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博士:《孝经》研习报告(第六集)

钟茂森,钟茂森博士:《孝经》研习报告

  尊敬的各位仁者,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孝经》。上一次我们讲到「卿大夫章第四」,意思还没有讲解圆满,所以今天继续加以补充。我们先把这一章的经文念一念: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这一章经文是讲到卿大夫,就是我们现在话说政府的官员,他们应该如何行孝?孔老夫子在这里给我们说了三个方面,所谓服、言、行,就是不是先王所规定的这些服饰不敢乱著,因为古代的服饰都代表著身分,如果穿著服饰不合身分,这就有犯上逼下之嫌。还要在言语上谨慎,『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所道的、所说的都是古圣先王他们的教诲、他们的言语,正如夫子所说的「述而不作」,言语、还有创作这些文章,都没有自己的意思,都没有创新,全都是转述古圣先王、转述老祖宗的教诲。就像我们现在在这里学习《孝经》,讲解《孝经》,我们也是「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所说的都是老祖宗的教诲,没有敢添加任何自己的意思。真的是要像孔老夫子那样述而不作,只是转述过去前人所说的,用现代的话把它表达出来,让现代人能够听得懂古圣先贤的意思,而自己绝没有,也绝不敢添加自己的意思。『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古圣先王的那种崇高的德行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我们应该效法,把过去的那种谨行、崇高的这种德行,表现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以在服、言、行三个方面都非常的谨慎,这样才能够做到『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才能够达到『守其宗庙』,这是能守住先祖的宗庙,这个宗庙在我们现在当前的意思可以引申为道统。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尤其是年轻人,要有一颗传承先贤的这种心,要把老祖宗的优秀的文化道统发扬光大,这就是古人说的「为往圣继绝学」,这种绝学可以帮助天下万世开太平,这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守其宗庙」。所以我们的心量要扩大,不仅是自己守著自己的一家,更要把天下做为自己的家,守住祖宗先贤的教诲、道统,这就是所谓的行孝,卿大夫之行孝。卿大夫不是说只有官员才叫做卿大夫,他们的行孝,他们的行孝我们普通人也可以行,只要能够做到服、言、行三者无亏,便能够守住老祖宗的道统,做现在的圣贤,这叫行卿大夫之大孝。

  在邢昺《孝经正义》里面有一些解释意思我们应该提出来说一说,是很值得我们来学习的。这里有一段就讲到,「言卿大夫遵守礼法,不敢僭上逼下者」,这是说到唐玄宗他注解这一部分经文的时候所说的话,说卿大夫遵守礼法,不能够犯上,欺瞒长上,也不可以逼迫下属。这一句刑昺注释中说到,「『僭上』,谓服饰过制,僭拟於上也」,就是我们在穿著服装上面古人都有讲究的,必须要符合自己的身分,《弟子规》所讲的「上循分,下称家」。如果服饰过分,你不是这样的一种地位,却穿了这种地位上的服装,那就叫做僭上,就是欺上的意思。「逼下,谓服饰俭固,逼迫於下也」,我们不可以穿地位高的人的服装,当然也不可以穿得太过简陋,这样把自己的身分等於是逼迫到下属。所以服饰上是有讲究的,现代人对服饰讲究就没有那么严格。这是引申为我们要知道自己的身分、地位,穿著不可以太过奢华,超过自己的身分、地位或者财富允许的范围,也不可以穿得太过简陋,和给人以一种不恭敬的感觉。像现在很多的女同胞穿著得非常的所谓的简陋,露得太多,这样让人看到,要不然就会引起邪思,要不然就会对她不恭敬,这是等於把自己的身分降格。所以穿著服饰要符合自己的身分,而且以端庄、整洁为美,不可以标新立异,更不可以穿著诱人邪思的服装,这是我们用现代的意思去体会。

  下面刑昺《正义》又说,「卿大夫言必守法,行必遵德,服饰须合礼度,无宜僭逼」,这是讲到卿大夫要守法,遵循道德,服饰要符合自己的礼度。服饰这是指人的表面,一般人看人都是先看服装,因为服装给人是第一印象,你服装穿得得体,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很好。符合礼度也包括你懂得什么样的场合穿什么样的服装,见什么人应该穿什么服装。譬如说我们上写字楼上班,就要穿得比较像一个文员,像一个公司的职员,在公司里的位置的高低,我们穿著也是应该稍微注意,如果是做为一个高层的经理,当然穿得应该是比较的正式,因为在工作当中往往就会遇到要见人、要跟人有社交的这些机会和场合,我们的服装如果平时没有注意,这样的话给人的印象会不佳。所以这都是讲有讲究的,虽然没有像古人那样的严格,但是我们要懂得礼的精神,要把礼古为今用。所以这说的僭逼,僭逼就是不可以有犯上的这种印象,给人这种印象,也不可以有逼迫下属的这种印象,这些都不应该做的。

  下面邢昺《正义》里面还有一段话也讲得很好,「《正义》曰:『法言,谓礼法之言』者,此则《论语》云『非礼勿言』是也。云『德行,谓道德之行』者,即《论语》云『志於道,据於德』是也。『若言非法,行非德』者,『则亏孝道,故不敢也』者,释所以不敢之意也」。这一段是邢昺解释唐玄宗的注解的,「法言,谓礼法之言者」,这句话是唐玄宗说的,他说法言是什么?就是礼法之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邢昺给我们解释,这是出自於《论语》所说的「非礼勿言」。这是颜回向孔老夫子请教什么是仁,孔老夫子告诉颜回说「克己复礼为仁」,就是真正好好的遵循这个礼,放下自己的这些习气毛病,而以礼规范自己的身心,这叫做为仁。而且孔子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我们真正好好的为仁,行仁道,天下人真的就跟我们一块行仁。所以在天下推行仁道,不在别人,也不在仁道,而在乎自己有没有这个心,能不能够克己复礼。颜回听了夫子的这个教诲他悟了,真正明了真的为仁由己,整个天下实际上就是自己,所以让天下归仁只有是自己行仁。所以颜回悟了以后就立即向夫子请问如何去著手修行,正所谓悟后起修。孔子就告诉他,颜回说「请问其目」,有些什么纲领?怎么下手?目就是修学的纲领。夫子就告诉他,「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这就是克己复礼的意思。唐玄宗所说的礼法之言我们就懂了,「非礼法之言不敢道」就是「非礼勿言」,就是这句话的意思,所以所说的话统统符合礼义,说的话表示是自己的心声,心有这样的念头自然会说这样的话。所以要真正做到非礼勿言,必须心里面把一切非礼的念头、非仁的念头统统断掉,让自己的心整个归仁,那么表面的言行当然他也就体现了仁。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