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弟子规》与佛法修学(第十二集)(4)

这个社区有个做法非常好,他们常常就会到一些年纪比较长的长辈家里面跟长辈问好,问好以后,就开始在他们家念佛,让这些长者很习惯一起念佛。慢慢念久了,他心生欢喜,对於死亡愈来愈没有恐惧,所以那个社区成就的

  这个社区有个做法非常好,他们常常就会到一些年纪比较长的长辈家里面跟长辈问好,问好以后,就开始在他们家念佛,让这些长者很习惯一起念佛。慢慢念久了,他心生欢喜,对於死亡愈来愈没有恐惧,所以那个社区成就的往生念佛人相当多。诸位同修,我们也可以学这样的方法,常常莲友之间互相去探望。刚好这个莲友他们父母年纪比较长,我们就常常去探望,顺便就在他们家一起共修,一起念佛,做好准备。诸位同修,假如能够成功,那就是成就了一尊佛。所以我们去帮人家助念的时候,都死命的念,因为说不定就成就了一尊佛。因为假如我们这一生能够成就两尊佛,那我们的往生会比较有把握,因为一个可以拉右手,另外一个可以拉左手。所以我们要广结善缘,临终的时候因缘就会很殊胜。能够成就这个往生大事,那一定是皆大欢喜,接下来的后事就可以办得非常庄严。

  「丧尽礼,祭尽诚」。在祭祀的时候要非常的诚恳,《朱子治家格言》有提到「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当一个人时时会感念,假如没有父母,假如没有祖宗,就没有我,他时时能够饮水思源,人心就非常厚道。孔老夫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当我们在祭祀父母、祭祀祖宗的时候,也要尽心尽力,也做好榜样给孩子看。

  古代的祭祀很有味道,在古籍里面有提到,「父为大夫,子为士」,父亲当大夫,孩子只是一般的士人。葬他的时候,葬以大夫,因为他当大夫,所以葬他的时候用大夫礼,祭祀的时候用士人礼。因为一个人在这一生最大的贡献,对社会最有帮助的,就是有好的下一代,他下一代只有士人的成就,所以祭祀只用士人。假如「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他的时候用士人的礼仪,但是往后祭祀用大夫的礼仪祭他,因为他替社会培养出一个大夫,这是他的功劳。所以中国人念念所有的礼仪都表法,表慎终追远的态度。我们去了解古代老祖宗所留下来的礼仪,我们内心会非常佩服、非常感动。

  最后,『事死者,如事生』。纵使我们的祖宗,甚至我们的父母,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我们念念要感念父母给我们的教诲,绝对不能够忘失,不能够犯差错,这样才能让父母在天之灵也能够安心。「事死者,如事生」,除了对父母要有这样的态度,其实对我们的祖师大德也要如此。我们在看祖师大德的教诲,都可以深深感受到,字字句句都从慈悲心中流露出来,字字句句都是苦口婆心、菩萨心肠。我记得我第一本祖师大德的教诲是《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看了印祖这本教诲,好像被拿著棒子敲了好多棒,但是每一次被敲都觉得很舒服,因为祖师帮我们指出明路。我们时时能够念著印光大师给我们重要的教诲,我们才能够对得起祖师大德,也能够成就自己。而印祖最重要的教诲,要「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其实当一个人时时可以做到敦伦尽分,都把本分提起来,已经是把理智提起来。而在这个提起来的过程,我们的自私自利、妄想执著也一点一滴在放下,慢慢就能够闲邪存诚,只看别人的需要,绝对不为自己著想。

  因为我刚好有机会到了台中,去参观李炳南老师的纪念馆,李老师有一首诗写得非常恳切,老人家写到「警众太殷勤,曾无间寸阴,几人长夜醒,不负转轮心」。我们看著李老师的纪念带,讲经讲到九十七岁还没有停下来,学生这么多,告诉老师:老师,就让我们来替你讲就好,您老人家别这么辛苦。结果李老师说,只要众生要我讲一天,我活一天就要讲一天。所以李老师给我们做了相当好的榜样,我们要记住老人家的教诲。

  我们看,「警众太殷勤」,李老师讲学讲了三十八年,而李老师也告诫我们,他们这一代是把佛法跪著接下来,我们以后必须怎么样把佛法送出去?要跪著送出去,所以老人家非常的恳切。「警众太殷勤,曾无间寸阴」,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己身求安乐,不断的不疲不厌的教导;「几人长夜醒」,老人家这么恳切的教诲我们,我们到底有没有认认真真来领受?几人长夜醒?绝对不能辜负祖师大德的教诲,绝对不能玩弄佛法,消遣佛法;「不负转轮心」,不能辜负老人家的示现。其实这也是老人家恳切的唤醒我们,不要辜负了这个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因缘,不可当面错过。当我们能够时时提起祖师大德的教诲,也能够「事死者,如事生」。

  有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刚好他的外婆去世,他去参加丧礼,他的舅舅抱著他外婆的骨灰,正要到道场去安放。在这个路途过程当中,开车开得比较快,有点颠簸,他的舅舅马上去跟司机讲:我的母亲不习惯坐快车,你开慢一点。这个孩子回去以后就跟老师说:老师,我的舅舅是不是做到了「事死者,如事生」?我们对父母的恭敬之心,绝对不会因为他的离去而有丝毫的减少;我们对於祖师大德的恩德,也不能因为他们的离去,而有丝毫的怠慢。

  前面所讲的内容就是「入则孝」,其实整本《弟子规》都在谈什么?孝!「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从兄弟的和睦到对一切长辈的尊重,父母看了非常欢喜。再来,「谨」的部分,我们生活有节度、有分寸,言语有诚信、有信用,这都会让父母非常放心。最后「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我们跟人相处的和乐,自己的学问都能不断的增长,父母都会对我们很满意、很放心。当我们把整本《弟子规》做到了,就是把孝做得很扎扎实实。而当一个人能时时把孝心放在心上,他的敏感度就会愈来愈高,他对自己的言语、行为就会愈来愈谨慎,常常观照,因为「德有伤,贻亲羞」。好,这节课我们先讲到这边,谢谢大家。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