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认识《弟子规》(第一集)(9)

所以当天回去,那位孩子在他的日记上写了一句话,「蔡老师今天跟我们上《弟子规》,蔡老师说《弟子规》是拿来做的,而不是只有拿来背」。孩子能把它写在日记本上,代表他的印象深刻,会记一辈子。另外一个小女孩隔

  所以当天回去,那位孩子在他的日记上写了一句话,「蔡老师今天跟我们上《弟子规》,蔡老师说《弟子规》是拿来做的,而不是只有拿来背」。孩子能把它写在日记本上,代表他的印象深刻,会记一辈子。另外一个小女孩隔天在他父母房门口站著,父母一走出来,她鞠了一个躬,「爸爸、妈妈早上好,昨天睡得好吗?」她父母吓了一跳,马上跟幼儿园打电话,「昨天发生什么事了?」有教就会。当你儿子、女儿跟你鞠躬,你可不能跟他摸摸头,「女儿,你今天发烧了是不是?」要亲师好好的合作,孩子才能够循规蹈矩。所以学贵力行。我们自己学就是要做;引导孩子也是要告诉他,学问就是要做到才是真实学问。

  再来,学习的次序也很重要。学习的次序,到底学习圣贤经典要怎么学?这个次序在《三字经》之中。所以在这个时代学习,你不能听某一个人讲,你要「依法不依人」。所以《三字经》说:「为学者,必有初」,一个人读书必定有开始下手处。「小学终,至四书」,请问《小学》是什么书?《小学》是宋朝朱熹夫子编的,专门教孩子怎么样做人,怎么样对待长辈,怎么样洒扫应对进退。而因为那是宋朝的书,离我们现在已经很长,很多的文章文字,我们不见得能全看得懂。所以在清朝李毓秀夫子掌握了《小学》里面所有重要的纲领,抓住了,然后依据孔老夫子在《论语.学而第一》的一段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根据这七个纲领编出来《弟子规》。

  这七个纲领抓到了,又涵盖所有朱熹朱夫子所编《小学》的重点,是一本最好落实中国文化,最好入门的经典。我们往后两天的课也会提到这一本经典的重要性。好,今天我们的课就先上到这个地方,谢谢大家。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