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博士:《孝经》研习报告(第七集)

钟茂森,钟茂森博士:《孝经》研习报告

  尊敬的各位仁者,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孝经》,我们上一次讲到「士章第五」,刚刚开了个头,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首先把本章经文再念一遍:

  【资於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昨天我们简单的介绍了这一章的大意,今天我们深入的来学习。我们来看宋朝这位礼部尚书邢昺他注解玄宗皇帝的疏文,《正义》里头有这些话,我们来学习一下。「《正义》曰:取於事父之行以事母,则爱父与爱母同。取於事父之行以事君,则敬父与敬君同。母之於子,先取其爱;君之於臣,先取其敬,皆不夺其性也」。这是为我们讲到经文上为什么说取母之爱,而取君为敬。对父母的侍奉是一样的,但是在母亲的这个方面来讲比较著重在爱,因为母子之间感情特别深。所以这里讲用侍奉父亲的行为来侍奉母亲,所以爱父亲跟爱母亲是相同的。在家里养成孝道,就以侍奉父亲的这种行为、态度来侍奉长上、领导,这个敬是一样的,所以以敬父之心敬君、敬领导。母子之间的这种爱跟父子之间的爱是一样的,五伦关系里面讲到的父子有亲,父是代表父母,父母与儿女有亲爱的关系,这是讲到天性。君和臣之间,臣对君要敬,这也是出自於天性,所以叫皆不夺其性,这个性就是天性。如果人能够随顺著这个天性而做人,这种人他就能够称为是君子、称为是圣贤。所以父母跟儿女之间的亲爱,领导和臣子、下属的这种仁敬,都是天生的,并不是后天人们制造出来的。所以孔老夫子在「士章」里面教导我们要移孝而作忠,对父母能够孝、能够爱,对於领导就能够忠、能够敬,统统都是天性。

  我们看到唐朝有一位中书侍郎,他的名字叫崔沔,这个崔沔是个孝子,侍奉自己的母亲尽心竭力。他母亲因为得了眼病,治疗很久最后都无效,导致双目失明。崔沔在帮助母亲治疗眼病的时候可以说是不惜倾家荡产,再苦再累也努力的来为母亲排解、治疗。他母亲不幸最后双目失明,而崔沔侍奉母亲三十年,总是那样的恭敬、真诚,甚至晚上在母亲身边都不脱衣帽,和衣而睡,就是晚上如果母亲要呼唤他的时候他可以随时起来给母亲服务。每当过年过节或者是遇到良辰美景的时候,崔沔都扶著自己的母亲去散心,譬如说去郊外旅游,或者跟家里的亲友们聚会,在大家相聚的时候母亲也很开心,大家有说有笑,一团和乐,母亲也就忘却了这个眼病带来的痛苦。出外旅游的时候,母亲虽然看不到这些风景,但是崔沔都在不断的给母亲说这些风景怎么样的美,也能让他这位老母亲彷佛看到这些良辰美景一样。

  结果后来母亲去世了,崔沔非常的伤心,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就立志终身吃素。《弟子规》上讲的「居处变,酒肉绝」,他酒肉绝一绝就是一辈子,终身吃素来怀念自己母亲。他后来做了官,做到侍郎,这是很高的官,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算是副部长级的。他收入非常的丰厚,有朝廷俸禄,他就把这些俸禄都分给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兄弟姐妹以及他们的儿女,照顾他们的生活。因为崔沔说,母亲在世的时候,所忧虑的就是自己的这些哥哥姐姐、就是自己这些的亲友,现在我照顾他们的生活也是报答母亲的恩德,这也是安母亲在天之灵。所以这位大孝子,你看他,真正对於母亲可以是尽到爱敬之心,这个爱敬非常的圆满。孝心是天性,他把这个天性能够保持一生,甚至父母不在世的时候都依然保持而不改变,所以他在做官的时候也是忠心耿耿。对父母能够爱敬,当然对於皇上、对君王、对於国家、对於人民也能够尽到爱敬之心。他自己也得到很好的果报,他的儿子叫做崔佑甫,做到唐朝的宰相,也是一位很贤能的宰相,我们知道这是善有善报,自己能够尽孝尽忠,必定有尽孝尽忠的儿女。

