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博士:《孝经》研习报告(第十集)(4)

下面说,「於是陈说德义之美,以顺教诲人,则人起心而行之也」,先做到以后然后再来陈说,再来教化大众,大家听了服,他也起心来效法。所以当父母的如果希望自己儿女孝顺,很简单,在儿女面前表现出孝敬父母的样子


  下面说,「於是陈说德义之美,以顺教诲人,则人起心而行之也」,先做到以后然后再来陈说,再来教化大众,大家听了服,他也起心来效法。所以当父母的如果希望自己儿女孝顺,很简单,在儿女面前表现出孝敬父母的样子。我的母亲是一位孝女,在文化大革命的时代我们的家遭到影响,我的外公是属於黑五类之一,他是家里头过去因为有历史的问题,家里过去是大富人家,所以在文化大革命当中遭到压迫,被下放到广东北部粤北山区劳动。我的姥姥跟母亲两个人在家里,我的这些舅父、姨母当时都在外地工作,所以只有我母亲照顾我姥姥。在那种紧张的政治气候当中,母女俩人相依为命,互相的鼓励、支持,所以能够平安度过。当时我外公的工资被冻结,他在大学里教书,但是工资被冻结,因为要审查他的历史问题。我姥姥也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家里也没办法开锅,我母亲当时很年轻,就跑到大学里面跟文革委员会的这些领导们要求、谈判,跟他们挖出这些被冻结的工资,一点点的挖,这样度过难关。所以我姥姥在文革结束以后对我们这些孩子说,我跟你妈妈是共过患难的。

  我妈妈对我姥姥是非常孝顺,不仅在物质生活上供给得很充足,而且常常想方设法让老人家开心。老人家最喜欢的是逢年过节这些儿孙们都欢聚在一堂,大家有说有笑,享受天伦之乐。我母亲每次都主动的组织大家在家庭里聚会,让这些孩子们都表演节目。像我小的时候常常表演朗诵诗词给老人家,表演这些节目老人家听了也很高兴,这是让老人欢喜。而且常常自己写诗赞叹母亲、赞叹老人,这是我们家庭一个重要的文化,就是常常赞颂父母的恩德。我在此地也想为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母亲在一九七九年,刚刚文化大革命过后,给我姥姥写的一个生日贺诗,当时我姥姥是六十九岁。这个贺诗是这样写到的:「献给亲爱的妈妈——祝贺您六十九岁生日。哪一朵葵花不向著太阳?哪一个孩子不热爱自己的娘?亲爱的妈妈,一个幸福的家庭,您是舵手,有了您,爸爸才有成就!有了您,哥哥、姐姐才能上大学;有了您,我的户口才能从农村转回城。您是我们幸福的源泉!您是我们成功的后盾!您是大北路之家的砥柱栋梁!亲爱的妈妈,您的性格就是:永远给予,不求报酬。您的爱,像大海那样深广,而我们回敬的,却是一滴水啊!您给予我们生命、学识和财富,您给予我们温暖、快乐和幸福。我们说上帝,就是指您——亲爱的妈妈!我们说您,就是指降福於我们的上帝!小女良玉敬呈,一九七九年正月」。

  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孝道的家庭文化氛围当中我慢慢的成长,也就潜移默化,知道如何来孝亲。在十三年以后,那是一九九二年,当我考上中山大学以后,给我母亲在母亲节的时候献上一首贺诗,我也想把这首贺诗给大家分享一下。「亲爱的妈妈:母亲节快乐!您和爸爸的爱,长出了我的胚胎,一团模糊不清的心肉,损耗了您的生命精华、窈窕青春。才有了嘴巴、耳朵、眼睛,创造了未来的大脑和胸怀。您以痛苦的受难和乳血,使我从无到有,庄严存在!您教我牙牙学语,您教我认识世界,走第一步路,念第一个字,读第一首诗……您凭著伟大的母爱与超人的远见,在我很小时就开始了对我的教育。您把我送到幼儿园全托,以锻炼我独立生活的能力。您在家里的门板上教会了我唐诗、宋词、ABCD。您手把手教我写毛笔字,您是我人生启蒙的第一个教师啊!您循序渐进,诲人不倦,把一个淘气顽童教养大。您孜孜不倦辅导我升中考试,使我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州市一流中学——华师附中。您犹如一位向导,带著我走上了光明之路。我上了大学之后,您对我又提出了更高要求。您为我规划一生的道路,给我讲如何处理人际和社会关系,提高我的综合素质,为我做留学的准备。您用心良苦,望子成龙。从衣食住行到书本用具,处处都有您慷慨的给予。您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给予儿子很多很多,这全是基於您无私圣洁的爱!如今孩儿的翅膀逐渐硬朗,羽毛逐渐丰满,然而饮水思源,我一切的一切,哪一点没有您的关心、爱护、劳动、智慧、教育和启迪?您是母亲中的典范,是我心目中永恒不灭的星斗!在母亲节之际,我要深情的说一声:『谢谢您,亲爱的妈妈!』儿茂森叩敬。一九九二年五月十号母亲节」。

