天晚上他打电话来,他说我母亲要请你吃饭,就很欢喜答应。

  过没几天,就去他们家吃饭,吃饭的过程,他母亲就说,今天全桌都是素菜,为我们专门煮了素菜。吃完饭以后,就跟他母亲坐下来聊天。因为他的妹妹生了个女儿,这个女儿都是外婆在带,外婆带难免都会比较宠爱。刚好他母亲也知道我们在做国学启蒙中心,就跟我开始讨论一些教育孩子的问题,就提到一些比较关键的情况。当我跟他母亲讲到,夹菜要先夹给谁,教育孩子的这些态度,他母亲也很能接受,就觉得这样说得很有道理。我这个朋友在旁边就说:早就跟你讲不能这样教,你就是不听。诸位同修,需不需要讲这一段?不用!这样母亲多没面子,我们要沈得住气。你能沈得住气,你母亲会觉得我儿子不简单;假如你话又插进来,她只会觉得都不给我面子。所以,一切法得成於忍。其实在这里我们就可以体会到「易子而教」,家里的人因为太熟悉了,可能很多话听起来都变老生常谈。但是透过身旁的亲朋好友再把这些话讲出来,再做临门一脚,效果就会相当的好。所以要广结善友,对我们的家庭、人生都会有很微妙的帮助。这是「将入门,问孰存」。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