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博士:《孝经》研习报告(第七集)(4)

茂森想到过去母亲在我上大学的那时候,就表达了对我的心愿,希望我将来出国留学读博士,能够取得一定的世间的成就,这是母亲对我的心愿。因为家里经济也并不富裕,当然心里就想到要出人头地,能够起码有俸禄,就像


  茂森想到过去母亲在我上大学的那时候,就表达了对我的心愿,希望我将来出国留学读博士,能够取得一定的世间的成就,这是母亲对我的心愿。因为家里经济也并不富裕,当然心里就想到要出人头地,能够起码有俸禄,就像「士章」里面讲的,能够保其禄位,就是有一定的事业,可以让父母能够安享晚年,於是立志出国留学。因为学习成绩很优秀,也就很快的在毕业之后就到美国读书,攻读硕士和博士,但是因为家里经济能力有限,所以自己也靠奖学金来维持。不仅是奖学金能够维持得过去,而且每个月都给父母寄钱,我记得当时是每个月八百块钱美金,给家里父母寄三百,自己剩五百,所以每个月吃住的费用就非常的节俭。吃的菜饭基本上是到市场上买的最便宜的饭菜,再加上跟同学们一起合租的公寓是最便宜的房子,夏天为了节省不开冷气,冬天不开暖气,真正冷的时候,真的是把所有衣服、毛毯都盖上,还不够,把书本都压上来来过冬。当时一个同学用旧了的一个高压锅,用了四年,结果他要把它扔掉,我刚到美国,看到这个高压锅还能用,就给我用。这个高压锅上面的锤子已经没有了,就不能高压,我就拿这个锅煮菜、做饭、煮汤用了四年,自己生活真的是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很希望自己努力的学习,赶紧把学业完成来回报父母。

  当时我在去美国留学的第一年的冬天,那是一九九六年一月七号,我给我母亲写了一封信,我是每两周都给母亲写一封长信,这些信母亲都把它搜集起来放在我们家庭文化箱里面,已经是很多、很厚的一大叠。偶尔拿出来看,心里也觉得很有感动。这个信里面有一段是这样写到的,我给大家分享一下:「冬天的路易斯安那州挺冷,我们这儿晚上一般都在零度以下,有一天早上起床,竟发现天上飘落许多雪花……目前是最冷的时候,我可以挺过来,便可省些钱,无需买棉被了。尽管冷,我仍然保持每周一、两次的冷水浴。在冷水浴时,我可以锻炼自己「舍受」。我目前的学习、生活都较单调,每日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菜饭,走同样的路,读同样的书。我尽量让自己在单调中求单调,使躁动的心熄灭。我每日早晚警示自己安住单调的生活,做至少七年的机器人,直至获得博士学位为止。因为我深深懂得:我来美国不是享受的,而是欠著父母的恩德,花著父母的血汗钱,若不努力读书,天理难容!所以我突然很喜欢寒冷的冬夜,因为在冬夜里我才能体会「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才能享受范仲淹断齑划粥的清净。这个星期五晚上下了一场冻雨,格外的冷,然而我的进取心却比任何时候都强。我要以优秀的成绩供养父母!妈妈,请您放心,您的儿子向您保证,向您发誓,我一定会孝顺您,把孝顺放在第一位,把事业放在第二位!」

  这是我给母亲写的这封信,当母亲收到这封信以后,心里当然是非常的安慰,知道在异国他乡的儿子还在正道上走。而母亲是一位非常懂得教育的人,一般可能父母接到儿子这封来信会很心疼,怎么冬天都没有钱买棉被,怎么这么辛苦,这么枯燥的生活,可能会赶紧寄钱给他买棉被,让他过上好一点的生活。可是我母亲是怎么样做的?她给我写了一封回信,这封回信也给大家分享一下,她说:「寒冷能使人如此理智和坚强,感谢路易斯安那州的冬天!感谢清苦、无欲的生活!它使人恢复性德之光!中国六祖惠能大师说,人的本性(佛性)里什么都有(具有智慧、福德等等),只是人们长久以来迷失,被贪、瞋、痴的尘土封盖了,使其不能显露。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开启人性的宝藏呢?——用「孝」。这是第一把钥匙。孝养父母,扩而大之,孝养一切众生。茂森,你先做一个榜样,给青年们看看!」所以母亲抓住这个机会又一次的提醒我行孝,不仅自己行孝,恢复自性的性德之光,而且要把它发扬光大,扩大到对一切的民众、一切众生。