  我们再向下面看,邢昺的解释还有一段,「《正义》曰:以事父之孝移事其君,则为忠矣;以事兄之敬移事於长,则为顺矣。『长』谓公卿大夫,言其位长於士也。又言事上之道,在於忠顺,二者皆能不失,则可事上矣。『上』谓君与长也,言以忠顺事上,然后乃能保其禄秩官位,而长守先祖之祭祀。盖士之孝也」。这段分析也非常好,《孝经正义》里面说,「以事父之孝移事其君」,就是对父母这种孝心拿出来对待自己的领导,对待自己的事业,就能够尽忠。忠,这是上面一个中字,下面一个心字,也就是心取中,不偏不倚,能够行中道,心地光明,没有偏疵,不是图自私自利,不是图名闻利养、个人享受,而是一心为国家、为人民做奉献,这叫忠。忠心来源於孝心,实际上忠心和孝心是一个心,这个心是什么?就是我们的真心,《三字经》所讲的「性本善」。每个人都有的这种真心本性,我们能够把它保持,当这颗心面对父母的时候那就是孝,面对领导、面对自己的事业那就是忠,所以只要这个真心能够保持,八德统统具足。

  下面讲「以事兄之敬移事於长,则为顺矣」,这是移敬兄之心而敬长。这个长,下面讲的,谓公卿大夫。士人他的地位排在公、卿、大夫之后,公就是诸侯,所谓公、侯、伯、子、男五等的诸侯,当然公上面还有天子。《孝经》里面讲的五孝,从天子、到诸侯、到卿、大夫,然后再到士,所以士这个地位排在天子和公、卿、大夫之后,因此天子、公、卿、大夫统统叫做长。这个君,前面讲的,移孝作忠是对君上,这个君特指是天子,也能泛指领导。一个企业的老总,总经理、董事长这是领导,一个学校校长,一个机关团体都有负责人,这些都称为是君。卿大夫是各部门的领导,用敬自己兄长的这种敬意,这叫行悌道,用孝悌之心对待君上、领导,自然表现出来是顺从,我们说的听话。

  现在人听话的人很少,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教育都是培养人创新思惟,培养人独立个性,而把顺从的忠顺、孝悌这些品格没有放在眼里,不提倡了,不鼓励了,甚至会觉得一个人懂得顺从人,觉得这个人是一个懦弱无能的人,所以现在的社会就搞得很复杂,人人都有自己的意见,人人都好打抱不平,一点小事就兴风作浪,这是社会不安的因素之一。一个人能够有孝心的,他肯定处处都能够顺从父母。像我从小到大,我的父母还有我的长辈们都说,很少跟父母有顶嘴,甚至是吵架现象,没有,心里面也没有那种所谓的逆反心理,这个逆反心理就叫大不孝。所以孝顺、孝顺,孝后头必定是跟著顺。我从小到大,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到美国留学攻读硕士、博士,乃至最后在大学里任教授,这条路子都是我母亲她的心愿,我只是顺从著母亲的心愿来走这条人生路,结果发现这竟然是一条捷径。所以很多人说你三十几岁当了终身教授,很了不起。不是我自己了不起,我跟大家也报告过,我资质是很差,如果说有优点,大概有一个,我的舅父在我三十岁的时候给我写了一个生日贺卡,他告诉我说,茂森,看你三十年走过的路程,给你总结你最大的优点是什么?两个字「听话」,就是顺。听话的人有福,父母的人生经验、人生智慧,我们这一个顺字统统都得到,少走很多的人生弯路。在家里有这种孝顺心,出去工作跟领导必定是和谐,为什么?他自自然然就有一种忠顺之心,他不是造作的,也不是要讨好领导,给领导献媚,不是,这是他已经养成习惯,以忠孝存心,所以外相表现必定是顺从、必定是恭敬。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