  教育真的是贵在上行而下效,正己而后化人。当母亲对待姥姥能够尽心孝养的时候,我们做孩子的也能学到对父母要尽心孝养。不仅孝养父母之身,而且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将自己的母亲永远摆在圣洁的位置上,所以我母亲能够说出「母亲就是上帝」。而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母亲是我心目中永恒不灭的星斗。大舜终生都慕父母,都敬慕父母,这是一种至孝的心。而我们要养成这种至孝的心,这种纯净纯善的心,这种真挚的爱心,然后以这颗心对待一切人,就能够起到感化大众的效果,正所谓「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因此教育的成败关键就在於教育者、领导者他自己有没有做到,做到之后再说。所以这里是讲要先行博爱,然后才能陈说德义,如果先陈说德义,没有去行博爱,大家怎么可能服?就像父母让孩子学习《弟子规》,自己没有学,自己都做不到,孩子怎么可能服气?一个父亲知道孩子准备要期末考试,督促自己的孩子说你赶快上楼去学习,不准看电视。孩子上了楼,自己就在下面把电视打开,里头的情节的声音就传到楼上,这个孩子边写作业边准备功课一边听著情节那种这个电影那些紧凑的情节的声音,你说他的心怎么能安住得下来,可能他偷偷的就打开门下楼瞄几眼。所以当父母的首先要学《弟子规》,要把《弟子规》做出来给孩子看,孩子才能够学到真实的《弟子规》。所以《弟子规》不是让孩子背的,而是让父母做的,它好比是一个剧本,父母把这个剧本演出来孩子就学到。《孝经》,孔子说「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孝经》是孔子的行门。孔子说的很多,这六经都是孔子述说的,真正落实就在《孝经》,所以《孝经》就是孔子的行门落实。《弟子规》又是《孝经》的落实,这真是落到实处,《弟子规》虽然是个蒙学教材,讲的都是日常生活小事,但是小事当中有大道理,把这些德行都落实,《孝经》就自然能够做到,圣贤也能够成就。

  下面《正义》里面继续说,「先王又以身行敬让之道,以率先之」,你看都是要自己做个好榜样,做出表率,先自己做到,自己行敬让,「则人渐其德而不争竞也」,敬让是德,当我们看到领导能够行敬让之德,我们自然就不争,领导都不争,我们还争什么?争竞就是竞争,不搞竞争。「又导之以礼乐之教,正其心迹」,这是用礼乐来教化,用乐正其心,用礼正其迹,这心、迹是分别对乐和礼而言的,以礼治身,以乐治心。「则人被其教,自和睦也」,这个被是念披,「被其教」就是接受这种教化,接受礼乐的教化,自自然然就和睦,对自身而言,身心和睦,乃至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又示之以好者必爱之」,这个好这是喜好,但也可以当好(音郝)字讲,就是把善的、好的这方面,我们表现出喜爱它,愿意去行好事、说好话、存好心、做好人。「恶者必讨之」,恶者就是不好的,它念恶(音饿)、念恶(音悟)都可以,这两个意思都具有,恶(音饿)是不好的,恶(音悟)是厌恶,不好的我们就厌恶,讨是批评,讨伐、批评。通过这种褒贬善恶表现出自己的喜好和厌恶,让人见到以后,「则人见之,而知国有禁也」。人民百姓见到自然他就会收敛,知道这样东西不好,我们领导不喜欢,他就不肯去做,不敢去做,这就是自自然然的禁令。这种禁令比法律的效果更好,更有效率,这是让人在心地上建起一道防火墙,他自己就能禁止恶行、恶的心念,知道这是不符合礼法。所以礼乐之治比法治要高明,当然法治还是要,法治可以做为辅助,礼治做为主要的治理天下的方法。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