  我们下来继续看在邢昺《正义》里面有引用到严植之的一句话,还是注解这一段经文的。「严植之曰:上云君父敬同,则忠孝不得有异」,这是讲到以至孝之心来服务於领导,服务於国家、人民,就必定是忠,孝和忠是一个心,不是两个心,所以说君父敬同。敬父和敬君都是出自於天性的这个至孝的心,如果说是对领导的敬意和对父母敬意有不同,那么这个心就不真了。我们有时候会看到,某人对领导见面之后鞠躬哈腰,毕恭毕敬,好像领导一呼,马上应勿缓,甚至溜须拍马、献媚,服务殷勤得不得了,对领导很恭敬,可是你看他对父母怎么样,回到家里没把父母看在眼里,自己像大爷一样,让父母还要伺候他。所以对父母要是不敬,他怎么可能由衷的对领导有敬意?他对领导这么恭敬是为什么?必定是贪荣之心所致。贪荣之心则非忠也,不是忠心,那个心是假心,有所图的心,自私自利的心,哪里是真心?领导在的时候他能溜须拍马,毕恭毕敬,领导哪天下了台,你看他对领导是什么样的脸色,可能理都不理,又拍另外一个领导的了,这种人哪里是忠。所以这里讲忠孝不得有异,不得有异就是相同的,就是一不是二。

  所以我们选择人才、选择下属,企业招聘员工,乃至国家要培养接班人,怎么样去选择?古人告诉我们一个原则,「孝廉」两个字。你看这个人对他父母是不是尽孝的,如果真正是对父母尽孝的,他必定是对国家、对人民尽忠,因为忠孝不异,它不是两个,是一个,同一个心,只是面对的对象不同,才有这个相上的区别,在心上、在理上是完全一样的,再加上廉洁,廉洁他不可能会贪污,不可能会有腐败现象,这种人就是最好的接班人。对父母尽孝,对老师表现出来的必定是至敬。老师在五伦关系当中虽然没有特别指示出来,但是老师这一伦是跟君是排在一样的。所以移孝来作忠,对老师也必定是忠心,忠顺不失。中国古人非常注重师道,注重学问的传承,学问传承我们说找传人,什么人能够做为传人?必定是看他对老师是不是能做到忠顺不失,他能够对老师忠顺不失,这证明他尊师,尊师的人必定重道,尊师重道是连在一起的。他对老师不尊敬,他肯定对道业也不尊敬,因为老师是传道之人,这是韩愈「师说」里面讲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他真正希望学道、学知识、学技术,必定是对老师尊重,他才能学到真实的东西。

  所以我们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像茂森在去年年初以来辞掉教授的工作,立志从事圣贤教育的事业,跟随净空老教授我们的老师来学习。对老师常常我们自己提醒自己要忠顺不失,父母把我们送到老师这里求学,母亲也是千叮咛万嘱咐要听老师话,所以对老师也是由衷的恭敬、好学,希望多学一点,希望老师多教导一些。所以想自己得到成就,那必定是自己存心要正,这是邢昺这里讲的安亲之心,不是贪荣之心。如果向老师学习,学这些道德学问,有心将来能够成名,能够得到大家的恭敬、赞叹、供养,这是属於贪荣之心,这些心就会障碍我们真正的道业。所以用心要纯真,纯真的话将来果报必定是真。孔子教导我们的「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学道最终目标就是安百姓,就是能够帮助世界达到安定太平,这是圣人的理想。真正这么做到才可谓做到立身行道,扬名后世,这是至孝。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